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 胡紅利(通訊作者)
(西安北車醫院 陜西西安 710086)
多動癥患兒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情緒易沖動、坐立不安、活動頻繁、學習困難,也會出現說謊以及厭學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患兒身心健康[1]。同時由于注意力沒有辦法集中,可影響患兒的學習以及未來發展,嚴重影響兒童的學習成績與心理發育,已經成為了一種公共衛生問題。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可能存在一定的后遺癥。相關研究表示,多數多動癥患兒癥狀可持續至青春期,且有5%的患兒癥狀可持續一生[2]。臨床對于兒童多動癥多以藥物療法配合心理疏導,但是長期的藥物治療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為此在臨床上的依從性不佳。心理綜合干預為當前比較前沿的干預方法,能夠改善患兒情緒及生活行為,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3]。也能提高患兒的依從性,持續改善患兒的預后。本文探討心理綜合干預對多動癥患兒身體發育與智力發育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0 年1 月到2021 年8 月在本院診治的多動癥患兒76 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分配原則分為綜合組與對照組各38 例,兩組患兒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納入標準:符合多動癥的診斷標準,經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磁共振成像(MRI)確診者;年齡5 歲~12 歲;患兒無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患兒及其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病情≥3 個月。
排除標準:并發癲癇的患兒;精神發育異常的患兒;入院前1 周內服用精神類藥物患兒;合并傳染性疾病的患兒;合并先天性心肝腎異常的患兒;合并抽動癥的患兒。
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干預人員在實施干預前為患兒及其家屬進行講解。將多動癥的癥狀、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兒及其家屬。對于存在懲戒教育的家庭需及時糾正,指導家屬采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對待兒童。
綜合組:在對照組干預的基礎上給予心理綜合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和患兒及其家屬的溝通與交流,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引導,盡量營造最佳的治療環境,促進相互信任關系的發展。將治療目的告知患兒及其家屬,對患兒及其家屬的訴求進行耐心傾聽,促進患兒進行自我反省,積極鼓勵其對自身進行重新認識,使其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治療,并進行心態調整。(2)改善整個患兒家庭的教育方式,積極進行行為治療與認知治療。合理運用獎懲制度,禁止體罰,多給予鼓勵,降低患兒情緒失控現象。培養患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患兒認識程度,避免患兒家屬過度擔心,建立患兒及其家屬戰勝疾病的信心。(3)增強家庭—社會—學校的支持作用,對患兒心理特征予以準確評估,提高醫患溝通頻率,糾正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偏差,使其能夠主動配合醫護人員。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緩解患兒情緒,對其細微進步積極鼓勵,強化學校引導及教育,強化正面行為,開展針對性疏導,對其細微進步積極鼓勵,讓患兒形成良好的習慣。(4)結合患兒實際狀況與身心狀況,進行學習、生活、運動、休息計劃的制定。選擇有教育意義的小游戲,鼓勵其進行每日清晨晨跑,增強機體耐受力,鍛煉其定向力及專注力,使兒童感受游戲角色,幫助患兒快速康復。
兩組干預觀察時間為3 個月。
(1)療效標準:在干預后進行評定。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復發。有效:臨床癥狀較前好轉,無復發。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存在復發情況。(顯效+有效)例數/組內例數×100.0%=總有效率。(2)在干預前后采用韋氏智力量表對患兒智力水平變化情況進行量化分析,評分與患兒智力存在相關性分析,分數越高,智力越好。(3)在干預后采用Conners 量表對患兒的行為與注意力進行判定,分值都為0-100 分,分數越高,行為與注意力能力越好。
本研究使用軟件SPSS 26.00,計數數據與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等標識,對比為卡方分析與t 檢驗等,在結果顯示數據P<0.05 時表示此次研究計算存在意義。
干預后綜合組的總有效率為97.3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58%(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后總有效率對比(n,%)
兩組干預后韋氏智力量表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綜合組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韋氏智力量表評分變化對比(分,均數±標準差)
兩組干預后的Conners 量表行為與注意力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綜合組的兩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Conners 量表行為與注意力評分變化對比(分,均數±標準差)
小兒多動癥屬于比較常見的行為障礙疾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出現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沖動、活動較多、感知覺異常等,對小兒的生活以及學習產生嚴重的影響,且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4]。小兒多動癥的病因涉及生理、社會、遺傳、腦組織損傷等。在日常生活中,小兒多動癥的早期癥狀常被患兒家長所忽略,部分患兒為此錯過了最佳干預時間。當前對于多動癥患兒,通常給予藥物治療,但是療效一直不太明顯,且部分患兒與患兒家長的依從性不高。且長期服藥易引起患兒藥物過敏、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為此需要加強綜合干預[5]。本研究顯示,干預后綜合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心理綜合干預在多動癥患兒的應用能改善總體療效。從機制上分析,小兒的大腦可塑性一般較高,通過心理綜合干預等方式能夠幫助患兒大腦快速發育,進行患兒認知功能的提高,可有效緩解患兒恐懼等不良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多動癥屬高發性兒童心理障礙病癥,影響患兒智力及生活質量。如果不及時進行診治,可導致患兒出現行為障礙、智力障礙與社交障礙等。同時小兒的大腦可塑性較強,早期干預有益于構建新的條件反射,促進大腦發育,改善認知功能,提高持續注意力,穩定其心境[6]。本研究顯示,兩組干預后韋氏智力量表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綜合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從機制上分析,心理綜合干預對患兒行為具有一定的控制和調整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患兒的社交能力,對患兒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影響,可促進患兒快速恢復。
現代研究顯示,心理綜合干預有益于幫助患兒大腦皮質血液加速循環,進而加速能量的代謝,可對患兒的受損腦組織起到修復效果,增強腦組織攝取氧氣的能力[7]。本研究顯示,兩組干預后的Conners量表行為與注意力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綜合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心理綜合干預在多動癥患兒的應用能改善行為與注意力狀況。主要在于心理綜合干預可對患兒的各種日常行為進行正性或負性的強化,從多個角度鍛煉患兒意志力,能夠培養其健康的生活習慣及行為,幫助患兒養成積極正確的生活態度及是非價值觀,從而促進患兒的身體發育。
總而言之,心理綜合干預在多動癥患兒的應用能改善總體療效,還可改善患兒的身體發育,促進智力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