文/李 妮
7 月21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促進就業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引起廣泛反響。
抗擊本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就開始考慮疫情對就業影響的問題,要求相關委員會深入研究如何為穩定當前就業工作大局,發揮出人大應有的職能作用。
在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恢復線下上班后,市人大常委會領導立即召開專題會,研究明確《決定》的定位、框架和重點內容。在其后短短50多天的時間里,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帶隊開展20余場調研座談活動,與相關部門進行10余次專題會商研討。相關委員會也認真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向全體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及部分市人大代表、25個市級相關部門、16個區人大常委會和區政府及相關部門、部分基層立法聯系點等書面征求關于《決定》草案的意見。
《決定》的出臺,一方面是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關于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另一方面著眼當前就業大局急需,采用“小快靈”的方式制定法律性問題的決定,著力推動解決當前穩定和擴大就業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人大在特殊時期的特殊擔當和特殊作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今年以來,受本輪疫情影響,本市企業用工和職工就業矛盾突出,穩就業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據有關部門統計,本市第二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達12.5%。與此同時,全市新增就業崗位同比大幅減少。
為此,《決定》要求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聚焦當前市場主體用工面臨的突出問題,更加有力、更加高效地落實國家和本市有關緩繳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以及減費讓利、就業補貼、貸款擔保貼費、各類房屋租金減免等援企穩崗紓困政策,助力發揮國有企業吸納就業的引領示范作用和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同時,從保障應屆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擴大開發公益性崗位、加大企業人才儲備力度、完善人才落戶政策、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級等方面,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
做好就業工作需要調動全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保企業、穩就業、惠民生更好結合起來。
《決定》明確各方在促進就業工作中的主體責任,用法治方式增強全社會促進就業工作的合力。不少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市人大代表表示,《決定》明確各級政府、各類企業及社會組織等方面的責任,增強就業工作合力,正是解決當前就業矛盾困難最對癥的“良方”,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形成舉全市之力共同做好穩就業工作的良好格局。特別是《決定》強調了區人民政府承擔所轄行政區域內穩定和擴大就業工作的第一責任,要求區政府統籌落實各項產業拉動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培訓促進就業的舉措,確保相關決策部署的落地落細落實。
當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求職難成為社會熱點問題。7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指出:“嚴禁在就業上歧視曾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康復者,對此類歧視現象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

《決定》貫徹了人民至上的理念,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等上位法精神,對公平就業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全社會共同維護公平就業環境,明確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之外,任何用人單位不得因勞動者患傳染性疾病而解除其勞動合同,在招用人員時不得以曾患傳染性疾病為由拒絕錄用。這無異于給新冠肺炎康復者送上了“法治及時雨”。
短短十二條的《決定》有兩處內容與人大常委會履職有關。《決定》第八條規定,市人大常委會圍繞當前穩定和擴大就業的實際需求,制定、修改相關地方性法規或者在有關地方性法規中作出規定,保障促進就業相關工作;第十二條進一步規定,市、區人大常委會應當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本決定執行情況和促進就業工作情況的監督,督促有關方面落實促進就業各項工作。這些規定為促就業工作加了多道“保險”。
市人大常委會多年來始終對就業工作高度重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工作帶來很大沖擊,市人大常委會及時把促進就業專項監督作為重點監督項目,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本市促進就業情況的報告,并明確指出“就業相關法規部分條款已顯滯后”,要求相關部門加快立法調研。2021年,在總結專項監督成果的基礎上,修改《上海市促進就業若干規定》被列入市人大常委會重點立法調研項目,形成了立法調研報告和草案建議稿。2022年,制定《上海市促進就業條例》成為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正式項目。《決定》的及時出臺,不僅為進一步做好當前促進就業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而且為即將制定的《上海市促進就業條例》提供了“關鍵幾條”,為高質量立法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