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毅(綿陽市人民醫院)
概述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又被稱之為結腸功能紊亂,發作呈持續性或間歇性,主要分為腹瀉、便秘及腹瀉便秘交替等類型,精神、飲食等是主要誘病因素,多見于中青年人群。其中,便秘型的大便性狀較干,腹瀉型的大便較稀。

腸易激綜合征的病因
腸易激綜合征的病因較為復雜。就目前來看,其發病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明確,相關影響因素主要有胃腸道動力紊亂、內臟感覺異常等。
1.胃腸道動力紊亂
腸道運動功能異常是腸易激綜合征的主要發病機制。腹瀉類型的腸易激綜合征病人,其移行性運動復合波較為頻繁,用餐后易出現空場收縮現象,對其進行檢查發現,該類患者結腸存在較多的快速收縮、推進性收縮情況,近端結腸的通過速度較快。對于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病人來說,其情況則相反,近端結腸的通過速度相對緩慢,通過時間也會向后推移,排空速度放緩,較大幅度的推進性收縮頻率降低,近端結腸收縮時間增減,存在一定的不協調性。
2.內臟感覺異常
和正常人相比,腸易激綜合征病人的腹痛閾值偏低。也就是說,結直腸正常擴張時,普通人無明顯感覺,但腸易激綜合征病人卻會感到腹部不適,有一定的疼痛感,又或者有一定的腹脹感。若病人處于情緒緊張、存在較大精神壓力時,其疼痛感會更加明顯。排便之后,由于腸內敏感度較高,還會有排便不盡感。
腸易激綜合征的生活方式干預
讓人飽受折磨的腸易激綜合征,其實是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加以調理,讓自己更“好受”一點。例如調節自己的飲食、給予心理疏導、調節腸道菌群、改善生活方式等等。
1.注意飲食
飲食對腸道有直接影響,例如食用過冷、過辣的食物將會對腸道產生較大刺激作用,可能讓疾病發作,讓病人更加難受。因此,應注意自己的飲食,多攝入維生素,日常生活中含維生素較多的食物有油菜、西紅柿、小白菜、韭菜、山楂、獼猴桃及檸檬等。
2.改善生活方式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生活習慣,保持作息規律,不熬夜,早睡早起。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和減壓。
3.給予心理疏導
遇到精神刺激、心情不暢、工作勞累、學習緊張等情況時可以用傾訴、運動等方式消解不良情緒,找到合適自己的減壓方法。
4.調節腸道菌群
適量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可以食用一些有利于益生菌的食物,例如豆制品、酸奶等,以促進益生菌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