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顏鳳儀
清朝御醫徐大椿曾兩次奉召赴京,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而他淡泊名利,始終隱居在七子山南麓畫眉泉。古人選擇偏隅一處,結廬于此,定有它的特別之處。
小橋流水、茶園花海、觀光旅游……盛夏時節,走進畫眉泉所在之處的越溪街道張橋村,只見青山環抱村莊,滿山綠樹隨風搖曳,粉墻黛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呈現眼前。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越溪街道張橋村逐漸走向新生,以“生態+”“旅游+”煥發出美麗鄉村的朝氣和活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諳此理的張橋村按照吳中區山體整治工作要求,以精準的對策、堅定的決心、全面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山村竹林,是在城市眾多喧囂生活中一味獨特的天地。記者了解到,張橋村擁有蘇州市最大的山村竹林,通過發展竹林康養旅游,開拓產品營銷市場,精心打造“一山一品”竹產業,立足竹兼具生態、經濟的雙重優勢,提升竹林林地產出率,營造竹筍、竹工藝品產業發展氛圍,以產業傳文化、以文化促產業,讓小小的竹文化成長為富民的大產業。
穿梭在農戶的房前屋后,詩意和煙火在這里交織?!拔以趶垬虻饶恪薄安簧釓垬颉薄爱嬅祭铩薄皟A城時光”“上金灣7號”等集茶室、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多元化商圈,裝滿了慢時光的驚喜。“隨著村里文旅產業的不斷發展,餐飲業發展迅猛,數量由少到多、規模由小到大、檔次由低到高,精品呈現、各具特色?!贝謇锶私榻B。

穿梭在農戶的房前屋后,詩意和煙火在這里交織
此外,張橋村大力推進多元化、精致化商圈建設的同時還吸引到各類優質商家入駐村民閑置用房,高質高效盤活閑置資產。
如何才算讓百姓真正“富?!逼饋??以美麗鄉村建設和特色田園鄉村發展為契機,張橋村積極發展農文旅產業,有效地推動了村內環境升級優化和村民的致富。
提升旅游配套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張橋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區位優勢,挖掘閑置山林資源,配合越溪建成七子山登山步道,將山中美麗風景、歷史遺跡、山下民宿、農家樂等串聯起來,打造張橋特色精品旅游線路。
為深度激發土地潛在價值,讓優質旅游資源不再閑置,張橋村對“抖起來達人谷”周邊進行景觀提升。村里南側60畝土地被用作青少年航空科普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應急救援培訓基地,同時舉辦全國航模錦標賽等活動,不斷創造吸引力強、市場潛力大、產品價值高的旅游新業態,形成以青少年及航空為核心、多項目協同發展的品牌新形象。
張橋村堅持把旅游產業作為鄉村振興蓄勢發展的一號工程來抓,張橋花谷項目持續推進,村里專業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多次深入現場實地踏勘、收集資料,目前已順利完成初步設計和項目立項。
據悉,張橋村將在現有規?;A上,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研學旅游等項目,以市場為導向,精準定位,積極融合鄉村振興產業,高標準提升項目生態環境與配套設施,致力打造成為吳中及周邊地區文旅、農旅、研學新名片。
近年來,張橋大力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切實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逐步滿足并豐富百姓的日常農作、生活需求,逐步推進村莊自然生態、居民生活質量持續向好發展。
走在村頭巷尾,可以看到村民手里的茶杯大多泡上了村里送的“越來溪”茶葉。張橋村黨委始終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積極開展“黨建+四季”惠民服務活動,在春茶上市季節為村民每人發放0.25斤茶葉,為百姓送好“茶”,讓村民百姓幸福感“觸手可及”。
據悉,茶葉是張橋村的重要特色產業和民生產業,張橋林場堅持采用適度培育的原則,標準化、優質化、品牌化生產茶葉,堅持走高質量興農之路。歷年來,張橋村大力發展茶葉種植產業,聘請四川專業團隊進行茶葉采、炒,每一片芽葉大小厚度時間均有嚴格標準,并在炒制前分級別精選,確保茶葉品質。
張橋根據村民實際需求需要,將發展成果“反哺”覆蓋多個年齡層次的村民?!按核拖悴?、夏送清涼、秋送喜慶、冬送溫暖,在紅色力量的牽線搭橋下,我們希望用更多誠意滿滿的舉措讓村民更有歸屬感和獲得感?!睆垬虼妩h委副書記趙曄丹說。
張橋,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正日新月異地發展,不僅扮靚了特色田園,也穩穩地托起了老百姓的幸福夢,深厚的鄉村文化正為旅游產業注入新生活力,繪就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張橋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充滿了詩情畫意

茶葉是張橋村的重要特色產業和民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