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湛江 524000)
近幾十年,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耗了大量的陸地資源,陸地油氣資源在可預見的未來開采的難度會逐漸增大,儲量也會接近枯竭。據估計,海洋的油氣資源約占全球儲量的40%,資源的開采已經由陸地逐漸走向海洋,海洋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會成為人類油氣開發的主要區域。同時,海洋也是貨物和能源運輸的主要通道,全球化的發展也會更進一步促進海運行業的發展。海洋裝備設施維護保養是確保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海洋環境存在高鹽、高濕、高溫等一系列嚴酷的環境,導致維護和保養設備的技術含量較高、維修的難度較大,安全管理的潛在風險較大。海洋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安全生產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設備維修不及時、安全生產的保障工作不到位、運維流程不規范等。
海洋平臺設備維修保養工作的風險較高。據統計,船舶維修行業的工傷率僅次于采礦業和建筑業,在我國由于該行業安全生產的規范不健全,惡性事故時有發生,安全管理的水平低于行業的一流水平。為了提高海洋環境下,設施設備的運行和維護水平,保證安全生產,本文以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維修和運維工作為例,梳理設備的特點,利用MMEM理論分析相關的危險源提煉出運維管理的關鍵因素,并針對性的提出運維和施工過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提升行業的運維生產水平。
由于技術的進步和設備承擔的任務逐漸復雜,海洋平臺設備的集成性和智能化程度較高、結構復雜,呈現多專業交叉的情況,對維修設備的技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維修和保養涉及到多個專業,還會涉及到復雜的現場作業如:除銹、涂裝、有限空間作業、動火、金屬切割和焊接等專業,鉆井平臺的主要設備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鉆井平臺的主要設備組成
海洋平臺設備的維修和保養具有技術和勞動力密集的特點。同一項工作一般需要多個工種共同配合,且施工的空間較小、易產生有毒和有害氣體,維修項目的安全管理嚴格,質量標準高、交叉作業十分的繁瑣,主要的安全風險如表1所示。

表1 鉆井平臺維修項目安全風險辨識表
鉆井平臺的維修和維護主要任務是:設備定期維修和保養、技術的更新換代、設備的改造等。引發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因惡劣天氣和操作失誤引起的碰撞和結構受損等;設備因老化和保養及操作不當等引起的設備事故,管線和電纜的故障,威脅日常的安全運行。技術更新主要是依據法律法規和CCS規范等對平臺進行升級和技術改造,確保設備的安全。業主根據業務的需要,改裝和升級平臺的部分功能,提升設備的性能,確保安全生產和高效的生產。
本研究采用MMEM理論分析海洋鉆井平臺的維修安全事故后,從人、設備、作業環境、管理缺陷等方面,繪制事故原因分析圖如圖2所示。

圖2 海洋鉆井平臺故障原因
(1)運維過程中的人因。一般的維修鉆井平臺的團隊人員不固定,每次維修都需要重新組織項目組人員,成員的專業水平和素質參差不齊,相互之間的配合缺乏嚴格的流程管理,工作的界面不清晰。
工人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參與平臺維修工作的工人水平不一,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由于缺少歸屬感,部分員工責任心淡薄,安全生產的意識和專業能力不足。工人在工作中會因為工資不到位、不滿意工作安排等發泄在工作中,經常出現明知故犯、“三違”的現象。
公司日常安全生產的培訓工作不到位,沒有形成有效的安全生產流程和制度。對于不及時參加培訓和培訓不合格的人員缺乏相應的獎懲措施,培訓走形式、走過場的情況十分普遍,無法保證安全培訓的效果。業主單位片面強調生產的進度,無法將安全生產的理念和技術應用于實際的生產中。
(2)機器設備原因。外包施工單位因資金和工期的原因,對設備的質量要求不嚴格,采用規格不匹配或質量標準較低的產品導致的事故。日常的維護保養不及時不規范,導致設備磨損嚴重,日積月累,由安全隱患釀成安全事故。
(3)運維施工程序不規范。鉆井平臺的維修缺乏系統性的管理體系,整個行業缺乏對維修保養的特點進行科學的總結,未形成完善的施工流程和行業規范。由于近些年我國海洋工程的項目逐漸增多,設備的種類繁多且復雜程度較高,相應的維修項目也會增多,現在需要積淀出科學有效的項目管理體系以保障運維的安全。
海洋環境下設備的運維安全管理應該以實現“零事故”為目標,建立“事故都可以避免”的觀念,形成良好的科學生產理念和與之匹配的操作流程和規范,建立“層層負責、人人有責、各負其責”的工作體系。
強化船東業主的主體責任,業主的投入和態度是實現安全管理的關鍵,應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時儲備技術和管理人才,對接和管理相應的專業維修和施工隊伍。
鉆井平臺的維修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強化業主的專業能力,推廣戰略的合作伙伴,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船東的專業化:組織項目參與人形成項目管理人才庫,通過擴大專業和安全管理的培訓,要求人員考取PMP資格證書,形成固定的項目專業工程師。有維保和施工工程時,從專業庫中抽取各專業人員和項目負責人。鉆井平臺維修的項目組織機構,以項目經理為管理核心,作為維修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配備項目總工和常務經理,人員的職責如表2所示。

表2 維保項目組織結構和職責
業主單位在日常的委外工作中,合理的評價外包單位的作業質量、安全管理、技術能力等,選擇優質的承包商,剔除劣質單位。對于進場的施工工人,要檢查人員信息,如特種作業人員證書、勞務合同、保險等資料,逐一核對人員信息后,嚴禁資料不全的工人登臺作業。
對于承攬維修工程的分包單位,在進場之前業主單位應該審查施工單位的資質、安全生產許可證、項目經理資格證等材料。另外,明確施工界面的劃分,明確進場隊伍的維保范圍。安全管理人員對進場隊伍進行安全教育和宣講,對于違反安全規章制度的情況,根據危害程度,分為:警告、罰款、清理出場等處罰手段。
業主單位對進場的安全設備、工具、備件等進行100%核查,檢查作業機具合格證書、特種設備登記證等資料。
強化消防的應急管理。業主嚴格履行消防設施設備的維護義務,對作業現場的消防設施、滅火器材、消防標識等要提前進行檢修。設備大修涉及到的施工作業面較大時,需要提前進行消防設施的演練,確保消防系統的可靠運行。在日常的生產中,應該每1個月組織一場聯合消防演習,主要針對防硫化氫演習、有限空間救援、棄平臺演習等。
在維修施工前按照“開工四項”管理,在維修之前要開具開工單,內容包括施工方案、安全風險分析、質量驗收標準、中國船籍社驗船師檢驗方案。
施工方案由專業工程師編制后,經項目經理、業主專業主管和項目經理分級審核。安全風險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JSA)是通過識別、分析維護和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源,制定對應的控制措施,提前消除危險隱患。所有項目的參與人員都進行討論,識別風險,明確工作職責,具體的工作流程是:分解作業流程、明確隱患和危險因素、制定對應的管控措施、明確責任人,達到確保施工安全的目的。鉆井平臺重要的結構、關鍵設備的維修和保養需要中國船級社進行檢驗。作業許可證是準許施工的唯一憑證,經過逐級確認簽字后才能施工,施工范圍和內容不能超過許可范圍。
工程完工后,要進行“完工四項”的管理:在完工后的1天內開具完工單,會簽完成后將驗收報告、圖紙、現場的照片、船級社驗船師的認可意見等匯總和存檔。整個項目完工后,進行聯合的檢查,恢復盲板、閥門、隔離措施等。
隨著國家海洋戰略的實施,未來與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運輸行業相關的設備的維護保養將是我國海洋資源開發企業的重要任務。本文在梳理了海洋平臺設備的特點后,采用MMEM理論,以鉆井平臺為例分析了引起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因素,針對性的提出了鉆井平臺維修管理優化方案。為提高整個行業的生產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