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帆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湖北 武漢 432600)
醫院的污水一般來自于醫院門診大樓、醫護人員的休息室、住院部、消毒供應中心、食堂等場所,這其中會攜帶一些污染物,比如隨水沖洗的消毒劑、病人的藥物、一些診斷用劑、消毒用的84消毒液,和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及各種細菌、病毒等。醫院污水比一般生活污水更加復雜化,還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特征,危害性更大。因此,醫院污水,尤其是傳染病醫院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非典”和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醫院污水排放,需確保BOD5,COD,氨氮,懸浮物,糞大腸桿菌,余氯、腸道致病菌、腸道病毒等各項指標均達到排放要求,才能排入市政管網,所以選擇合適的消毒工藝非常重要。
根據國標GB18466——2005《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和HJ2029——2013《醫院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一般的醫院污水處理工藝可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最嚴格的,比如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這種疫情定點醫院,因為涉及到傳染病人的污水排放,必須嚴格經過消毒預處理+二級生化+消毒工藝,出水水質達到一級B標準。第二種是市級以上或者床位數在20個以上的醫療單位,根據污水排放終端來決定的:如果是直接排放到地表水和海水的,采用二級生化+消毒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到一級B標準,不允許包含腸道致病菌、腸道病毒等;如果是排入城市管網的污水,采用一級強化+消毒工藝,出水水質達到一級B標準,不允許包含腸道致病菌、腸道病毒等。第三種是市級以下,或者床位數在20以下的醫療機構,污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后才可以排放。
2020年,我院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0.37t,五日生化需氧量排放量為0.09t,氨氮排放量0.06t,其中污水日處理量為600t左右。2021年,隨著醫院門診量的擴大,病床位的增加,醫院人流量變得更多,污水日處理為800t左右,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0.5t,五日生化需氧量排放量為0.11t,氨氮排放量0.08t。排放量的增長是肉眼可見的,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管理越來越嚴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們需要管理好各種污水的排放,而醫院污水的排放更是重中之重。因為醫院污水的成分十分復雜,含有各種微生物,細菌,病毒等污染物,需要先進行處理,才能排放到市政管網中。在污水站排放口還有環保局加裝的余氯檢測裝置和PH監測機,遠程聯網,不間斷測量排放的污水中余氯與PH值是否達標。如有異常,會直接報警提醒。同時,我們污水站的工作人員也會每兩小時人工測量pH值與余氯,做好記錄,與在線系統形成對比。
醫院污水和生活污水相比,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更加復雜,會攜帶一些特殊的污染物,比如隨水沖洗的消毒劑、病人的藥物、一些診斷用劑、消毒用的84消毒液,和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及各種細菌、病毒等,可生化性強。因此我院污水的處理工藝選擇的二級生化+消毒處理工藝。隨著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的加強,對醫院污水的排放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基本要求排放水質達到一級B標準。即COD小于100mg/L,BOD5小于250mg/L,懸浮物小于60mg/L,氨氮小于45mg/L,糞大腸桿菌小于5000MPN/L,腸道致病菌、腸道病毒不得檢出。
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于2016年建成地埋式污水處理站,日處理水量按1000m3/d設計,派遣專業人員進行日常運行與維護。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如圖1。

圖1
我院污水處理采用二級生化+消毒處理工藝的二級處理工藝,醫院污水到污水處理站后,由格柵機初步過濾,防止水泵堵塞,影響后面設備的正常運行。
再進入調節池,在調節池調節水量、水質進行水解預處理后,進入混凝反應池,在混凝反應池中投加PAC、PAM藥品進行混凝反應,經過混凝反應后污水自流進入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有效去除SS后由混合器(同時定量投加ClO2消毒藥劑)進入消毒池,污水在消毒池經過充分消毒處理后,在排水口經過第三方安裝的余氯檢測機檢測合格后排入城市管網系統。
沉淀池的污泥通過污泥提升泵至污泥池,污泥經過濃縮、漂白粉消毒處理后,經由疊螺機脫水處理后形成泥餅,打包外運處置。之前格柵截留的大塊垃圾、雜物等也用漂白粉消毒處理后一起外運處置。
為了避免一些突發事件,污水處理站還設計事故池,可以暫時貯存事故排水。
消毒處理工藝中的消毒劑,我們選擇的是二氧化氯。因為二氧化氯作為一種環保,安全,經濟,實用的消毒劑,與其他的氯消毒劑相比也是性價比最優的一種消毒劑。在全世界范圍都廣受好評,二氧化氯消毒工藝也在國內外的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其處理后的污水同時經過第三方檢測機構和蔡甸區環保局監測,出具檢測報告。如表1所示。

表1 2020--2021年醫院污水檢測結果一覽表
基于二氧化氯的特殊性,儲存和運輸都相當困難,所以我們利用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制作二氧化氯,避免直接購買。現在制作二氧化氯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選用的是氯酸鈉和鹽酸為原料,稱之為“氯酸鈉+鹽酸工藝”。氯酸鈉+鹽酸工藝在產生二氧化氯的同時,還會產生一部分的氯氣,氯氣在水中與二氧化氯混合使用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起到更好的消毒效果,消減二氧化氯的添加量,節約成本。
由于污水排放的重要性,污水站也是生態環境局、衛健委、公安局等多個部門重點關注和檢查的內容。我院制定了污水站的日常規范操作體系,標準化流程及污水處理應急響應程序。其中污水站的安全規范操作中,安全生產是基礎,達標排放是重點,要統籌兼顧,積極響應各項政策及配合相關部門的檢查。我們將污水站的各項工作細化,制定標準化流程,運用6S方針(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及安全Safety)提升污水站的現場管理水平。使用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管理,就是將事件的標準操作步驟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用于指導和規范日常的工作。它的好處在于提高人員變動、調崗交接溝通效率,基本作業程序穩定,提高運行效果,工作流程統一優化,結果穩定可預期,即使出現失誤也方便追溯原因,便于工作連續性、相關知識的積累,減少管理投入成本。
我們制定的標準化流程中需要工作人員熟悉了解各項具體操作流程,包括危險化學品使用、用電消防安全、個人防護措施、機械傷害等,同時也需要熟知污水處理站各項運行參數設計、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常見問題診斷及處理,如何進行水質內部檢測。確保水質達標排放,監督操作人員規范穿戴防護用具、安全用電、設備的安全使用、有限空間監督作用,檢查接待,原材料的使用記錄及質量把關,運行水量數據統計、在線數據記錄。
污水處理響應程序是在發生突發事件,危及污水的正常排放時啟動的程序。我院組織過污水站鹽酸泄漏的應急處置演練。演練的目的是通過演練,建立健全污水處理站應急處理機制,進一步加強我院污水站安全運營管理,提高科室應急搶險能力和聯動能力,確保迅速有效的處理突發事件,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演練的目標是污水站鹽酸發生泄漏,采取應急處置措施,迅速處理事故,確保環境不受污染,確保污水站的安全運行,保證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
在醫院污水中,工藝流程的選擇只是一方面,對污水處理站的日常管理越來越重要。只有良好的管理才能提高設備壽命,保障員工安全,提升運行效率,減少耗材浪費,確保運營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