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昭儀

1941 年,我國進入抗日戰爭中期,美國志愿空軍來到昆明幫助中國抗日。在招待宴會上,美方飛行教官陳納德將軍想理解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到底是什么意思,當時的翻譯人員用了一大堆詞解釋,卻還是讓他們摸不著頭腦。這時另一名青年翻譯站出來說道:“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即民有,民治,民享。這是引用了美國總統林肯1863 年在葛底斯堡為紀念陣亡將士所作的演講中的話,陳納德將軍當即聽明白了。
這名青年翻譯就是我國后來的翻譯界泰斗許淵沖。他從事文學翻譯長達80 余年,先后出版了180 多本中英法文翻譯著作,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并在2014 年榮獲了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
1921 年,許淵沖出生于江西南昌一個書香之家。他從小就對歷史、詩詞展現出很強的天賦,且對于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17 歲那年,許淵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西南聯大外文系。
當時的西南聯大不僅名師薈萃,也聚集了一批優秀的學子。學校里流傳著這么一段話:“湖北朱,安徽楊,外加許二王,理文法工五堵墻”,指的就是朱光亞、楊振寧、許淵沖、王傳綸和王希季這5 個人。他們都表現出過人的才識,像一堵墻一樣難以被超越,許淵沖就是其中唯一的文科代表。
從西南聯大畢業后,許淵沖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文學研究所,1948 年又赴法國留學,3 年后回國任教。
20 歲時,許淵沖在日記中寫下:“大約翻譯真是我的優勢,我應該做創造美的工作了。”
1956 年,許淵沖開始出版譯作,自此筆耕不輟。他不僅將外國作品中的哈姆雷特、包法利夫人介紹給中國人,還致力于將中國的李白、杜甫、李清照和湯顯祖介紹給全世界。
翻譯不易,翻譯詩歌更是公認的翻譯中最大的難題。美國詩人弗羅斯特曾認為“詩是翻譯中失去的東西”,直言詩的不可譯。但許淵沖卻“偏向虎山行”,幾十年間,他將唐詩、宋詞、詩經、楚辭等等一一翻譯成外文。他翻譯的《楚辭》被美國學者譽為“英美文學領域的一座高峰”,他翻譯的《西廂記》被英國出版社認為“在藝術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相媲美”。
中國傳統翻譯中“直譯”向來占據主流的位置,要求原汁原味地將原文的文字翻譯過來。許淵沖堅持文學翻譯是“三美”“三之”的藝術,要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讀者“知之、好之、樂之”。他總想通過“再創作”來“勝過原作”,更將追求美、創造美視為畢生目標。他可以將中國文化的美感和內涵用外文表達得淋漓盡致。錢鐘書稱贊他:“戴著音韻和節奏的鐐銬跳舞,跳得靈活自如,令人驚奇。”好友楊振寧評價他:“把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植在翻譯中。”
2017 年,96 歲的許淵沖作為朗讀嘉賓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第一期的舞臺。他身材高大,說話底氣十足,詼諧幽默,人們無不由衷地敬佩他的自信、坦蕩、樂觀。
談到工作,他詼諧地說:“我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呼呼睡大覺,晚上才工作,每晚翻譯一千字,雷打不動。”他常將英國詩人托馬斯·摩爾的詩句掛在嘴邊,“The best of all ways to lengthen our days is 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即延長生命最好的辦法,是從夜里偷幾個鐘點。
在長達數十年的歲月中,每個寂靜的夜晚,許淵沖都能摒棄雜念,沉浸在自己獨有的翻譯探索與樂趣當中。耄耋之年,他仍然堅持每日工作,甚至93歲時又為自己制定了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目標。
2007 年,86 歲的許淵沖患了直腸癌,醫生認為他最多還有7 年的壽命,勸說他多注意養生,多注意休息。可是,出院后的許淵沖很快就恢復正常的工作日程,每天翻譯一頁,雷打不動。不過,這樣的工作強度不僅沒有讓他的病情更加嚴重,反而讓他老而彌堅,輕松地打破了醫生的預言。
其實,生活中的許淵沖也是個“養生達人”,他一直保持著在西南聯大時的生活習慣,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做早操。他也建議學生們每天做體操,保證身體康健。每天的翻譯工作完成后,他會讓人載著自己去公園坐一會兒。他愛在園子里賞景,通常會找個四下無人的角落坐下,沉默地望向天空,或認真讀報紙。
許淵沖說過一句話:“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喜歡的在一起,做喜歡做的事。”許淵沖的妻子照君是一名俄羅斯語教師。她參加過淮海戰役,在西柏坡做過密碼破譯工作。兩人在同學舞會上相遇,隨后便開啟了相知、相愛、相濡以沫的人生旅程。近60 年的時光,照君陪伴許淵沖度過了最煎熬的時期,也見證了他對翻譯的執著與熱愛,她照顧他的生活,也是他工作上的幫手。
2018 年,妻子照君因病去世,許淵沖悲痛萬分。第二天,學生們到許淵沖家中探望,他們擔心已經97 歲的老先生精神上支撐不住。結果,他們驚訝地看到許淵沖還是紋絲不動地坐在電腦前,他正翻譯英國作家、唯美主義代表人物奧斯卡·王爾德的全集。他說:“不用擔心我,只要我繼續沉浸在翻譯世界里,就垮不下來。”
許淵沖有個外號叫“許大炮”,他嗓門大,個性率性張揚,愛辯論,常常口無遮攔。他的老同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說,他寫文章極快,才思敏捷,個性獨特、自我,撞到南墻才回頭,甚至撞到南墻也不回頭。他那種不拘泥于原作、講求再創造的翻譯理念受到很多質疑,甚至掀起爭論。他的學生余石屹說,許淵沖為這些爭論生氣的時候并不少,但他有個好處: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生完氣就沒事兒了。他是一個向前看的人,爭議、批評或者榮譽都改變不了他的生活重心:“我不管他們,我也根本不去想自己多少年紀,日子怎么過去。我就是七十年如一日,還跟以前一樣做翻譯,如今只想著我還有多少本莎士比亞要譯。”
許淵沖曾說:“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我為什么能活這么久啊?因為我每天都在創造美。我的翻譯是在為世界創造美。”
2021 年6 月,許淵沖在家中安詳離世,享年100歲。在社交媒體上,網友們紛紛用他的譯文懷念這位一生都奉獻給創造美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