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佳慧 通訊員 馬姚超 李佳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穿上漢服,開啟相遇旅程;“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三吳亭中,與月神、杜麗娘品賞牡丹亭游園,感情的種子就此埋下……百年前,一曲牡丹亭唱盡極致浪漫;百年后的七夕節,平江路上一群青年化身曲中人,重演百年前的一場“游園驚夢”。
夜晚七點半,平江路邊的曹胡徐巷內,一群衣帶飄飄的漢服小姐姐、小哥哥正搖著扇子互相聊天,同時吸引著路人們的目光。
是什么樣的活動,讓這么多的年輕人穿著漢服聚在一起?原來,姑蘇區平江街道團工委聯合大儒巷社區黨委,用以《牡丹亭》為藍本的周末社區·七夕沉浸式昆曲體驗活動,開啟了一場“古城有愛”之旅,為25位青年人才牽線搭橋。
昆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已有600多年歷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平江路處于古城核心位置,擁有昆曲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寶貴的文化資源。恰逢七夕,平江街道將兩者串聯,把浪漫進行到底,在平江路推出以《牡丹亭》為藍本的沉浸式昆曲體驗青年交友活動,由昆曲演員飾演的杜麗娘引導參與的青年們以扇為媒寫一段經典詞,以音傳情唱一曲牡丹亭,在平江路上實境體驗昆曲,在臨河長廊夜游尋信解密,在幽靜茶室寫扇互換結緣。
晚上七點半,月上樹梢,青年們在曹胡徐巷的漢服館內換好著裝,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幾步就到達了“胡相思橋”,開啟了相思之旅。走過古橋,是與胡廂使橋“相伴”的唐家橋,橋邊有著著名的三吳亭。此時,金氏堇娘與月神二仙在橋頭“點化”到場青年,仙人們的出現,讓大家感覺仿佛回到百年前的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大家來到三吳亭中,發現杜麗娘正坐在亭中,感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而接下來,月神邀請兩位年輕人分別扮演老夫子與春香,將大家拉進劇情,亭中杜麗娘緩緩站起,隨著昆曲聲聲,一顆關于青春、關于愛情的種子就此埋下。之后,杜麗娘引著青年們來到挹清廊,在尋找留下的情書中,增加默契?!绑@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鼻嗄陚冎饾u相識相知后,移步倚風堂下,分組尋找杜麗娘留下的謎題,再結合昆曲詩詞在折扇上寫下心語,通過互換信物和扇子,收獲自己獨有的緣分。
潛移默化之間,寫昆曲詩詞、學唱昆曲唱段……昆曲這一傳統文化也浸潤著平江青年,鼓勵青年勇敢追求美好純粹的愛情。在市立醫院本部工作的護士汪珮在第一個場景里扮演了丫頭春香,和杜麗娘互動了一下,感到新奇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對蘇州傳統文化的興趣?!皠倎硖K州一年,以前沒有穿過漢服,今天發現平江路特別具有蘇州味道,昆曲和漢服也很適合東方女生的氣質,以后會常穿,也會常來。”
扮演“老夫子”胡炎浩來自蘇州大學,正在平江街道團工委實習,他本身對昆曲就有著一定的了解,如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更加濃郁。
這樣的活動落地平江,也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皝?,大家這邊走,看到亭子內坐著的佳人了嗎?那位就是杜麗娘。”帶領著年輕人們進入劇情的,正是此次昆曲游園《緣起平江》特色文化夜游項目的主持人,旅歐16年的藝術家邵璐。在德國留學工作多年的邵璐,是瑞士輕歌劇院和藝術家經紀中心唯一簽約的亞洲藝術家,曾享受德國高端藝術人才引進政策并獲得德國國家級藝術家津貼。今年,她通過“智匯姑蘇”創新創業大賽落地姑蘇,其主創的“沉浸式昆曲歌劇戲劇孵化制作中心”項目,融合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為古城年輕一代提供學習、欣賞、創作戲劇的平臺。據了解,此次七夕昆曲游園也正是她落地平江東升里后打造的第一個演出。

隨著夜色加深,演出圓滿落幕,但青年們將繼續在古城上演更多精彩篇章。今年,依托“美美與共·周末有約”項目,平江街道正持續深化“周末社區建設”,將轄區文化資源引入社區黨建。在這個過程中,街道調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為青年群體提供喜聞樂見的服務,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內涵。
據了解,下半年,平江街道也將繼續通過黨建帶團建的形式,持續支持青年文化創意項目,以實際行動幫助轄區文化企業圍繞古城保護與區域特色文化開展創新創作,將文化傳承融入日常生產生活之中,讓古城文化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