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盼 陳 晨 吳海波 崔曉花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麻醉科,江蘇南京 210000
婦科常見惡性腫瘤包括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及卵巢惡性腫瘤等,其手術中根據分期涉及淋巴結清掃范圍,手術時間相對較長,術后涉及放化療等。手術既是治療手段也是應激源,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情緒。焦慮是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者無根據的恐懼,影響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功能,不利于治療與康復。對于婦科手術,女性患者會更多地考慮對以后生育、內分泌、外形以及夫妻生活的影響,這些都會導致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加重。如果患者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緩解,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手術及麻醉效果,也將會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不良影響。特別是創傷較大并且自身承受能力較差的患者,將會出現手術應激反應綜合征,常表現為神經、內分泌紊亂、行為改變以及心理障礙等。
音樂療法是目前比較流行和推崇的護理模式,音樂療法能緩解緊張和焦慮情緒,減輕疼痛反應及圍手術期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生理功能、認知功能、和情緒功能等,進而提高圍手術期質量。研究顯示,音樂療法在神經功能和心臟等方面顯示出有益效果,對患者心理也有積極的效應,并且音樂療法存在神經影像、神經生化和免疫學等生物學基礎。因此基于音樂療法的生物學基礎,本研究結合常規護理評價其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應激、睡眠及其心理彈性的影響,為其進一步臨床推廣提供依據。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收治的200 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護理組(100例)與音樂療法組(100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入室體溫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年齡40~70 歲,已婚;②無生育需求;③不排斥音樂,能夠沉浸其中,與音樂達到共鳴;④靜脈留置針穿刺一次性成功;⑤ASA 分級Ⅰ~Ⅱ級。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②既往手術史,③有心理障礙,精神性疾病,④不配合,或不能夠說出自我需求的患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收集,并進行健康教育指導。一般資料包括人口學資料、疾病治療因素及對患者基礎生命體征的測量記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婚姻狀況、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及生命體征等),加強溝通并予以心理疏導及飲食指導。
常規護理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方法,具體如下。①完善術前相關檢查,手術前一天做好麻醉及護理訪視,手術前禁食、禁飲6~8 h。②術晨,換統一潔凈衣褲。③術晨,未進行任何活動,平躺15 min 后,測患者生命體征、做ASA 及心理彈性量表并記錄。④由手術接送員提前30 min 接患者入手術室,進入手術區后換手術室專用拖鞋,戴手術帽。⑤手術等待區室溫控制在22~24℃,手術等待區有潔凈加厚衣物供患者使。患者在入等待區30 min 后再測量生命體征并做ASA 及心理彈性量表,做完后統一由一位年資較高的護理人員進行靜脈穿刺。⑥入手術間后予患者心電監護,護理人員做好個性化心理護理,讓患者放松,不緊張。
音樂療法組患者采用在常規護理組的基礎上,每位患者在術晨配備一個柔軟耳機連接mp3 播放器,并教會患者使用方法,里面統一配備多首具有鼓勵性,積極向上的音樂供患者選擇,直到患者麻醉入睡前。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SAS)、心率(heart rate,HR)和血壓[收縮 壓(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DBP)]波動情況、心理彈性評分及患者滿意度評分。①SAS評分: 采用Zung 設計的SAS 量表進行測評。總分<50分為正常;50~60 分為輕度,61~70 分為中度,>70 分為重度焦慮,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嚴重。②心理彈性評估:采用中文版Connor-Davidson 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進行心理彈性評估,包括5 個維度:精神影響(0~8 分)、能力(0~32分)、忍受消極情感(0~28 分)、接受變化(0~20分)和控制(0~12 分)。總分為0~100 分,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彈性水平越高。③患者滿意度評分采用自制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0.82,總分100 分,<70分為不滿意,70~79 分為一般,80~89 分為滿意,90~100分為很滿意,分數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SBP、DBP、HR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音樂療法組的SBP、DBP、HR 均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護理組干預前后SBP、DBP、HR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音樂療法組干預后的DBP 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及心率的比較(±s)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 評分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AS 評分高于干預前,但音樂療法組的SAS 評分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 評分比較(分,±s)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CD-RISC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音樂療法組患者CD-RISC 評分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音樂療法組干預后的CD-RISC 評分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常規護理組干預前后的CD-RISC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CD-RISC 評分的比較(分,±s)
出院之前對兩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音樂療法組滿意度評分為(92.40±4.20)分,高于常規護理組的(83.60±5.4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860,P<0.05)。
近年來,音樂療法作為護理干預手段,已被國際廣泛認可及使用,是天然的止痛劑。該法由外國學者提出,主要是通過傾聽音樂的旋律,感受音樂的震動,從而觸發患者的聽覺、觸覺等多種軀體感覺,通過音樂,一方面可以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降低疼痛程度,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非藥物手段緩解患者的睡眠障礙。通過傾聽音樂可以降低皮質醇的分泌,改善情緒障礙,在減輕患者術前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方面發揮很大作用,也越來越廣泛應用到護理、康復等各個領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與焦慮情緒的關系密切,過分焦慮可能伴隨有臨床癥狀加重、情緒低落和抵抗力下降,甚至影響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音樂療法組的SBP、DBP、HR 均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常規護理組干預前后的SBP、DBP、HR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R 和血壓更平穩。提示術前焦慮對患者血壓、心率的影響,波動較大的生命體征也會一定程度地增加手術與麻醉的風險。SAS 量表則從主觀方面對患者焦慮程度有一個個性的、定量的評分。本研究結果顯示,音樂療法組的SAS評分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音樂療法對減輕患者的術前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是有效的。分析其原因音樂可以分散患者對手術的注意力,其聲波通過聽覺系統刺激腦干網狀結構和大腦邊緣系統,從而調節機體,使患者的心理、生理產生舒適愉悅的良性反應。很早之前就有“音樂醫學”之說,人們已經認識到音樂能激發身心健康方面的力量,能夠撫慰、治愈身心。音樂療法是利用人體共振的原理,通過音樂所產生的聲波、震動波直接作用于各種實質細胞,使其發生共振,產生類似按摩的作用,能夠使人的某一組織產生共振,從而促進患者的神經及體液調節,使其身心達到平衡的狀態。音樂的聲波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從而影響人的呼吸、心率以及腦電波。應用影像技術研究發現,人在聽音樂時大腦的杏仁核和海馬以及旁邊緣結構被激活,這也說明了音樂能夠調節情感核心區域的活動。也有研究表明,音樂干預能夠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改善應激狀態,從而使生命體征趨于平穩,讓手術和麻醉更加安全,也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和預后,符合快速康復治療的理念。
進入手術室的20 min 雖然短暫,但是患者的思想負擔最重,因為此時沒有了家屬的陪伴并且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患者的負面情緒會達到一個高潮。音樂療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陪伴、轉移和分散患者注意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減輕圍手術期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生理功能。音樂療法適應性極強,可以應用于多方面,多場合并且安全。目前,臨床上運用音樂療法干預乳腺癌患者焦慮等負面情緒,能夠緩解術后疼痛,減輕化療后惡心、嘔吐,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30 多年前,在美國紐約大學的音樂治療中心,就有用音樂療法針對兒童孤獨癥進行治療,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音樂療法應用于臨床已經有很多年了,但它仍有巨大的潛力值得臨床醫護人員創新研究。
本研究只把音樂療法干預應用在術前,這是不足之處。有很多研究表明,音樂療法干預對術后疼痛的緩解也有很大的作用。音樂療法能提高癌癥患者對疼痛控制能力,減少止痛藥的使用量,使患者身體放松,減輕痛苦帶來舒適感,緩解焦慮、恐懼心理,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并且這種護理干預實施簡單,不會影響患者的安全是其最大的優越性,應該在圍手術期推廣,這不僅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有利于患者安全,也更符合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需求。
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當日進行CD-RISC評分比較,干預后音樂療法組CD-RISC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圍手術期音樂療法及護理干預模式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彈性,增加其對自身疾病及手術后期影響的抗壓能力,改善其焦慮抑郁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狀,增加其對后期術后康復的信心。音樂療法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提示了音樂可以調節患者的情緒,提升患者對不良實物的接納能力,這種護理干預模式可增加患者心理彈性優化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音樂療法配合基礎護理能顯著降低圍手術期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提高心理彈性評分,增加患者滿意度,且不增加圍手術期的風險,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