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鵬 呂琴 朱志鋒
急性腦梗死常發于老年人,發病率較高,并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及致殘率。隨著近年來我國老齡化日益嚴重,該病的發病率也隨之不斷升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1]。急性腦梗死患者因其腦血管出現病變、血栓或其他病因導致進行性血管閉塞而出現血氧供應不足狀態,若持續該狀態,將導致腦神經不可逆性死亡,從而對腦組織造成損傷,因此該病的治療旨在改善患者腦組織血氧供應狀態,以促進患者神經缺損狀態的改善及提升患者預后[2]。本研究旨在觀察丁苯酞軟膠囊聯合己酮可可堿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特選取2020 年1~12 月期間入住本院的6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 例。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齡40~84 歲,平均年齡(64.13±4.27)歲。試驗組中,男21 例,女9 例;年齡40~84 歲,平均年齡(63.47±4.4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診斷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中相關標準,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發病至入院治療時間≤48 h;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相關文書。排除標準:①有明顯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血液系統存在嚴重疾病者;④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礙,無法正常溝通者;⑤有丁苯酞軟膠囊及己酮可可堿注射液使用史者。
1.3 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行常規治療,包括調脂、穩定斑塊、清除氧自由基、營養神經、維持水電酸堿平衡、防治并發癥及合并癥等治療。對照組患者行己酮可可堿注射液治療,具體方法:將0.1~0.2 g 己酮可可堿注射液加入250 ml 濃度為0.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稀釋,1 次/d,靜脈滴注,持續治療4~14 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丁苯酞軟膠囊進行治療,口服丁苯酞軟膠囊0.2 g/次,3 次/d,持續治療4~14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臨床療效 根據1995 年修訂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判定臨床治療效果。其中生活能力達到0~1 級,NIHSS 評分降幅>91%為治愈;生活能力達到0~3 級,46%<NIHSS 評分降幅≤91%為顯效;18%<NIHSS 評分降幅≤46%為有效;NIHSS 評分降幅≤18%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
1.4.2 Barthel 評分以及NIHSS 評分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4 d 后對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及Barthel 評分進行評估。采用NIHSS 評估神經功能缺失程度,得分越高說明神經功能缺失越嚴重;采用Barthel 評估患者自理能力,滿分為100 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強。
1.4.3 不良反應 記錄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胸悶等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 評分以及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及Barthe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 后,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Barthel 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患者的NIHS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Barthel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 評分以及NIHS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 評分以及NIHS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14 d 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急性腦梗死是由血栓或其他原因導致腦組織局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從而導致腦組織出現局部的血氧供應不足,若不及時接受治療,任由病情發展,可能出現腦組織的軟化及壞死,患者的神經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損[4-7]。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日益加重,該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也顯著增加,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受到的影響極大,故而及時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癥狀的改善及預后顯得尤為重要。急性腦梗死發病迅速,出現臨床癥狀的短時間內就可發展至高峰。該病主要發生于中老年人群,由于中老年人群合并有較多的,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基礎疾病,使腦梗死的發生幾率大大增加。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在長期心血管基礎疾病的影響下發生改變,出現血液粘稠、血管狹窄等,使患者發生栓塞的幾率增加。因腦部血栓、供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等原因致使腦組織局部血氧供應不足,由于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合成減少導致腦細胞出現不可逆性失活,科學的治療能夠使腦組織的生理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能夠促進ATP 的正常合成,使線粒體的正常能量代謝得以維持,有助于促進顱內梗死區域的血氧供應恢復正常,使患者的致殘率及致死率降低[8-11]。作為一種黃嘌呤衍生物,己酮可可堿注射液能夠對ATP 酶的活性進行抑制,使細胞內ATP 水平提高,降低膜剛性,使紅細胞的變形性增強,促進血液流變學特性的改善,使血漿蛋白濃度降低,對血栓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同時,對腦組織局部的血循環及供養有改善作用,使腦回流增加,對血管內皮有保護作用,使得腦水腫的程度明顯減輕。作為一種新型藥物,丁苯酞軟膠囊能夠使缺血區的開放毛細血管數量增加,進而增加該區域的腦流量,使缺血區的微循環及腦缺血后的能量代謝得到改善,縮小梗死區域,改善神經功能缺損[12]。同時可清除自由基,對脂質過氧化反應進行抑制,使細胞結構的完整性及其功能得到良好的保護,對線粒體的功能進行完善,對繼發性損害進行控制,以延緩梗死灶的形成。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Barthel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患者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行丁苯酞軟膠囊聯合己酮可可堿注射液治療,療效確切,能夠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顯著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給予急性腦梗死患者丁苯酞軟膠囊聯合己酮可可堿注射液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神經功能均得以顯著改善,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