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榮 王才進 何冰 崔新成
微血管性心絞痛(microvascular angina,MVA)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多發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作性胸痛,患者雖然出現客觀缺血但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正常,因此該病又被稱為心臟X 綜合征,若該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則極易惡化進而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嚴重的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2]。臨床數據顯示,MVA 患者的治療過程較長且病情易反復,患者生命質量較低[3]。有研究指出,中西藥聯合的方式在MVA 的治療中效果顯著[4],曲美他嗪是常用的一種抗心絞痛藥物,具有對抗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及加壓素的作用。冠心寧制劑主要成分是川芎、丹參,丹參主要起到提升血流量、冠狀動脈擴張的效果,進而可抑制凝血、降低心率,改善患者的整體心臟功能。本研究旨在分析曲美他嗪聯合冠心寧制劑治療MVA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12 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MVA 患者60 例,其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齡45~78 歲,平均年齡(55.4±3.2)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46~78 歲,平均年齡(55.3±4.2)歲。研究組患者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齡46~77 歲,平均年齡(55.5±4.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均同意進行本研究,且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進行。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注:兩組對比,P>0.05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內科學》中有關MVA 的相關診斷標準[5];患者發病頻率>5 次/周。
1.3 排除標準 對多種藥物過敏或本身為過敏體質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以及心腦血管疾病者;合并腫瘤以及精神疾病者;合并肝腎功能障礙、心瓣膜病、心肌病、糖尿病以及冠狀動脈痙攣等疾病者[6];哺乳、妊娠期婦女。
1.4 方法 對照組采用曲美他嗪進行治療,口服鹽酸曲美他嗪片(北京萬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5167)20 mg/次,3 次/d,連續治療2 個月。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冠心寧制劑進行治療,20 ml冠心寧注射液(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3020779)加入25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 次/d;冠心寧片(江蘇黃河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2020309)2 片(0.32 g)/次,3 次/d,連續治療2 個月。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發作持續時間。
1.5.1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治療后1 周內心絞痛發作次數未減少甚至增多,或者痛感較治療前更頻繁、更強,可判定為無效;患者治療1 周內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80%,且疼痛持續時間縮短20%~50%,可判定為有效;患者治療1 周內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且疼痛持續時間縮短>50%,可判定為顯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7]。
1.5.2 血液流變學指標 包括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以及纖維蛋白原。
1.5.3 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發作持續時間 對比記錄兩組患者心絞痛發病頻率以及發病持續時間。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以及纖維蛋白原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以及纖維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以及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對比()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發作持續時間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發作持續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發作持續時間均優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發作持續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發作持續時間對比()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發作持續時間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MVA 臨床主要表現為發作性胸痛,伴有心絞痛以及勞力性心絞痛等不適等癥狀[8]。MVA 患者心絞痛發作時間較長,且癥狀相對嚴重,病情發作時與情緒激動以及體力活動等因素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冠心寧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丹參和川芎,丹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址,降低心肌耗氧量,清除氧自由基,穩定心肌細胞膜,調節心肌能量代謝及降低血粘度的作用;川芎能明顯改善內皮功能,從而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抗缺血-再灌注損傷,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能緩解平滑肌痙攣,降低循環阻力,減輕心臟負荷,從而改善心功能[9-11]。冠心寧注射液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狀態、抑制血液凝固、促進纖溶、改善血液流變性等功能[12]。目前關于MVA 的病因尚缺乏統一的定論,大部分學者認為患者體內一氧化氮(NO)的含量較正常人更少,因此患者體內交感神經存在一定的損傷[13]。研究指出,MVA 患者相較于一般的心絞痛患者其疼痛敏感度更高,患者感知疼痛的能力較一般患者更為明顯[14]。若患者主要癥狀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癥狀會不斷反復,生活質量以及心理狀態等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15]。既往研究指出,在對MVA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兩點分別是精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患者病情一旦被延誤會則會導致心肌梗死,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且MVA 一旦發病極易出現缺血缺氧以或者心肌缺血等癥狀,且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均會感覺到疼痛[16]。近些年研究指出,MVA 的主要病理基礎是由于機體的微血管功能出現紊亂,進而導致一種叫做腺苷的致痛物質的濃度增加,因此發病后患者疼痛明顯[17]。既往常采用曲美他嗪對MVA 進行治療,其在緩解心絞痛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方面效果良好,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狀動脈及循環血流量,促進心肌代謝及心肌能量的產生;同時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從而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亦能增加對強心苷的耐受性。但研究指出,采用西藥單藥治療的方式雖然效果良好,但不良反應較多,治療安全性有待提升[18]。本研究選用的冠心寧制劑主要成分是川芎、丹參,丹參主要起到提升血流量、擴張冠狀動脈的效果,進而可抑制凝血、降低心率,改善患者心臟的整體功能;川芎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同時可以降低患者血粘度,發揮擴張小動脈,有效改善機體微循環[1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冠心寧制劑可更好的緩解患者心絞痛的癥狀,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研究指出,冠心寧注射液具有促進微血管解痙的效果,可發揮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同時可以降低血小板的聚集以及血液粘度,緩解癥狀,促進患者恢復[20]。本研究血液流變學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以及纖維蛋白原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以及纖維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漿粘度以及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冠心寧制劑進行治療MVA 可有效調節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心肌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在心絞痛癥狀方面,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發作持續時間均優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1.3±0.5)次/d 及發作持續時間(5.6±1.2)min/次均優于對照組的(4.5±1.3)次/d、(9.3±4.2)min/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用藥在緩解患者心絞痛癥狀方面效果明顯,可降低患者病痛,提升冠狀動脈的血流儲備能力。有關冠心寧治療安全性的研究指出,聯合用藥后部分患者出現了上腹不適等癥狀,但癥狀較輕,用藥后主要癥狀消除,提示冠心寧制劑在MVA 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采用曲美他嗪聯合冠心寧制劑對MVA患者進行治療整體效果顯著,可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緩解患者心絞痛等臨床癥狀,同時具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