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三捷”具有“宋江三打祝家莊”式的傳奇色彩,是我軍抗戰時期的成功戰例。日軍司令官在戰后送來挑戰書,約八路軍到平原決一雌雄。楊勇看后笑著說:“我們打的是機動靈活的山地游擊戰,不同他們拼消耗,真是一封愚蠢的挑戰書。”
沒有“勇”字,不稱為楊勇;不言“謀”字,也不是真正的楊勇。有勇有謀的楊勇在抗日戰爭中巧用神兵,成就了抗日戰爭中的三大傳奇。
1937 年8 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楊勇所在的紅一軍團第4 師改編為八路軍第115 師343 旅686 團,李天佑任團長,楊勇任副團長。
同年9 月22 日,日軍第5師團21 旅團一部向平型關進犯。第115 師受命以伏擊手段殲滅進犯的日軍。9 月25 日7 時許,當日軍21 旅團一部和大批輜重車輛進入伏擊地域時,李天佑和楊勇率領686 團協同兄弟部隊向日軍突然發起攻擊。
平型關戰斗一打響,老爺廟所在的高地就成了日軍爭奪的目標。由于日軍的小股部隊已經搶占了老爺廟,楊勇便帶領3 營在老爺廟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戰。已陷入四面包圍的日軍拼命撲向老爺廟,企圖向北突圍。楊勇指揮3 營在1 營和2營的協同下,連續打退日軍多次進攻。13 時許,被圍日軍在6架飛機的掩護下再次向老爺廟高地猛撲。由于雙方短兵相接,日本軍機也無從下手,只能飛離。楊勇和李天佑抓住戰機,指揮全團沖下公路,協同兄弟部隊對日軍實施圍殲。
平型關戰斗最終以八路軍大獲全勝而告終,共殲日軍1000余人,擊毀日軍車100 余輛,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軍用品,戳穿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8 年3 月下旬,日軍組織1000 余兵力進行反撲。這時,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率指揮機關東渡黃河,在大寧不敵日軍的兇猛攻勢,急請八路軍第115 師支援。楊勇奉命派3 營10 連迅速占領白兒嶺附近有利地形構筑野戰工事,掩護衛立煌部隊后撤。與日軍激戰3 個多小時后,3 營10 連以傷亡20 余人的極小代價擋住了800 余名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多次猛烈攻擊。

楊勇
戰斗中,衛立煌手持望遠鏡目睹了交戰雙方驚心動魄的拼殺場面。他見整個陣地在日軍的狂轟濫炸之下變成了一片火海,便驚詫地問楊勇:“戰斗打得這么激烈,請問楊團長,在前面山頭阻擊日寇的貴軍有多少個團的兵力?”楊勇微笑回答:“只有一個連的兵力。”等連隊撤下來,衛立煌發現果真是一個連的兵力時,不由得伸出大拇指連聲稱贊:“八路軍真能干!八路軍真能干!”
1938 年,楊勇率686 團隨第115 師主力進至汾陽、孝義一帶發動群眾,開辟呂梁山抗日根據地。同年9 月,日軍為發起大舉進攻,派108 旅的旅團長山口少將率部進駐呂梁地區的離石,并在汾陽城內集中大批彈藥、糧秣等物資,隨時準備起運。
沒過幾天,楊勇接到情報,敵人車隊要出動,便提前設伏。9 月14 日拂曉,楊勇率領686團進抵薛公嶺地區。當日軍進入伏擊圈后,楊勇首先命令迫擊炮轟擊日軍設在山嶺中的碉堡。碉堡炸掉后,戰士們發起沖鋒,與日軍激戰1 個小時,擊毀滿載軍用物資的汽車20 余輛,殲敵200 余人。
前線日軍得不到彈藥和給養,只好殺馬充饑。過了幾天,日軍又冒險開始運輸。100 多人分乘幾輛汽車,僅送一車糧食進行試探。楊勇識破了敵人的詭計,決定先給敵人一點兒甜頭,將這一車糧食送了“人情”。第二天,敵人果然膽子大起來,又出動200 多人押送18 車物資。但走到油房坪一帶時,遭到686 團和補充團的伏擊,全部被殲滅。
吃了兩次虧的日軍成了驚弓之鳥,時時處在戒備之中,在公路重點地段遣重兵設置了據點。楊勇決定冒一下險,將設伏點放在薛公嶺東南汾陽縣王家池村附近的公路兩側,在敵人鼻子底下潛伏,準備再打一個伏擊戰。9 月20 日9 時許,日軍步騎兵800 余人進入伏擊區。楊勇指揮部隊突然開火,會同685 團激戰1 個小時,將日軍大部殲滅,山口少將也陳尸公路。
3 次伏擊戰共殲日軍1200余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楊勇在呂梁山區召開了祝捷大會。此時,日軍駐汾陽聯隊司令官送來了一份挑戰書,大意是日軍約八路軍到兌九峪平原一帶決一雌雄。楊勇看后笑著說:“打仗就是要以己之長,擊敵之短。我們打的是機動靈活的山地游擊戰,不同他們拼消耗,真是一封愚蠢的挑戰書。”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呂梁三捷”作為我軍抗戰時期的成功戰例,具有“宋江三打祝家莊”式的傳奇色彩,被廣為流傳。
1941 年1 月7 日夜,擔任343 旅旅長兼魯西軍區司令員的楊勇指揮旅特務營奔赴侯集對日軍展開圍攻,同時令7 團和第二分區一部隱蔽進入鄆城和侯集之間的潘溪渡附近預伏地區,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1月8 日凌晨,潘溪渡日軍告急求援,楊勇決定采取“圍點打援、設伏圍殲”的戰法。當日中午前,鄆城日軍一個中隊及偽軍一部分乘4 輛汽車帶一門火炮馳援潘溪渡。當增援的日軍進入預伏地域時,預伏部隊立即發起攻擊。戰至黃昏,全殲日軍150 余人和偽軍400 余人,日軍軟原少佐被擊斃,焚毀敵人汽車4 輛,繳獲九二式步兵炮一門,創魯西平原全殲日軍的光輝戰例。
1 月15 日,日軍7000 余人、偽軍3000 余人以及坦克20余輛,在10 余架飛機掩護下對魯西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1 月17 日,日偽軍對轉移至朝城以西蘇村、馬集地區的八路軍魯西區黨政軍機關、教導第三旅旅部、7 團和由冀南地區南下執行戰略機動任務的129 師新四旅形成包圍。楊勇令旅特務營營部率9 連和10 連在蘇村阻擊牽制日偽軍,他和冀魯豫軍區政治委員蘇振華指揮7 團掩護魯西區黨政軍機關和新四旅突圍轉移。特務營營部率兩個連與日偽軍先頭部隊1000 余人展開殊死搏斗,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完成掩護任務后突圍。
楊勇率魯西區黨政軍機關和新四旅突圍后,采取分散活動、避實就虛、尋機殲敵的方針,組織部隊以營為單位結合民兵游擊隊打擊日偽軍。到1941 年2 月6 日,楊勇率部共殲日偽軍700 余人,挫敗了日偽軍掃蕩的企圖,鞏固了魯西抗日根據地。
之后,楊勇率部對日作戰,仗越打越好、越打越精,成為讓日軍聞風喪膽的八路軍名將,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