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依,任禹燃,卜相巖,郭天宇
(遼寧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由于全球變暖和人類能源的不斷需求,我國提出碳中和的國家戰略,純電動汽車是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汽車大賽(FSEC)于2013年啟動,自舉辦比賽以來就吸引眾多學院車隊參與比賽。該比賽要求院校獨立自主的設計并制造一臺純電動賽車,賽車經過一系列的動態和靜態測試,在動力性、操縱性、安全性等方面性能穩定。
本文采用雙電機驅動系統,根據動力性和經濟性的性能指標,設計更適合的動力系統,并針對直線加速行駛進行控制策略研究,對于提高賽車性能和縮短開發周期具有重要意義。
電動方程式賽車是由車載電源提供動力,電機驅動車輪行駛,根據方程式賽車的整車布置形式,其動力系統主要分為三種:單電機驅動、雙電機驅動和四輪驅動,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方程式賽車動力系統結構
單電機后輪驅動,該布置形式是電機與主減速器直接連接,動力經主減速器和差速器傳遞到車輪。這種布置結構簡單、所占空間小,但動力性較差。雙電機后輪驅動,該布置形式取消了機械差速器,轉彎時采用電子差速解決。這種布置形式減少了傳動系統部件,提高了傳動系統效率,在行駛過程中動力性能更好。四輪獨立驅動,該布置形式是將電機固定在車輪上,動力直接輸出。這種布置形式動力性好,但成本過高,整車的控制策略較為復雜。綜合考慮,采用雙電機獨立驅動形式更加符合大賽的需求,既能保證賽車動力性要求,又可以降低整車成本。
借鑒汽車動力系統參數匹配的方法,建立動力學平衡方程,根據FSEC賽事規則,明確賽車的性能需求,確定賽車的整車參數和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對動力系統中的關鍵部件進行參數確定。
表1 整車基本參數及性能指標
電機的參數匹配主要是對電機類型和峰值功率、額定功率、峰值轉速、峰值轉矩等數值的確定。通過對比分析直流電機、交流電機、永磁同步電機、開關磁阻電機的優缺點,本文選用永磁同步電機。電機的功率不宜過大也不易過小,過大會使電機處于欠載狀態,效率利用率低,同時質量和體積也隨之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過小會使電機處于過載狀態,長時間的使用造成電機的損壞,減少使用壽命。
所選兩個電機的峰值功率之和要同時滿足最高車速、最大爬坡度和加速時間下的功率需求,即
(1)最高車速下的峰值功率。
賽車在良好路面上以最高車速勻速行駛,主要受到滾動阻力和空氣阻力,其所需峰值功率為:
式中,η為傳動效率,m為整車質量,g為重力加速度,f為滾動阻力系數,vmax為最高車速,CD為空氣阻力系數,A為迎風面積。代入相應參數計算可得
(2)最大爬坡度下的峰值功率。
考慮到方程式賽車比賽和日常訓練需求,給定10%的最大爬坡度,其所需峰值功率為:
式中,iv為爬坡速度,α為最大爬坡度。代入相應參數計算可得Pmax2=12.6kW。
(3)加速時間下的峰值功率。
在75m直線加速過程中,距離與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關系式分別為:
式中,S為路程75m,為加速過程中的平均速度,t為加速時間,取值為4.5s,v0為初始速度,起步時為0,a為平均加速度。
賽車在水平路面直線加速時,主要受到滾動阻力、空氣阻力和加速阻力,根據汽車的功率平衡方程,其所需峰值功率Pmax3為:
電機的峰值轉速決定了賽車的最高車速,其轉速計算公式為:
式中,vmax為最大車速,i為主減速器的傳動比,r為車輪半徑。
電機的額定轉速和峰值轉速滿足以下關系,可算出電機的額定轉速:
式中,β為電機的擴大恒功率區系數,一般取2~4。
根據上文計算得到的功率和轉速,便可計算電機的峰值轉矩和額定轉矩:
經過對市場上電機的調研分析,考慮電機性能、價格等方面,最終選定兩個EMRAX 208電機作為動力輸出,其參數如表2所示。
表2 電機基本參數表
電動方程式賽車中電池的性能至關重要,它必須要滿足賽車的續駛里程需求,同時還要考慮整車的空間布局和輕量化要求。耐久賽道全長22km,賽車的平均時速在50km/h,平均功率約為13kW,因此電池的最小儲存電量為:
式中,為雙電機總平均功率;S為耐久賽道里程;DOD為電池的放電深度,取值0.9;eη為電機效率,取值0.98;ηec為電機控制器效率,取值0.98;為平均速度。
根據計算得到的最小儲存電量,計算所需電池的總數N2為:
式中,Qmin為最小儲存電量;Ubat為單體電池額定電壓;C為電池容量。
動力電池的輸出功率應該滿足電機的最大需求功率,因此所需電池的總數N3為:
式中,Pbmax為電芯單體的最大放電功率,該數據由電芯廠家提供。
電池組的電壓應大于等于電機的額定電壓,本文采用鈷酸鋰軟包電池,單個電池電壓為3.7V,結合電機控制器電壓的使用范圍,電池動力系統采用2并120串的組合方式。
傳動比的確定要同時滿足最高車速和最大爬坡度行駛工況,其關系如下:
式中,nmax為電機最大轉速;r為車輪半徑;vmax為最高車速;Tnmax為電機最高轉速下的轉矩。
綜合上述計算后確定傳動比范圍為,為保證電機在高效率區工作,傳動比確定為4。
在CRUISE中搭建賽車模型,對電機、電池、車輪等模塊進行參數調整,按照整車布置結構進行機械電氣連接。同時建立穩態行駛性能、全負荷加速性能和循環工況行駛任務,分別驗證最高車速、加速和百公里能耗的性能指標。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CRUISE整車模型
最高車速仿真結果如圖3、圖4所示,最高車速達到132km/h,滿足賽車最高車速的動力性需求。75m直線加速仿真結果如圖所示,加速時間為3.86s,尾速達到127km/h,滿足設計要求。
圖3 最高車速仿真結果
圖4 直線加速速度、里程和加速度的關系
賽車在單圈為1100m的賽道進行單圈耐久賽道仿真,其平均車速為50km/h,起步時加速度為5m/s2,如圖5所示。經過20圈的耐久工況,電池的SOC和行駛里程曲線如圖所示。電池組SOC從98%下降到16%,行駛里程為23km,百公里耗電量為27.82kW,整體設計符合測試的性能要求,如圖6所示。
圖5 速度、里程和加速度關系
圖6 循環工況行駛里程和SOC的關系
賽車在直線加速項目中,起步加速度較大,電機的輸出轉矩急速增大,起步時容易出現打滑現象。這是由于地面對車輪的縱向反作用力不是無限增加,存在一個極限值,當達到極限后,地面反作用力不再增加,出現驅動力大于反作用力的情況,車輪會發生滑轉。這樣會影響駕駛員的操縱穩定性,降低賽車的安全性,因此要增加驅動防滑控制,保證賽車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本文采用PID的驅動控制策略,將滑移率控制在最優滑移率附近,在保證穩定性的同時,可以獲得較大的加速度。具體控制原理如圖7所示,根據車輪的輪速信息,測算出實際的滑移率,將最優滑移率和實際滑移率的差值作為PID的輸入,對電機的輸出轉矩進行調節,進而得到最佳的驅動力。
圖7 驅動防滑控制策略
圖8 仿真結果
根據驅動防滑控制策略,在Simulink中搭建模型,與Carsim聯合仿真,觀測輸出的車速和轉矩。將路面的最優滑移率設置為0.13,駕駛原踩動踏板使轉矩迅速增加到600Nm,其仿真結果如8所示。
仿真結果顯示輪速在0.5s時有一定的振蕩,這是PID調節的原因,0.5s之后隨著PID控制趨于穩定,輪速也逐漸穩定增加。起步時,兩驅動輪滑移率迅速增大,車輛處于失穩狀態,經過PID控制之后,兩驅動輪滑移率在0.5s左右開始收斂,1.5s時收斂到最優滑移率附近,直到仿真結束。以上結果說明,驅動防滑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賽車的行駛穩定性。
本文根據性能指標對動力系統進行了參數設計,在其基礎上,結合大賽的具體項目,進行PID驅動防滑控制策略的設計,明顯的改善了賽車的動力性和低附著時賽車行駛的穩定性,保證在直線75m的加速行駛中,賽車可以穩定、安全、高效的完成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