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異位妊娠作為臨床婦產科比較常見的一種急腹癥,主要是指孕囊在子宮腔外著床,也是輸卵管妊娠常見類型。有臨床研究顯示,部分異位妊娠的發生與輸卵管腔及其周圍發生炎癥反應有直接的關系,由于管腔不通暢導致孕卵無法正常運行,使其在輸卵管內著床發育,最終引起輸卵管破裂[1,2]。異位妊娠以下腹部疼痛、不規則流血、停經等為主要表現,如未及時接受有效治療,極易引起暈厥、休克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較大的影響[3]。臨床上異位妊娠的治療以手術與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可以避免患者術后生理結構的改變,改善患者的預后,但是保守治療對患者的要求比較高,比如生命體征正常、未發生輸卵管破裂等[4]。基于此,本文選取本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異位妊娠患者,研究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保守治療藥物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0 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8~40 歲,平均年齡(34.23±2.56)歲;平均停經時間(45.24±3.61)d。對照組患者年齡29~41 歲,平均年齡(34.29±2.54)歲;平均停經時間(45.58±3.99)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5]①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歷資料;②未發生輸卵管破裂;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6]①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②溝通障礙患者;③凝血功能異常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443)單獨治療,1 次/d靜脈推注,30 mg/次,共治療5 d。叮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禁止性生活與劇烈的運動,并充分休息,確保大便的通暢。
1.3.2 實驗組 患者接受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廣州朗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80)治療,甲氨蝶呤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叮囑患者在清晨空腹服用米非司酮,2 次/d,25 mg/次,共治療5 d。叮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禁止性生活與劇烈的運動,并充分休息,確保大便的通暢。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包塊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血β-HCG恢復時間、陰道流血消失時間,用時越短則治療效果越好。②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骨髓抑制、肝腎功能異常。③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顯效:超聲檢查附件區包塊與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超聲檢查附件區包塊與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無效:超聲檢查附件區包塊與臨床癥狀無好轉,保守治療失敗。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包塊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血β-HCG 恢復時間、陰道流血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異位妊娠又被稱之為宮外孕,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大多發生在育齡女性中。近些年,由于女性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異位妊娠的發病率也在隨之增加[7]。異位妊娠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主要發生在輸卵管部位,其次是腹腔、子宮頸等部位,異位妊娠早期只是停經,經試紙檢查后為陽性,大多數患者以為是正常妊娠,因此會等停經1 個月之后再到醫院進行檢查進而確診,這就導致確診時間延長,錯過異位妊娠的最佳治療時間[8,9]。異位妊娠以出血、強烈腹痛及宮頸劇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因為在妊娠早期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只有在超聲檢查之后才能檢查出來,一旦確診為異位妊娠,如不及時接受治療,則特別容易導致輸卵管破裂,威脅女性的身體健康[10,11]。在臨床實際治療過程中,保守治療是早期異位妊娠的首選治療方式,除了降低對生殖器官的損害以外,還能減輕患者的痛苦程度,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12]。其中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是保守治療異位妊娠的常用藥物,甲氨蝶呤推注到患者的體內后,可以有效結合二氫葉酸還原酶,還可抑制二氧葉酸向四氫葉酸,并抑制嘧啶與嘌呤生物的合成,但是單獨應用甲氨蝶呤治療,藥物起效比較緩慢,并且藥效比較溫和,導致患者陰道流血時間比較長,對患者的骨髓、消化系統與皮膚有較大的損害,導致患者發生諸多的不良反應[13]。而米非司酮在臨床上具有抗糖皮質激素與抗孕激素的作用,口服藥物之后,可以與孕酮受體充分結合,并抑制孕酮的活性,對抗蛻膜的發育,促使異位妊娠患者出現規律宮縮,達到終止妊娠的效果[14]。同時,米非司酮屬于一種全新的抗孕類激素,作為合成性的固醇,和炔諾酮有相似結構。由于患者自身孕激素、雌激素以及抗雌激素的活性,口服米非司酮治療可以致使引產、規避著床以終止妊娠,和孕酮進行競爭受體,已達到拮抗孕酮目的與功效,將孕酮抑制子宮的效果解除,促使患者的子宮肌收縮,保障患者體內的絨毛變性組織脫落[15,16]。與甲氨蝶呤聯合應用后,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可有效抑制胚胎的生長,縮短異位妊娠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包塊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血β-HCG 恢復時間、陰道流血消失時間分別為(15.39±4.29)、(7.29±2.59)、(15.99±5.79)、(10.80±5.28)d,均顯著短于對照組的(28.49±5.99)、(16.29±3.29)、(27.96±5.19)、(19.38±5.08)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6.67%(2/30)低于對照組的30.00%(9/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4545,P=0.0195<0.05)。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聯合治療異位妊娠,可以將妊娠組織徹底清除,還可以有效避免宮頸管粘連,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異位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療過程中,應用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的效果較好,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促使患者身體恢復健康,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