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雪
連云港市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坐落在有“天然中草藥大寶庫”之稱的云臺山腳下,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基地利用資源優勢,開發中草藥活動課程,引導學生在廣闊的中草藥天地之間開展認知學徒式的學習,探究、感知我國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提高探究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現場學習力。
培藥草芬芳 享“學徒”之樂。
認知方面:認識常見的中草藥,了解藥性、藥用價值等,掌握栽培和養護要點。
情感方面:感悟我國中醫藥文化的內涵,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行為方面:形成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提高勞動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現場學習力。
四年級學生。
活動共計8個課時。
本次活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活動導入 制定方案
1.實地考察
學生實地考察小神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地。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觀察基地的中草藥植物,采訪基地工作人員,認識常見的中草藥。學生將八寶景天、亞菊、薄荷、薰衣草等中草藥植物帶回教室,進一步研究。
2.成立小組
學生觀察中草藥植物的葉片、莖部、根部特征,聞中草藥的味道。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興趣愛好成立研究小組,分別對八寶景天、亞菊、薄荷、薰衣草這四種中草藥植物進行研究。
【環節解析】通過實地考察,激發學生探究熱情。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第二階段:實踐探究 展示評價
1.品藥香:點燃探究火把,激發學生內驅力
(1)研究小達人。
學生上網搜集資料,了解中草藥的名稱、習性、地理分布、栽培要點等相關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整理資料。
活動場所:中草藥課程基地、圖書館、電腦室、教室。
教師組織學生參觀中草藥課程基地,現場觀察中草藥植物,采訪基地工作人員;教師帶領學生到圖書館和電腦室,指導學生查閱圖書,搜集資料;教師指導學生整理資料,班級內部交流。
(2)班級分享會。
各小組成員通過手抄報、資料卡、圖畫等多種形式,介紹本組研究的中草藥植物。
活動場所:教室。
【環節解析】通過多樣的方式搜集和整理資料,引導學生了解我國中醫藥文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探究的熱情。
2.學栽培:開展現場實踐,培養現場學習力
(1)學一學。
教師現場展示栽培步驟:松土、整平、劃淺溝、挖坑、植幼苗、回土、澆水。
(2)填一填,說一說。
學生進行觀察,填寫中草藥栽培記錄表,進一步討論中草藥栽培的注意事項。
(3)試一試。
學生現場體驗栽培過程,教師巡視指導。
活動場所:學校中草藥試驗田。
(4)評一評。
栽培結束后,教師和學生填寫勞動小能手互評表(見表1),推舉10名班級勞動小能手。
表1 勞動小能手互評表
【環節解析】本環節呈現了完整的認知學徒式學習過程,從實踐體驗到反思總結,既構建了傳統學徒制所需要的場景,又有“師傅”的輔助教導,學生掌握栽培技術,體驗勞動的艱辛,獲得相應的經驗和技能。
3.會養護:開展多樣活動,提升研究持久力
(1)做一做。
學生為所培中草藥制作名片,名片包含中草藥的名稱、地理分布、生長習性、藥用部位、藥用價值等信息,將名片插在中草藥試驗田里。
(2)搜一搜。
學生網絡搜集資料,采訪校工,了解本組中草藥植物的養護要點。
(3)寫一寫。
小組成員定期觀察所培中草藥,完成中草藥觀察日記。
(4)想一想。
小組成員定期開組會,研究并解決中草藥生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活動場所:教室、中草藥試驗田。
【環節解析】通過認知學徒式學習,引導學生思考新問題,考驗學生的耐力、抗挫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歷中草藥栽培與養護的全過程,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技能遷移運用,最終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4.會評價:影射思維光芒,打造學生反思力
(1)學生以多樣的形式展示栽培成果。
(2)學生自我評價,完成學習記錄表(見表2)。
表2 學習記錄表
(3)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學生現場學習力評價表,評選班級學習小能手。
【環節解析】認知學徒最終指向學生現場學習力的提升。通過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元主體評價,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
柯林斯指出:“基于目標的場景是認知學徒制的形式之一,能讓學生在執行復雜任務的情境中學習內容和技能。”在本次活動過程中,教師創建真實的生產任務。中草藥栽培過程中,“師傅”示范并指導“學徒”實踐;后期中草藥養護過程中,“師傅”所給予的支持逐漸減弱,而“學徒”的主動性逐漸增強,最后成為“師傅”。在廣泛的學習空間中,在真實的學習情境里,學生觀察、實踐、體驗,增強學習動力,提升學習能力。
教學如果“知”與“行”脫離,學生學到的就是不可遷移的、無助于真實問題解決的惰性知識。在本次主題活動中,學生進行認知學徒式學習,其知識源于實踐體驗和親身體悟。正如柯林斯所說:“知識是出在情境中,并在行為中得到進步和發展的。”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學會溝通和表達,感悟“實踐之美”。
認知學徒式學習需要學生反思自身情況,將專家的操作與自己的操作進行比較,從而促成自身成長。本次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反思,并將反思過程可視化。反思分為兩個層面,先反思自己的行動策略,再反思整個學習過程,為未來學習調整方向。有效反思能夠促進學生發展,激發學生的信心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