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 飯

初雯雯與野生動物在一起
在美麗的“戈壁大海”烏倫古河,住著一種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新河貍。2018年,一位美麗的女孩放棄北京的高薪工作,從父親手里接過保護野生動物的接力棒,將162個河貍家族擴大到190個,帶動數百萬名網友共同“云守護”河貍寶寶。
這個女孩名叫初雯雯,被稱為“河貍公主”,是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在讀博士、新疆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創始人,守護著阿勒泰地區400多種野生動物……
初雯雯,1994年9月出生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祖籍是山東省煙臺市。她的父親初紅軍是一位動物保護學家。當年,初紅軍從山東大學碩士畢業后為支援邊疆,自愿來到新疆保護河貍,從事野生動植物科研與保護工作。當年,交通還不便利,通信也不發達。初紅軍每天騎馬進山,一去就是六七個月。那時,初雯雯的媽媽李麗是指導農村農用機械使用的工作人員,夫妻倆經常要待在田間地頭,忙得不可開交。
眼看初雯雯就要到上幼兒園的年齡了,他們卻連接送她的時間都沒有。于是,初紅軍做了個特別牛的決定——帶著初雯雯去野外。于是,2歲多的初雯雯就開始坐在爸爸的懷里,騎馬走過雪山;趴在爸爸的肩上,看河貍“蓋房子”、啃樹枝……
每一天,爸爸都會為她翻開嶄新的“自然童話書”,跟她講憨態可掬的蒙新河貍、縱情馳騁的普氏野馬,還有怒目圓睜的野牦牛……爸爸告訴初雯雯,河貍被稱為“動物界的建筑師”,會“建水壩”“蓋別墅”,為其他水生動物及鳥類提供棲息地,是世界上除人類外,唯一能通過營造小環境來改善大環境的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初紅軍還帶著初雯雯去野外觀察,教她騎馬、使用望遠鏡。初雯雯很小的時候就已經了解了野外考察的整個流程。初雯雯7歲那年,爸爸送初雯雯一臺單反相機,讓她自己打點行囊,拿起導航儀、風速儀,然后跟著團隊,開始野生動物拍攝之路。
與爸爸一起工作的時光很幸福。初雯雯翻越一座座山脈,記錄盤羊求偶期打架的身影;踏過卡拉麥里的熱土,追尋野放普氏野馬的蹤跡……這一切都讓她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與偉大。
然而,2009年,新疆遭遇60年不遇的大雪災,數以萬計的動物因為找不到食物,不幸死去。野外救災團隊將這些尸體扛回動物保護站統一處理,初雯雯就在團隊中。那些天,初雯雯扛著死去的黃羊往車上走,總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每一次追蹤與救助,都讓她更明白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為此奮斗一生的種子在她心底生根發芽。
然而,野外的環境遠比我們想象的難熬。有一年,初雯雯為了拍攝天鵝,在野外蹲守整整一天,真正感受到了天寒地凍,忍不住吐槽:“以前以為被凍吐是玩笑,這次我真的體會到了。”
一次,一只被成功救助的雪豹要被放歸自然,初雯雯想記錄這個畫面。當時,她趴在山坡上,把自己藏在灌木叢里。誰都沒想到,雪豹走著走著,突然拐了個彎沖初雯雯過來了。初雯雯狂按快門,一邊按一邊想:“它這幾天吃得還不錯,應該不餓。”好在雪豹走到離初雯雯幾十米的地方,又轉了個方向走了。初雯雯跟隊友說:“我剛剛一直在想,如果它走到我跟前來了,我一定要狠狠摸它兩把再離開這個世界。沒想到,它竟然走了。”
2017年,初雯雯碩士畢業,身邊很多同學都選擇留在北京。初雯雯已經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原本也可以留在北京。可每每想起在大自然里看植物、找動物的日子,她就覺得無比懷念。
于是,她做了一個決定,回歸她熱愛的自然。辭職前,初雯雯給父母分別打了一個電話。初紅軍沉默了許久,問:“想好了嗎?”初雯雯堅定地回應:“想好了。”聽到女兒態度堅決,初紅軍心中五味雜陳,沒人比他更了解野外生存的危險和艱苦。作為一名父親,他真的要眼看著女兒踏上自己的老路嗎?可最終,他還是對女兒說:“你的事情自己決定吧,爸爸沒意見。”初雯雯原以為媽媽會反對,沒想到媽媽也沒意見。
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初雯雯的媽媽都很難接受自己的丈夫和女兒常年扎根野外。無數個漫漫長夜,她都會因為思念和擔心他們而睡不著覺。可父女倆視野生動物為生命,一天不和它們在一起就渾身不舒服。所以,她只能選擇支持。
就這樣,初雯雯回到阿勒泰地區,然后,奔走在全國各地,追尋著野生動物的足跡,用相機讓更多的人看到大自然的美麗。與此同時,她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就是河貍保護。

初雯雯小時候就常在野外

筑壩的河貍
然而有一年,初雯雯在伊犁拍攝天鵝時,忽聞噩耗,媽媽哭著對她說:“雯雯,你姥爺突發腦梗去世了,你趕緊回來吧!”初雯雯悲痛欲絕,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家,可終究沒能見上姥爺最后一面。這件事對初雯雯打擊很大,自己覺得愧對深愛她的姥爺。姥爺走后的一年里,初雯雯不停歇地外出拍攝野生動物,每天開著吉普車行駛在泥濘崎嶇的山路上。
初紅軍不忍看女兒如此消沉,對她說:“我特別理解你的感受,因為我也經歷過這樣的痛苦。記得當年你奶奶去世時,我正在野外監測野生盤羊,一直在山里,手機一點信號都沒有,還是同事騎馬進山找到了我,我才知道你奶奶突發心臟病去世了。當時,我整個人都崩潰了。我來新疆那么久,其間只回過一次山東,誰承想,第二次回去竟是給你奶奶送行……”話未說完,初紅軍聲音就哽咽了。初雯雯也鼻子酸酸的。她依稀記得,奶奶去世后那段時間,爸爸的情緒特別低落。此后,他去野外都格外拼命,仿佛越拼命,越能抹掉內心的傷痛。可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那種傷痛即使結了痂,也會不時發作,讓人難以承受。
自此之后,初雯雯對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從前,因為常年忙于工作,初雯雯很少陪伴和照顧家人,這讓她一直很愧疚,想要彌補。雖然不能常伴家人身邊,但初雯雯總要想盡辦法將愛遠程傳送給家人。
2018年年初,初雯雯聽說烏倫古河一帶的河貍頻頻受傷、死亡的消息,從小和河貍一同成長的她很心痛。在進一步走訪調研后,初雯雯發現,我國最后的162個河貍家族岌岌可危:它們的棲息地烏倫古河兩旁許多區域的灌木柳被消耗殆盡,有的地方甚至連一棵灌木柳都沒有了。究其原因,河谷林地不單是河貍棲息地,也是牧民們世代生活的地方,雙方對河谷林里灌木柳的消耗日積月累,使得烏倫古河生態環境逐漸惡化……
為了更好地保護河貍,2018年,初雯雯成立了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護協會。她通過互聯網發起野生動物保護公益項目“河貍守護者”,邀請牧民參與保護河貍的行動;通過眾籌方式號召大家省下奶茶錢,為河貍種植灌木柳,建造“河貍食堂”;還開設“河貍直播”,舉辦“野生動物見面會”,讓更多人成為“河貍守護者”。
這些活動說起來容易,要付之于行動卻是難上加難。在哪里種樹比較合適?什么方法能夠提高存活率?怎樣讓牧民也參與進來……種種問題疊加在一起,初雯雯感到很棘手。
就在這時,初紅軍出現在初雯雯眼前。爸爸像小時候那樣,帶著她查閱許多文獻,研究灌木柳的種植方法;又帶著她去拜訪一些林業專家,然后一起去河谷考察,對不同的地方進行分析以確定地塊。初紅軍還帶著女兒徒步走訪了725公里長的烏倫古河流域,找到他當年工作時認識的牧民。他們動情地說服牧民成為種樹工人,通過種樹來賺牧草和錢,并保護種植的樹不被家畜啃食。
在父女倆齊心協力的努力下,他們成功動員了當地190戶牧民參與到自然保護工作中來,緩解了自然保護人才不足的問題。終于,在牧民和網友后援團的幫助下,初雯雯為河貍種下了42萬棵小樹苗,大大緩解了蒙新河貍缺乏食物和棲息地的狀況。
2020年8月,在紅外攝像機的鏡頭前,河貍寶寶挪動著身子,從河里游上來,抱著一根大家種的樹枝啃了起來,吃飽后,它揉了揉肚子,擠出河貍香,和進泥巴灘,做出一個氣味堆。這意味著河貍寶寶們擁有了更大的家園。
2021年10月11日,初雯雯受邀參加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在開幕式上,初雯雯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向世界講述了中國青年對自然保護的態度,收獲眾多好評。2022年5月,初雯雯榮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面對榮譽,初雯雯說:“我想用我們的努力,讓更多有夢想、有愛心的年輕人匯聚于此,為保護大自然散發光與熱。”
如今,阿勒泰地區生機盎然。站在山頂,看著植物欣欣向榮、努力生長,野生動物生機勃發的景象,爸爸喜悅地對初雯雯說:“好呀,今年的草很好,動物們也會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