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博

保持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平穩較快增長,既對穩定經濟發展起到直接支撐作用,也對培育壯大城市核心功能、增強城市發展后勁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本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面對今年3月以來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市發展改革委抓緊研究制定政策舉措,把穩定投資預期、增強投資信心、擴大有效投資擺在恢復和重振經濟的重要位置。
近年來,本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擴大有效投資工作部署,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努力發揮投資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作用,積極擴大有效投資。2020年和2021年,本市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3%、8.1%,投資增速位居全國前列;本市重大工程建設分別同比增長16.8%、14.6%。新開工項目數量、建成項目數量、年度投資額均超計劃完成,投資規模連續保持年增10%的速度。
在擴大有效投資工作中,市發展改革委抓緊抓早,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和政策研究、加強部門聯動、推進前期工作,將“三庫三政策”作為穩投資的重要工作抓手。
“十四五”重點項目庫。結合“十四五”交通、水務、綠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市發展改革委全面梳理“十四五”重點項目,統籌平衡續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對市級財政資金的需求,形成了“十四五”重點項目庫,計劃總投資超過1.6萬億元。
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儲備庫。根據國家專項債券投向領域的要求,市發展改革委建立了“十四五”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儲備庫,涵蓋國鐵市域(郊)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中運量公交、污水污泥處理等多個領域,項目總投資1.1萬億元。
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以下簡稱“REITs”)項目儲備庫。市發展改革委梳理、篩選了一批符合入庫條件的項目,并將首批符合條件的項目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報的張江光大園項目入圍全國首批項目(共9個),已于2021年6月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后續,市發展改革委積極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試點REITs,已將華潤集團下屬有巢住房租賃公司的兩個REITs項目上報推薦至國家發展改革委。
“十四五”重點基礎設施市對區支持政策。該政策明確了政策導向、支持范圍和補貼比例:支持范圍適度擴大,增加了高速公路、新城中運量交通、大水利控制片外圍泵閘、初期雨水調蓄、郊區污水處理設施、公共綠地等;支持力度不減,與“十三五”支持力度基本相當,與“十四五”市級財政狀況相適應、能承受、可持續;加強統籌銜接,新開工的濕垃圾設施延續“十三五”政策。
新城土地出讓收入支持政策。該政策支持五個新城發展:資金支持比例從30%提高至50%;確保落實中央關于土地出讓收入優先用于鄉村振興相關任務,在完成農民相對集中居住、“198”區域減量化以及“城中村”改造考核任務后,支持資金可在新城范圍內統籌使用;資金安排方式由原先一年一次撥付調整為一年兩次撥付。
“REITs20條”政策:政策于全國首批REITs產品上市交易的同日向社會公布實施,在立意上,將上海發展基礎設施REITs與服務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著力強化上海在長三角基礎設施REITs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在框架上,聚焦基礎設施REITs項目全流程、全鏈條,覆蓋項目梳理儲備、遴選申報、發行交易、運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在內容上,提出了專項資金、優先落戶等支持REITs發展的政策干貨。
本輪疫情嚴峻復雜,帶來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保持投資穩定增長更加需要采取超常規的手段,付出更大的努力。市發展改革委積極出臺切實有效的政策舉措,著力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推動重大工程復工復產,謀劃“潮涌浦江”系列活動,加強項目要素保障,重振國內外市場主體和投資者對上海發展的信心。
政策引領,用扎實舉措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為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全力發揮投資關鍵性作用,今年5月,本市印發《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共包括9個方面、25條、70項政策措施,其中擴大有效投資作為一項重要發力點。一是精簡審批流程,讓前期工作加快,符合條件項目采取合并審批、格式化審批、分期審批,以及容缺后補等方式。二是爭取國家支持,讓優惠政策落地,積極推動本市一批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項目。三是加強跨年平衡,讓要素指標流動,試行市重大項目推進實施所需的水面積、綠地、林地等相關指標跨年度統籌平衡。四是拓寬投資渠道,讓社會資本涌動,鼓勵民間投資積極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及時啟動新一批次市場化新建商品住房項目上市供應;順延繳納住宅項目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中心城區舊區改造聯動政策推廣至五個新城,優化完善城中村改造政策。五是編制《“潮涌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投資政策50問》,系統梳理本市2020年以來擴大有效投資的政策舉措,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劃出政策重點、明確辦理要點,增進國內外市場主體對上海投資政策的了解。
形成機制,打通難點堵點推動重大項目復工復產。5月疫情應急性管控期間,市發展改革委先后制定了《上海市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1.0版)》和《上海市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2.0版)》,連續召開23次調度例會,建立“一日一報”“急事急報”制度,對存在重大安全生產風險隱患的項目,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推動復工復產;針對復工復產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和上下游產業鏈問題,分別建立了混凝土和瀝青攪拌站企業復工復產、建材碼頭復工復產、建材物資跨省運輸、渣土運輸處置、安質監統籌指導等五個協調專班,分解任務,落實責任,不斷提高協調效率。守牢了疫情防控風險,化解了長期停工可能引發的風險隱患,推動2批白名單共計51項重大工程實現復工復產。在協調機制的推動下,上下游產業鏈逐步復蘇打通,截至5月底,全市137家混凝土生產企業全部復工,345個內河建材碼頭復工223個、140個海港碼頭復工119個、市級渣土卸點疫情期間不間斷保持運行,累計4萬多建筑工人解除靜默投入生產,為6月1日起全市面上建筑工地進入全面復工復產階段奠定了堅實基礎。6月1日、24日,市發展改革委兩度召開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重振調度會,聚焦項目前期工作和推進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有力有序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帶動擴大投資需求,切實穩住經濟大盤。

策劃“潮涌浦江”系列活動,重振投資者對上海未來發展信心。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級相關部門和各區醞釀策劃了“潮涌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系列活動,包括全球投促: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暨“潮涌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啟動儀式;總部集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頒證;空間支撐:開發建設招商合作推介;硬核基建:市區兩級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央企助力:舉辦央企對接合作座談會和集中簽約;高效配置:重大項目展示路演暨地方政府債券集中發行;新城賦能:推動向新城導入功能暨重大功能性項目集中簽約;銀企攜手:重大項目與金融機構對接活動;區域發力:國家重點戰略區域開發推介和各區“云招商”“云簽約”;勇立潮頭:超級工程發布暨“潮涌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成果發布。截至7月7日,共舉辦“4+13”活動(全球促投、總部集聚、硬核基建、新城賦能和13場區域重大項目開工及“云招商”“云簽約”活動)。其間,據初步統計,總投資6188億元的403個重大產業項目簽約,總投資3762億元的179個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梳理重特大項目,謀劃儲備一批超級工程。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是優化供給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依據本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及43項專項規劃,聚焦國家戰略任務、新基建和新賽道、社會民生以及關系城市未來發展的安全底線,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各區政府、市級功能性國企梳理形成一批重特大工程。在此基礎上,市發展改革委謀劃儲備一批有助于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格局、影響城市發展,投資規模大、綜合效益顯著的超級工程,進一步發揮超級工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牽引帶動作用,提振信心、引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