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姍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綿陽 621000)
設備由于長期受使用工作環境和周圍環境協同作用,會發生化學、電化學和物理作用的破壞現象(特別是外場設備破壞更為嚴重),導致設備的漆層出現漆層脫皮、開裂、變色、粉化及局部銹蝕現象。一些用戶提出設備涂覆維修需求,以恢復設備原貌,獲取設備更長的使用年限和最大的經濟效益。本文提出了設備涂覆維修設計方案,以恢復設備原貌。
設備的漆層出現漆層脫皮、開裂、變色、粉化及局部銹蝕現象,可以通過涂覆維修恢復原貌。
設備涂覆材料選用符合國家技術標準、防護性能優良的涂料;涂覆施工工藝按行業推薦標準SJ/T 10537《涂料涂覆典型工藝》、SJ/T 10674《涂料涂覆通用技術條件》等標準執行;漆膜厚度測定按國家推薦標準GB/T 13452.2《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測定》執行。設備涂覆層維修過程中,過程質量檢驗滿足指標要求:涂裝各工序完成后由用戶檢查認可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每道底漆漆膜都須覆蓋完全金屬表面。設備涂覆層經維修后,施工后確保設備整體外觀協調。質量達到國家標準SJ/T 10674《涂料涂覆通用技術條件》涂層外觀要求,目測噴涂質量滿足指標要求:漆膜均勻飽滿;無明顯收縮、刷痕、起泡、浮色、桔皮、泛黃,無皺皮、流墜、氣泡、針眼等;緊固件連接處無堆漆、無漏色(覆蓋完全,無起泡、起皺、針孔及明顯流掛)。
經過本專業技術培訓,獲得正式上崗資格的油漆工,按要求穿戴勞保用品,方可操作。
鏟刀、鋼絲刷、砂紙、角磨機、激光除銹機、噴槍、毛刷、空壓機、膠帶、單面刀片、漆膜厚度檢測儀、專用工具、耐高溫遮蔽膠帶等。
選用性能優良的鋅黃、重防腐底漆和耐候性、耐酸性、耐堿性、腐蝕性的丙烯酸聚氨酯面漆。
噴涂工藝執行行業標準SJ/T 10734《涂料涂覆通用技術條件》、SJ/T 10537《涂料涂覆典型工藝》,保證施工過程質量。
操作環境干凈、整潔,通風、照明良好、嚴禁煙火,在適當位置配置有效的消防設備。
嚴格進行過程控制,涂裝各工序完成后由用戶檢查(漆膜厚度、表面質量)認可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噴漆主要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噴漆主要工藝流程圖
補充說明:工件表面有明顯缺陷時,補涂膩子。干燥后打磨平整。
(1)脫脂。脫脂的目的是清理設備表面的油污,避免影響后續的除銹及噴涂效果。清理方式主要是化學溶劑進行清除,清理時先用毛刷刷除大面積油污,再用棉布浸蘸脫脂溶劑擦拭殘余的油污,直至設備表面無可見油污痕跡為合格。
(2)干燥。脫脂處理后,進行干燥處理,使表面水分及表面化學溶劑揮發。設備脫脂干漆膜干燥:1h;濕漆膜干燥:24h。設備若采用戶外施工,則采用自然干燥方式,自然干燥時長不小于24h。因此,涂覆施工應盡量避開雨雪或潮濕天氣進行,應選擇在封閉式防風防雨圍擋內進行。注意事項:干燥過程中,油漆面禁止觸碰。
(3)除銹。除銹的目的是除凈金屬表面上銹蝕及雜質,增加金屬表面的粗糙度,增加漆膜或防腐蝕層與表面的粘接強度。設備銹蝕部位采用激光除銹與手工打磨除銹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提高除銹效率和除銹效果。
(4)表面清理。表面清理的目的是除去表面上對涂料有損害的物質,提高涂層質量。如果表面處理不徹底,殘留雜質污物將影響涂層的質量及保護效果。設備腐蝕部位除銹后,用毛刷、氣管清理打磨時產生的銹渣、粉塵。使被清理處無銹渣、粉塵等雜質。
(5)底補(第一道)。第一道補底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面漆的附著力和耐久性,同時對金屬表面起到防腐和防銹蝕的作用。第一道底漆用鋅黃底漆,對設備除銹部位進行噴涂,底漆膜要求覆蓋完除銹部位。注意事項:除銹與噴涂工序之間,工件停留時間應盡可能縮短。晴天或濕度不大的氣候條件下,其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2h;雨天、潮濕、鹽霧或含硫的氣候環境下,其停留時間不得超過2h。當待噴涂工件表面處在凝露狀態下,不能進行噴涂;為避免涂層起泡,待噴涂工件表面的溫度應保持在至少比露點溫度高3℃以上;對于設備”死角”部位,應采用油漆刷蘸取鋅黃底漆或環氧富鋅底漆,將漆液“塞”于其內。施涂第一道涂層(底漆或磁漆)的厚度應與待涂漆表面前處理后粗糙度相適應,確保涂層能夠將粗糙尖峰完全覆蓋,不致因其裸露而受到污染腐蝕。
(6)干燥。底補后,進行干燥處理,使表面水分及表面化學溶劑揮發,保護底補的噴涂效果。設備若為戶外施工,則采用自然干燥方式,自然干燥時長不小于24h。因此,涂覆施工應盡量避開雨雪或潮濕天氣進行,應選擇在封閉式防風防雨圍擋內進行。注意事項:干燥過程中,油漆面禁止觸碰。
(7)底補(第二道)。第二道補底漆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面漆的附著力和鏈接強度,使面漆更加豐滿、光亮,平整。第二道底漆使用重防腐底漆,對設備除銹部位進行噴涂,漆膜要求覆蓋完除銹部位。注意事項:第二道底漆必須等第一道底漆干透后,方可刷涂;在施涂下一層油漆時,必須對上一層損壞的油漆涂層進行修補;對于設備”死角”部位,應采用油漆刷蘸取重防腐底漆,將漆液“塞”于其內;底漆漆膜總厚度應為60~80μm(每道油漆涂層的厚度與最終油漆涂層的厚度的檢驗,采用電腦膜層測厚儀進行檢測)。
(8)干燥。底補后,進行干燥處理,使表面水分及表面化學溶劑揮發,保護底補的噴涂效果。自干24h。設備若為戶外施工,則采用自然干燥方式,自然干燥時長不小于24h。因此,涂覆施工應盡量避開雨雪或潮濕天氣進行,應選擇在封閉式防風防雨圍擋內進行。注意事項:干燥過程中,油漆面禁止觸碰。
(9)整體打磨。整體打磨的目的是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涂層對底材附著力。整體打磨使用砂紙對整體漆面進行打磨,使表面全部拉毛,增加涂層的附著力。注意事項:設備結構原有損傷漆面進行打磨處理時,對銹蝕嚴重的部件進行重點處理,重點處理措施詳見4.3節,處理后的裸露金屬面先手工用毛刷涂刷環氧富鋅底漆或丙烯酸聚氨酯類底漆,待用戶檢查認可后方可進行設備整體噴涂。
(10)表面清理。表面清理的目的是除去表面上對涂料有損害的物質,提高涂層質量。如果表面清理不徹底,殘留雜質污物將影響涂層的質量及保護效果。設備整體打磨后,用毛刷、氣管清理打磨時產生的粉塵,使被清理處無銹渣、粉塵等雜質。
(11)保護。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整體面涂時,線纜、銘牌、鋼帶、饋源薄膜等部位不被噴漆。保護操作是使用膠帶、薄膜、報紙完全遮蓋被保護區域。注意事項:實施保護時,用膠帶保護好不噴漆部位,粘貼時應注意將膠帶壓緊貼牢,邊緣不得有翹邊、未保護等現象,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12)整體面涂(第一道)。整體第一道面涂的目的是噴涂覆蓋,對金屬表面起到裝飾、防腐、防銹蝕的作用。面漆是涂裝的最終涂層,是設備修復中最后涂抹的一層,修復后,所呈現出的整體效果都是通過這一層體現出來。整體面涂使用亞光聚氨酯面漆,對設備整體進行噴涂,聚氨酯面漆要求整體覆蓋完全。注意事項:待用戶檢查認可后方可進行設備整體噴涂。施涂第一道涂層(底漆或磁漆)的厚度應與待涂漆表面前處理后粗糙度相適應,確保涂層能夠將粗糙尖峰完全覆蓋,不致因其裸露而受到污染腐蝕。最后達到漆面覆蓋完全、無起泡、起皺、針孔及明顯流掛。涂膜完整、色澤無顯著的差異。表面允許有少量細小的機械雜質、修整痕跡及其他缺陷,無影響防護性能的疵病。
(13)干燥。整體面涂后,進行干燥處理,使表面水分及表面化學溶劑揮發,保護整體面漆的噴涂效果。自干24h。設備若為戶外施工,則采用自然干燥方式,自然干燥時長不小于24h。因此,涂覆施工應盡量避開雨雪或潮濕天氣進行,應選擇在封閉式防風防雨圍擋內進行。注意事項:干燥過程中,油漆面禁止觸碰。
(14)整體面涂(第二道)。整體第二道面涂是為了使表面更加豐滿、光亮,平整。所以,一般要求整體噴兩道。整體面涂使用聚氨酯面漆,對設備整體進行噴涂,聚氨酯面漆要求整體覆蓋完全。注意事項:待用戶檢查認可后,方可進行設備整體噴涂;面漆漆膜總厚度應不小于60μm;漆膜總厚度不小于130μm(每道油漆涂層的厚度與最終油漆涂層的厚度的檢驗,采用電腦膜層測厚儀進行檢測)。要求漆膜覆蓋完全、無起泡、起皺、針孔及明顯流掛。涂膜完整、色澤無顯著的差異。表面允許有少量細小的機械雜質、修整痕跡及其他缺陷。無影響防護性能的疵病。
(15)干燥。整體面涂后,進行干燥處理,使表面水分及表面化學溶劑揮發,保護整體面漆的噴涂效果。自干24h。設備若為戶外施工,則采用自然干燥方式,自然干燥時長不小于24h。因此,涂覆施工應盡量避開雨雪或潮濕天氣進行,應選擇在封閉式防風防雨圍擋內進行。注意事項:干燥過程中,油漆面禁止觸碰。
(16)去除保護。去除保護時,線纜、銘牌、鋼帶、饋源薄膜等保護區域邊沿與漆面接觸的保護膠帶,需小心去除,避免損傷接觸部位的漆面,質量要求保護物去除完全。
(17)檢驗。檢驗內容包括過程質量確認及最終噴涂質量檢驗。涂裝各工序完成后,應由用戶檢查認可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對設備結構原有損傷漆面進行打磨處理時,對銹蝕嚴重的部件進行重點處理,處理后的裸露金屬面應噴涂底漆,待用戶檢查認可后,方可進行設備整體噴涂;每道油漆涂層的厚度與最終油漆涂層的厚度的檢驗,采用電腦膜層測厚儀進行檢測。最終噴涂質量達到國家標準SJ/T 10674《涂料涂覆通用技術條件》涂層外觀要求,目測噴涂質量滿足指標要求。具體指標要求為:漆膜均勻飽滿、無明顯收縮、刷痕、起泡、浮色、桔皮、泛黃,無皺皮、流墜、氣泡、針眼等;緊固件連接處無堆漆、無漏色;整體面涂覆蓋完全,無起泡、起皺、針孔及明顯流掛。
設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導致了結構件變形、破損等損傷及部分結構件嚴重腐蝕,影響指標及正常使用。需對這種情況進行修復及重點處理。對設備結構原有損傷漆面進行打磨處理時,對銹蝕嚴重的部件進行重點處理,具體措施如下:
(1)噴涂前應進行表面預處理,應除去氧化物、油脂和類似的污染物,以及舊涂層、焊接熔粒以及對表面的粗化處理;預處理等級為GB 8923規定的Sa3,工件表面應保持清潔、干燥。(2)處理后的裸露金屬面,在噴涂第一道底漆后,增加刮膩子工序;刮膩子的目的是使零件噴漆面缺陷處(如砂眼、凹坑處)修補性填平,膩子厚度不宜超過0.5mm;然后,再涂刷第二道重防護底漆;待用戶檢查認可后,方可進行設備整體噴涂面漆兩次;具體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3)預處理與噴涂工序之間,工件停留時間應盡可能縮短;晴天或濕度不大的氣候條件下,其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2h;雨天、潮溫、鹽霧或含硫的氣候環境下,其停留時間不得超過2h。當待噴涂工件表面處在凝露狀態下,不能進行噴涂;為避免涂層起泡,待噴涂工件表面的溫度應保持在至少比露點溫度高3℃以上。

圖2 銹蝕嚴重零部件的施工工藝流程
為保證設備整體外觀協調,施工過程采用如下措施:
(1)涂覆用涂料應為同一廠家、同一生產批次;(2)按標準色卡,用電腦進行油漆調色,保證油漆調色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