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我們討厭烏鴉,說什么“烏鴉嘴、不吉利”,而對喜鵲青眼有加,早晨若聽到喜鵲在叫,就喜上眉梢,說“開門見喜,大吉大利”。但普通人不會細究,喜鵲跟烏鴉其實是“一路貨色”,即同屬于鴉科鳥類。
而且,鴉也好,鵲也好,都屬于生性吵鬧的鳥類,叫聲均為“粗啞”風格,而且在其他方面的習性也頗為相似。所以我又搞不明白,為什么喜鵲的叫聲就比烏鴉的受歡迎?恐怕“以貌取鳥”是唯一的解釋了。
北朝時期的本土文人最顯著的特點是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文武兼備氣息。這一特征與北朝尚武的社會風氣有關。《折楊柳歌辭》“健兒須快馬”,不僅贊美了快馬,也贊美了騎在馬上的健兒,表現了健兒的勇猛豪放;《瑯娜王歌辭》贊頌了“唯有廣平公”這樣的英雄才配得上“遙知身是龍”一樣龍騰虎躍的戰馬。再看:
這種創造精神對以后中國共產黨的創新建設立下了榜樣示范,為后來創造性地開展革命斗爭、社會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它與當今以改革創新為精髓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本質上是一致的。
理論上來說,在寧波境內有分布的鴉科鳥類有以下9 種(這個數字截至2017 年,在2021 年又多了一種——家鴉):大嘴烏鴉、小嘴烏鴉、禿鼻烏鴉、白頸鴉、達烏里寒鴉、松鴉、喜鵲、紅嘴藍鵲、灰樹鵲。但實際上比較容易看到的,不到其中的一半,即只有后4種易見,前5種很難見。
最近幾年,喜鵲在寧波越來越多見,但奇怪得很,我關注本地鳥類十余年,竟未在寧波境內親眼目睹過烏鴉——無論是上述的大嘴烏鴉、小嘴烏鴉還是禿鼻烏鴉,均未見過。據同事說,他小時候在老家寧海,烏鴉還是挺常見的,但長大以后就不見蹤影了。
紅嘴藍鵲是寧波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同時也是顏值最高的鴉科鳥類,但千萬不要被它那飄飄若仙的身材所迷惑,既然是鴉科的血統,它就注定具有不平常的一面:愛群居,喜喧嘩。那些都不算什么,關鍵是它真的是一種很兇猛的、重口味的鳥。它跟烏鴉一樣喜食動物尸體,我曾在東錢湖畔的山中親眼見到它銜著一只死去的小鳥。紅嘴藍鵲還是捕蛇能手,我的朋友曾拍到過它嘴里叼著一條還在拼命掙扎的赤鏈蛇。
《詩經·小雅·小弁》開頭兩句:“弁彼鸴斯,歸飛提提?!边@里的鸴(xué),是一種“形似烏鴉,腹白,喜群棲”的鳥,毫無疑問就是達烏里寒鴉。這兩句詩的大意是:快樂的寒鴉呀,成群翻飛著回家了。
常有人問我:“這里??吹揭环N鳥,很漂亮,尾巴很長……”“哦,哦,那是紅嘴藍鵲!身上藍藍的,嘴巴紅紅的,是不是?”關于這種鳥,我實在被問得太多了,因此常會不太禮貌地打斷人家。紅嘴藍鵲特征鮮明,很容易被描述,因此是不會被認錯的鳥。記得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在樹林中見到它那飄逸的身影,竟驚為“仙鳥”,現在想來也覺得十分好笑。
寧波還有一種罕見的“更白的烏鴉”,即達烏里寒鴉,目前在寧波僅有極少的影像記錄。2011年深秋,鳥友老錢在慈溪的杭州灣海邊偶然拍到這種黑白分明的“烏鴉”。它不像普通的烏鴉那樣全身黑色,也不像白頸鴉那般套了一個白色頸圈,而是后頸、胸腹部均有大片的白色。這是難以錯認的達烏里寒鴉。達烏里寒鴉在我國北方為比較常見的留鳥,雖說資料表明它們會在華東越冬,但近年來在浙江非常少見,在寧波則是第一次被記錄到。
每次到四明山中,總會見到成群結隊的紅嘴藍鵲拖著長長的尾巴,“咔,咔,咔”高聲喧嘩著越過盤山公路,停在路邊樹上,依舊跳來跳去,情緒激動地喊著:“咔咔!咔咔!”那時,我心里常嘀咕一句:“就你最多嘴!”
言語交際中表達主體的語言形式及其實現的模式 ………………………………………………… 劉琳琪(5.12)
在隔壁的紹興境內,烏鴉似乎并不難見。當地鳥友曾拍到過大群烏鴉飛過的照片。有趣的是,有一次我跟奉化的鄔老師從溪口到新昌拍野花,剛到新昌境內的四明山,一抬頭,就看到兩只烏鴉在天空飛過。所以我相信,寧波境內肯定有烏鴉分布,只不過數量很少罷了。
近年來因皮膚性痤瘡到皮膚科就診的患者有所增加。目前臨床治療痤瘡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激光治療等,其中高能超脈沖二氧化碳激光磨削術在痤瘡疾病治療中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治療期間護理不當易增加紅斑、色素沉著風險,因此患者治療期間還需加強綜合護理措施,以提高治療效果[1-2]。本次研究選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8例痤瘡性皮膚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分析了患者采用激光治療期間應用綜合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嚴格說來還真不對,僅在寧波而言,山區偶爾可見白頸鴉。顧名思義,這種“烏鴉”的脖頸是白色的,其他方面幾乎與普通烏鴉沒啥區別。白頸鴉似乎比較喜歡在寬闊溪流的岸邊覓食。我第一次見到這種鳥,是在奉化大堰鎮下游的溪邊。后來,鳥友在余姚鹿亭鄉的溪邊也拍到過。
在研究跨文化能力概念的同時,會發現類似的表述“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該表述出現的頻率甚至高于“跨文化能力”,那兩者有何關系呢?
如果說紅嘴藍鵲長得像翩翩仙子,那么灰樹鵲就是衣著樸素的農人。它常年披著灰褐色的蓑衣,有時在樹上跳躍,有時在地面落葉間覓食。相對而言,灰樹鵲雖然也比較吵,但數量明顯沒有紅嘴藍鵲多,故在寧波鳥類中的知名度也不甚高。
在古老的《詩經》中,普通的烏鴉與達烏里寒鴉都曾被提到過?!对娊洝ば⊙拧ふ隆分杏羞@樣的詩句:“哀我人斯,于何從祿?瞻烏爰止,于誰之屋?”烏,即烏鴉,古人認為烏鴉喜歡群集于富人之屋。烏鴉最初并不被人視為不吉之鳥。故上述詩句大意是:“可憐我們這些人啊,何處去求福與祿?看那些烏鴉,究竟停棲在誰家?”言下之意是,天下已亂,不知歸于何處,大家也不知何處依止,心中十分迷茫痛苦。有的人把“瞻烏爰止,于誰之屋”解釋為“看烏鴉停在誰家,災禍就會降臨到誰家”,是不對的。
寧波山中,還有一種多嘴多舌的鴉,即松鴉。它的外貌乍一看跟其他鴉科鳥類很不一樣,它是寧波鴉科中體形最小的鳥,棕色的上體遠看倒有點像大一號的棕背伯勞——可惜尾巴沒有伯勞那么長。倒是翅膀上那藍色的圖案,為它的容貌加分不少。別看松鴉個子不大,鴉科的基因依然很強大,照樣敢于在空中圍攻猛禽。
史家小學的圖書不僅在校內“漂流”,而且“漂”向了社會,特別是那些渴望閱讀的地方。史家小學先后開展了“捐一本圖書,圓一個夢想”等多種“圖書漂流”活動,學生們紛紛把讀過的圖書捐出來,“漂流”到貧困學校和地區,并先后在內蒙古、云南、河北等地建立了二十余個圖書角。一位學生在“漂流書”上寫道:“一本好書不僅可以給你帶來知識,還可以為你的世界打開一扇窗,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閱讀的快樂吧!”“圖書漂流”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更加珍惜圖書、熱愛閱讀,而且更加熱愛公益,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
總而言之,鴉鵲有聲,雖然吵了一點,但它們敢說敢做,絕大多數鴉科鳥類都能團結一致,合力挑戰并驅逐強有力者(如猛禽、狗之類),光這一點就讓人佩服。
在《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卷尾、黃鸝、山椒鳥均屬于廣義的鴉科鳥類,但現在已分別歸為卷尾科、黃鸝科、山椒鳥科。
卷尾是一類長相奇特、令人過目不忘的鳥,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尾呈深叉狀,最外側尾羽向外或向上彎曲,好似機翼。它們善于從樹上出擊,捕食空中的飛蟲,性情兇猛好斗,也敢于圍攻猛禽。
寧波有3 種卷尾分布,分別是發冠卷尾、黑卷尾與灰卷尾。按照書上的鳥類分布示意圖,這3種卷尾應該都是寧波的夏候鳥,但據我多年的實際觀察,除了發冠卷尾是穩定的夏候鳥之外,其余兩種似乎都以旅鳥(即遷徙過境的鳥類)為主,留下來繁殖的不多。最漂亮的當屬發冠卷尾,它那藍黑色的羽毛在陽光下閃爍著明顯的金屬光澤,而頭頂幾絲長長的冠羽讓它顯得頗有個性。
寧波有分布的黃鸝,即黑枕黃鸝,是本地少見的夏候鳥。這種鳥以色彩鮮艷、鳴聲動聽著稱。黃鸝是古詩詞中的“明星鳥”,歌詠它的詩詞可謂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如:“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寧波的山椒鳥有3種,分別是暗灰鵑鵙(jú)、小灰山椒鳥與灰喉山椒鳥。前兩種在遷徙期見到的可能性較大(小灰山椒鳥也可能是本地的夏候鳥,我在杭州見到過繁殖的個體),羽色比較灰暗;而灰喉山椒鳥為本地山中的留鳥,羽色鮮艷,讓人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