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微創手術在外科領域被廣泛應用,以更小的創傷和生心理損耗帶來更佳的臨床獲益,已占據了目前中國外科手術量的一半以上。2021年時值中國腔鏡微創手術技術發展三十周年,為助力建設“健康中國”,推廣重大疾病治療的科普教育,強生醫療支持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人間世》團隊精心打造中國首部微創手術主題公益紀錄片《小孔之光——致敬中國腔鏡微創手術發展三十周年》,其以高品質的內容和深遠的社會意義,成為國家衛健委“健康中國行動”宣傳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紀錄片主創團隊走遍中國十多個城市,采訪了包括中國腔鏡微創手術的先行者和推動者在內的數十位頂尖外科專家,跟蹤拍攝他們的手術技術和心路歷程,精彩呈現了醫學進步背后深刻的人文關懷,讓外科領域的醫療創新故事走入尋常百姓家。紀錄片共三集,包括《勇氣》、《秘境》、《鋒芒》,分別于2021年6月13日、20日和27日登陸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播出。
項目精準的宣發策略使紀錄片在傳播側實現了多維度全方位的影響力。紀錄片播出前的新聞發布會和點映會等預熱活動,使影片高效精準觸達包括國家衛健委、外科專家、主流媒體和公眾等各利益相關方,結合電視頻道、B站、微信、微博、視頻號、抖音、快手等多平臺的矩陣式全過程傳播,快速形成影片在多方受眾圈層的輻射,有效打造影片基于政府官方背書的師出有名、立足外科行業的樹碑立傳,以及在社會公眾圈層的口碑相傳。紀錄片開播當月的網絡端播放量即突破 2000 萬人次,包括低位結直腸癌“保肛”手術、肺癌、磨玻璃肺結節、減重、高位食管癌等患者故事被高度關注,單抖音平臺獲點贊近 22 萬,充分彰顯影片在公眾疾病科普教育方面的傳播力和公益性。
●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指導:2019年7月15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意見》強調,國家層面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制定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健康中國建設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微創外科三十周年行業里程碑: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腔鏡微創技術在中國發展三十周年。三十年來,腔鏡微創技術由青澀到成熟,從事微創手術的術者從寥寥無幾到今天絕大部分的外科醫生都能夠掌握這門技術,微創手術已經占據了目前中國外科手術量的一半以上。中國腔鏡微創手術的發展,離不開醫者的開拓創新和奉獻,以及醫療科技創新。
●疾病科普助力健康中國:從外科手術尤其是微創手術的角度切入,以紀錄片這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幫助公眾提升對高發腫瘤等疾病的認知,也為健康中國行動助力,具有現實意義和公益意義。
圍繞腔鏡微創發展三十周年里程碑開展行業背景資料研究、臨床專家調研、以及醫療主題影視創作團隊調研,明確了圍繞腔鏡微創手術主題拍攝公益紀錄片的現實意義和立項方向。
●明確公益目標:圍繞推廣重大疾病科普治療,致敬中國術者,助力健康中國的目標方向,打造影片的官方權威背書,在行業內樹碑立傳,并向公眾進行科普教育。
●多方合作推進: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發起項目,聯合國內醫療紀錄片領域專業主創《人間世》團隊,強生醫療作為行業領導者支持這一項目。
●理清題材內容:根據前期調研,和結合主創團隊優勢和經驗,理清紀錄片內容聚焦術者和患者故事,以深度紀實的風格,展現腔鏡微創手術三十年發展脈絡的廣度和疾病科普的深度。
●精準高效宣發:理清政府、行業專家、主流媒體和公眾等多層次受眾,依托電視頻道作為權威內容發布的主陣地和多渠道社交媒體矩陣,策劃預熱造勢和播出重要節點的過程傳播活動和選題角度。
●2020年3月-9月:前期策劃、案頭研究和立項。項目組搜集行業資料,梳理重要發展里程碑、以及臨床端關鍵推動者和貢獻者名單,邀請作為后期拍攝對象。
●2020年10月-2021年3月:采訪拍攝
-開機儀式:10月中,于上海舉辦開機儀式,對外官宣項目;
-前期預采:主創團隊前往十多個城市,采訪20多位在中國腔鏡微創手術發展歷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外科專家;
-深度拍攝:基于前期預采,確定9位專家作為深度紀實拍攝對象,并同步計劃和溝通患者故事拍攝對象,多地推進拍攝
●2021年4-5月:后期紀錄片制作和宣發物料生產
●2021年6月-7月:正式發布媒體傳播
2021年6月3日在北京國家衛健委百姓健康電視頻道正式以“健康中國行動—醫療科技創新推動中國外科腔鏡微創手術發展三十周年新聞發布會”活動,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中國外科領域臨床專家以及強生公司相關負責人出席發布會并致辭,共同見證了中國首部微創手術主題紀錄片《小孔之光——致敬中國腔鏡微創手術發展三十周年》的隆重開播。現場還邀請了近30家權威媒體的參與和報道。

左起: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人間世》導演范士廣、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肝膽胰外科醫學部主任劉榮、強生全球資深副總裁、中國區主席宋為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綜合處處長金玉軍、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電視頻道總編輯段志勤、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志偉、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理事兼秘書長樊燕榮、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鄭民華、強生醫療愛惜康事業部總經理周敏濤
緊接著的6月10日在上海舉辦了紀錄片的超前點映會,來自主創團隊和強生醫療的嘉賓和員工代表、滬上媒體等近百人出席活動并提前觀賞了紀錄片。點映會上,嘉賓們還分享了創作《小孔之光》背后的動人故事,并與現場觀眾就觀影體驗等展開精彩互動。

左起:強生中國企業傳播與公共事務部副總裁陶悅、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主任鞏志鵬、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副主任周全

2021年6月10日,紀錄片播出倒計時三天,超前點映會在上海舉辦。上海主流媒體等近百人出席活動。
2021年6月13日晚,《小孔之光》紀錄片在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正式開播,每周日播出一集。截至 2021 年 6 月底,紀錄片通過黨政央媒、財經、醫療、影視類媒體持續傳播,引爆話題,全網累計觀看量破千萬,腔鏡技術的發展得到了廣泛、持續的社會關注。
獲得國家衛健委、行業外科專家、主流媒體、和公眾等多方利益相關方的高度關注和認可,成為國家衛健委“健康中國行動”宣傳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6月13日播出至今,《小孔之光》三集分集紀錄片全網播放量一個月內突破 2000萬,截至8月累計約2300萬次播放;共有400余篇相關的媒體報道,和在微信端6萬人次的瀏覽量;包括低位結直腸癌“保肛”手術、肺癌、磨玻璃肺結節、減重、高位食管癌等患者故事被高度關注,單抖音平臺獲點贊近22 萬,充分彰顯影片在公眾疾病科普教育方面的傳播力和公益性。
6月3日北京和6月10日上海的兩場活動共獲得了600多篇高質量媒體報道,社交平臺文章瀏覽量達到60,000+,獲得了行業內外廣泛關注。
●立意深遠,緊扣國家政策:從醫療科技發展和術者開拓成長切入,生動展現中國醫療尤其是外科行業發展惠及患者,持續發力推動健康中國2030戰略;
●樹碑立傳,致敬行業里程碑:抓住技術發展的三十周年重要里程碑,攜手《人間世》主創團隊,打造精品紀實內容,梳理行業發展脈絡,融入醫者人文關懷,為中國微創外科發展樹碑立傳;
●見微知著,推動疾病科普:以紀錄片的形式搭建公眾與外科醫療科技的溝通橋梁,通過醫者成長和患者故事,提升公眾對醫療科技創新價值和疾病科普的認知;
●創新合作,不忘公益初心:基金會、行業領導企業以及專業紀錄片團隊三方合力,發揮各方優勢,打造醫療公益科普標桿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