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躍
缺血性腦卒中為臨床上的常見疾病、高發疾病,致死率以及致殘率非常高,該病得到控制后,并發癥較多,主要的表現為神經功能缺損、語言功能缺失以及肢體功能障礙[1]。該病在中醫學中歸屬“中風”范疇,疾病病程長,耗機體氣血,氣血運行障礙阻礙脈道,導致瘀血形成,因此治療的原則主要以益氣活血為主。本文對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沈陽維康醫院中醫科的40 例氣虛血瘀型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益氣活血針法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沈陽維康醫院中醫科收治的80 例氣虛血瘀型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年齡51~80 歲,體質量指數23.1~24.5 kg/m2,病程2.1~5.2 年。試驗組年齡52~79 歲,體質量指數23.4~28.0 kg/m2,病程2.3~6.0 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制定,參照全國腦血管病學會制定的標準進行診斷。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急性發作續數小時以上,少量綜合性神經功能缺損,腦CT 為缺血性病灶;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6~40 分,年齡30~80 歲,能接受針刺治療,配合度高。排除標準:①患者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出血患者;②腦干梗死患者;③暈針患者;④不愿意參加本次試驗的患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采取常規治療,控制基礎疾病,使用血管擴張劑抗凝,調脂,營養腦細胞,病情控制后進行康復訓練。
1.4.2 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益氣活血針法治療,選穴:氣海穴、血海穴、百會穴、肩骼穴、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三陰交穴、解溪穴、太沖穴。操作:患者采取仰臥位,對穴位進行消毒,采取平補平瀉的手法,留針30 min,治療1 個月為1 個療程,持續治療6 個月。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3、6 個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平衡能力及治療效果。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NIHSS 評定,評分0~42 分,評分越高患者神經缺損程度越嚴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數評定,量表內容包括飲食、如廁、上下樓梯等,滿分為100 分,評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平衡能力評分采用Berg 平衡量表評定,共14 個項目,總分56 分,評分越高患者平衡功能越好。療效判定標準:治愈:患者癥狀體征積分下降80%~100%;顯效:患者癥狀體征積分下降70%~79%;好轉:患者癥狀體征積分下降50%~69%;無效:患者癥狀體征積分下降<50%。總有效率=(治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后1、3、6 個月,試驗組NIHS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Barthel 指數比較 治療后1、3、6 個月,試驗組Barthel 指數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Barthel 指數比較(,分)

表3 兩組Barthel 指數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平衡能力評分比較 試驗組平衡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平衡能力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平衡能力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缺血性腦卒中為臨床高發疾病,該病的發病率以及致死率均非常高,該病的發病原因為腦組織灌注減少,導致的原因眾多,如腦組織停止供血、由于供氧不足導致局部缺氧壞死[3]。患者會出現肢體不利、語言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4]。近幾年,我國老年人口增多,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增高[5]。目前尚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并且費用較高,治療效果不顯著[6]。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該病屬于中醫“中風”范疇,中醫學對其研究歷史悠遠,早在《內經》時期就有對其癥狀的論述,經過后世醫家的不斷完善,認為發病原因為年老體衰,腎精虧虛,脾氣不足,機體的氣血虧虛,各種原因導致腦部缺氧,從而受損發病[7]。該病機體氣虛為本,氣的主要生理功能為鼓動血液運行,當氣虛時,鼓動血液運行無力,血液運行過程中發生瘀滯,瘀血阻礙氣血運行,氣虛加重,從而惡性循環。因此,氣滯血瘀是惡性循環,氣虛瘀血貫穿疾病的全過程[8]。近幾年,針灸治療疾病已經日趨成熟,針灸治療疾病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治療疾病廣泛,并且效果明顯,具有操作安全、創傷小等優點。針刺可以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活血化瘀,全方位的調理身體。關于針灸的功能《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說到:“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可見,針刺調節氣血效果顯著?!肚Ы鹨矸健芬嘣唬骸胺覆〗杂裳獨廑諟?不得宣通,針以開導之”,針刺可以疏通瘀滯的經絡,起到治療作用[9]。針刺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調節氣血,疏通經絡,針刺可以充分的發揮祖國醫學的優勢,針刺后直達病所,作者根據多年臨床經驗,依據患者的癥狀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針刺,主穴血海穴、氣海穴位于任脈上,刺激經絡氣血的運行,繼發體內氣血,其余穴位以手足陽明經為主,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足陽明經屬胃腑,脾與胃互為表里,是氣血生活之源,針刺可升氣血,手陽明大腸經主津所生病者,氣血津液之間互相轉化。針刺可以起到益氣活血的功效。血海為血都,是足太陰脾經之要穴,針刺其可化生氣血,因此可以調理“血”,能夠調血氣、理血室,使血氣歸流,導血歸海?!稌樉膶W》中提到“血海者,是心生血……通血之要路。”說明針刺血海不僅可以益氣養血行血,還可以通經絡,活血化瘀,因此治療效果比較明顯[10-12]。氣海又稱為丹田,屬任脈,可助全身血液的流通,有補益元氣、益氣固本之效。百會穴為督脈要穴,針刺可以調節神明,通神竅,對神經功能缺損意義重大;肩骼穴在肩部,三角肌上針刺對上臂的功能不利效果顯著;曲池穴位于肘部,針刺調節關節活動度;外關穴位于下臂,合谷穴位手部,針刺有助于手部精細動作的恢復。以上穴位聯用,可調節上臂氣血,疏通經絡,緩解肢體不利。足三里穴是臨床常用的保健穴位,可以調節脾胃功能,調節氣血;陽陵泉穴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三陰交穴是三條陰經交匯的穴位調節機體陰氣;解溪穴、太沖穴位于足部,調節足部氣血,疏通經絡,促進足部精細動作的恢復,在疏通經絡的同時發揮穴位的近治作用,緩解下肢的運動困難。以上穴位同用,起到調節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神經功能,提高運動能力,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氣虛血瘀型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采取中醫益氣活血針法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情況,提高生活質量,并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