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花 陳倩 茹影雪
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是指出生體質量<1500 g的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適應外界能力較弱,易發生各種并發癥[1-2]。早產兒對營養需求量較高,需給予足夠的熱量供體格發育,但其吸吮、消化、吞咽功能低下,易出現腹脹、嘔吐等喂養不耐受情況,不利于正常生長發育。非營養性吸吮是臨床常用輔助喂養方法,借助奶嘴對口腔黏膜感覺神經進行刺激,可促進吸吮反射成熟,增強早產兒吞咽協調能力[3-4]。口腔按摩護理可提高口腔力量和動作,降低口腔肌肉的高敏感性[5]。鑒于此,本研究將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92 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中采取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口腔按摩護理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 年10 月—2021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92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胎齡<32 周,出生體質量<1500 g;生命體征穩定;早產兒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條件:合并神經系統疾病;病案資料不全。按照組間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6 例。觀察組中女22 例,男24 例;胎齡26~30 周,平均28.14±0.35 周;出生體質量900~1359 g,平均1200.48±25.78 g;家長文化程度:小學10 名,初中12 名,高中及中專11 名,大專及以上13 名。對照組中女21 例,男25 例;胎齡26~31 周,平均28.18±0.37 周;出生體質量900~1365 g,平均1200.45±25.72 g;家長文化程度:小學9 名,初中13 名,高中及中專12 名,大專及以上12 名。兩組早產兒及家長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嚴密觀察早產兒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匯報醫生對癥處理。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非營養性吸吮+口腔按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非營養性吸吮:每次喂養前30 min,將消毒后的奶嘴予以早產兒進行刺激性吸吮,每次5 min,每天3 次,直至能經口喂養為止。
(2)口腔按摩護理:①口周按摩。從耳垂按摩至嘴角,刺激兩側臉部肌肉,持續按摩2 min;從鼻底中央按摩至上嘴唇中央,持續按摩1 min;下嘴唇采用同樣方法持續按摩1 min,用力觸摸上嘴唇中部-左唇縫-下嘴唇中部-右唇縫,持續按摩2 min,注意手法輕柔、力度適中。②口腔內按摩。將一根手指放于早產兒牙齦外圍,緩慢輕柔按摩至牙齦外側2 圈,按摩時間30 s。③舌中部伸展。一根手指放在早產兒舌苔上,輕柔按摩上顎3 s 左右,之后反轉手指輕輕按壓舌苔3 s,重復上述動作,持續按摩時間30 s;將一根手指放于舌根部,輕推舌部至中位線,之后手指緩慢移動至兩側臉頰,持續按摩15 s。④誘導吸吮。將一根手指放入口中輕微顫動,持續按摩15 s。
比較兩組早產兒喂養效果、生長發育情況、喂養不耐受情況和家長滿意度。
(1)喂養效果:記錄兩組早產兒胃管留置時間、全胃腸營養時間和住院時間。
(2)生長發育:干預前后測量并記錄兩組早產兒生長發育指標,包括頭圍、身長和體質量。
(3)喂養不耐受:統計兩組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發生率,包括腹脹、嘔吐、胃潴留等。
(4)家長滿意度:發放本院自行編制的家長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家長的護理滿意度,該調查表內容包括喂養效果、喂養方式、操作技術、溝通態度、護理安全5 個項目,向家長解釋調查的目的,并指導其填寫,該調查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59,重測效度為0.867,各項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家長越滿意。調查表共發放92 份,現場收回92 份,回收有效率100%。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早產兒胃管留置、全胃腸營養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喂養效果比較(d)
干預前,兩組早產兒生長發育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體質量高于對照組,身長、頭圍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早產兒生長發育情況比較
觀察組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早產兒喂養不耐受情況比較
觀察組家長滿意度中操作技術、溝通態度、喂養方式、喂養效果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家長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由于吞咽、吸吮能力較差,經口喂養誤吸危險較高,故常采用腸外營養和管飼喂養[6-7]。但長時間管飼易引發口腔刺激超敏反應,不利于早產兒正常生長發育[8-9]。如何采取科學有效的喂養輔助方法以提高早產兒喂養效果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研究中,觀察組胃管留置、全胃腸營養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觀察組喂養不耐受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口腔按摩護理能夠提高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喂養效果,減少喂養不耐受發生。金秀珍等[10]研究結果表明,口腔支持干預應用于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中,能夠提高早產兒喂養效果,促進其生長發育,進一步證實口腔支持干預的應用效果,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借鑒。分析原因,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中采取非營養性吸吮,通過吸吮橡皮奶嘴,可促進胃腸動力腸黏膜發育[11-12]。非營養性吸吮的同時采取口腔按摩護理,按摩早產兒口周、臉頰等相關組織肌肉,有助于提高其舌咽部肌群收縮力,對早產兒經口喂養起到了促進作用[13-14]。
常規護理僅關注早產兒的病情變化,易忽視對早產兒其他方面的護理,導致早產兒多樣化康復需求未及時滿足,難以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口腔按摩護理通過按摩口腔內結構,能夠增強口腔感知覺,提高口咽部肌張力和肌力[15-16]。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體質量高于對照組,頭圍、身長長于對照組;觀察組家長滿意度中操作技術、溝通態度、喂養方式、喂養效果、護理安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口腔按摩護理能夠加快早產兒生長發育,提升家長滿意度。分析原因,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中采取口腔按摩護理,在舌部和上腭進行手指位移活動,可抑制嘴的關閉反射,有助于啟動吞咽反射。對口腔內牙齦和舌根進行按摩,可刺激唾液分泌,有利于訓練早產兒吞咽行為,進而促進營養性吸吮,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17-18]。非營養性吸吮、口腔按摩護理聯合應用,能有效提高早產兒吸吮的節律性,降低喂養不耐受發生率,有效保障早產兒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從而提升家長滿意度[19-20]。
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口腔按摩護理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中取得一定應用效果,但本研究觀察時間較短、選取樣本量較少,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需在今后研究中擴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進行深入研究,以進一步探討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口腔按摩護理的遠期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口腔按摩護理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提高喂養效果,減少喂養不耐受發生,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從而獲得更高的家長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