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霞 陳薪茹 謝靜
(1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功能科 甘肅蘭州 730050;2 甘肅中醫藥大學 甘肅蘭州 73005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種多病因造成的心肌損傷,屬于導致心肌結構變化、心肌功能衰退的危重癥,各類心血管疾病均可能發展為CHF[1]。該病發病率較高,尤其多見于老年人群。資料顯示,在我國CHF 患病率為1.0%~2.0%,在老年人群中其發病率高達6%~10%[2]。多病因心力衰竭是指兩種及以上疾病導致的CHF,例如心瓣膜病、高血壓等。CHF 病發時患者出現體液潴留、呼吸困難等癥狀,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由于該病病因復雜,且好發于基礎病較多的老年群體,其臨床診斷存在較大困難,因此尋找有效的診斷方法對保障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心臟彩超可直觀顯示心臟內各個結構,是心臟檢查的重要手段。為明確心臟彩超在CHF 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分析了心臟彩超對CHF 的診斷效能,并探討了心臟彩超篩查多病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價值。詳情如下。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20 年7 月~2022年2 月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疑似CHF 患者60 例設為研究組,其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齡44歲~81 歲,平均(58.42±9.65)歲,病程1 年~13 年,平均(5.76±1.22)年,高血壓性心臟病37 例,冠心病28 例,心肌病11 例,肺源性心臟病23 例。另選取同期體檢的健康者50 例納入對照組,男26 例,女24例;年齡42 歲~80 歲,平均(57.89±9.79)歲。
納入標準:疾病組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中多病因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對照組均為健康體檢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合并急性泵衰竭者;存在先天性心臟畸形者;處于妊娠、哺乳期者;有認知障礙者。
入選者均采取心臟彩超檢查:準備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為GE ViVid E9),檢查前需將超聲探頭頻率調整合適,頻率調整為1 赫茲~5 赫茲。檢查過程中,應保持左側臥位姿勢,而后于患者心尖及胸骨旁位置進行掃描,同時對心底短軸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左室長軸切面、大動脈短軸切面、兩腔心切面處進行掃描。叮囑患者屏住呼吸,而后對其4 個心動周期內心尖四腔心圖像進行連續性采集,并在超聲顯示下對患者各項心臟結構及周圍情況進行觀察,同時對各項心臟功能參數指標進行測量。以臨床綜合診斷結果作為診斷金標準。
將確診為多病因心力衰竭的患者納入研究組,均接受常規治療,例如針對病因給予患者他汀類藥物、抗血小板藥物等。
(1)心臟彩超的診斷結果及診斷效能分析。
(2)研究組與對照組心臟彩超測量指標對比:包括左心射血分數(LVEF)、左房內徑(LAD)、左室舒張末徑(LVDD)。
(3)研究組治療前后LVEF 變化。研究組患者根據LVEF 指標的結果分為A 組(LVEF 處于正常范圍55%~80%)和B 組(LVEF 異常),比較兩組治療前后LVEF 變化。
應用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表示,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Kappa 分析心臟彩超診斷結果與“金標準”的一致性,Kappa 值處于0.4 以下、0.4~0.74、0.75~1 區間分別代表較差、中等、高度一致性。P<0.05 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60 例疑似CHF 患者中經臨床綜合診斷確診55例,心臟彩超陽性檢出率為88.33%(53/60)。心臟彩超對CHF 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94.55%、80.00%、93.33%,Kappa 值為0.631,與“金標準”具有中等一致性。見表1、表2。

表1 心臟彩超診斷結果

表2 心臟彩超診斷效能
將心臟彩超確診為多病因心力衰竭的53 患者中選取52 例納入研究組,研究組年齡性別等資料與對照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同對照組對比,研究組LVEF 更低,LAD、LVDD 更高(P<0.05)。見表3。
表3 研究組與對照組心臟彩超測量指標對比()

表3 研究組與對照組心臟彩超測量指標對比()
組別 LVEF(%) LAD(ml) LVDD(ml)研究組(n=52) 42.37±6.74 54.21±9.54 53.56±9.76對照組(n=50) 62.28±10.63 43.36±7.92 43.35±7.88 t 值 11.343 6.237 5.799 P 值 <0.001 <0.001 <0.001
同治療前對比,B 組治療后LVEF 明顯更高(P<0.05);A 組治療前后LVEF 無顯著變化(P>0.05)。見表4。
表4 研究組治療前后LVEF 變化()

表4 研究組治療前后LVEF 變化()
時間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A 組(n=17) 61.75±10.22 60.85±6.54 0.306 0.762 B 組(n=35) 32.96±6.11 55.89±5.82 15.375 <0.001 t 值 12.699 2.769 - -P 值 <0.001 0.008 - -
CHF 是心血管疾病發展至終末階段的一種疾病,患者心肌功能嚴重受損。心室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或患者存在原發性心肌病等因素均可抑制心肌收縮功能,患者心排血量降低,導致心功能失代償,進而導致心力衰竭。疾病發作時,患者表現出肺水腫、呼吸困難等癥狀,若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診療手段,可能導致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尤其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更為復雜且相對更危重,其死亡風險更高。多病因心力衰竭癥狀復雜,且患者通常伴隨多種基礎病,為其診斷增加難度,僅采用常規診斷方法容易發生漏診、誤診,影響患者后續治療及預后。因此,探討更有效、更準確的診斷方式十分必要。本研究中,60 例疑似CHF 患者中經臨床綜合診斷確診54 例,心臟彩超陽性檢出率為88.33%(53/60)。心臟彩超對CHF 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94.55%、80.00%、93.33%,Kappa 值為0.631,與“金標準”具有中等一致性。說明心臟彩超對CHF有較高的診斷效能,臨床指導價值高。心臟彩超是一種操作簡便快捷、檢查項目全面、對人體無損害、可重復檢查的診斷方法,可對心臟搏動情況、心腔內血流情況進行動態顯示,可清晰地觀察心腔結構、心肌病變等[3]。心臟彩超檢查的特異度較低,提示該診斷方式不能作為單一診斷方式,需要結合其他診斷方式降低診斷的誤診率。
在本研究中,同對照組對比,研究組LVEF 更低,LAD、LVDD 更高(P<0.05),說明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彩超指標均呈異常水平。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多存在射血功能降低、左心室出現舒張、左心房擴大等情況。LVDD 可反映左心室舒張末期水平,LVDD 異常升高可提示左心室舒張末期體積增大,左心房超負荷會導致肺部靜脈壓力明顯增加,從而出現肺部淤血,嚴重影響患者呼吸功能。發生心力衰竭時,LAD 會逐漸增大,左心室收縮能力明顯降低。LVEF 可反映心肌收縮能力,CHF 患者心肌功能明顯減退,導致LVEF 降低。研究結果還發現,同治療前對比,研究組中LVEF 水平異常的患者治療后LVEF 水平明顯更高,且趨向于正常范圍(P<0.05);而LVEF 正常的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LVEF 無明顯變化,說明心臟彩超LVEF 指標可監測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但針對LVEF正常的患者,其診斷特異性較低,提示心臟彩超不能作為單一診斷方式。近年來,射血分數正常的心力衰竭的發病率逐漸增高,約占CHF 的40%~70%,其主要是由炎癥、脂肪因子、氧化應激等病理變化引發的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導致心肌纖維化[4]。由于該部分患者LVEF 呈正常范圍(即LVEF>50%),因此難以憑借單一心臟彩超檢查診斷出疾病。童慶松等[5]研究發現,LVEF 與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呈負相關(r=0.822),可準確評估心功能,但其診斷結果缺少特異性,不能作為唯一診斷方法,但可作為指導診療的可靠監測指標。研究證實,LVEF 異常的患者治療前后LVEF 呈顯著變化,而LVEF 正常的患者治療前后LVEF 無明顯改變。
綜上所述,心臟彩超在CHF 中的診斷效能理想,可有效篩查出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且能監測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但心臟彩超對LVEF 正常的患者診斷特異性不高,建議臨床將心臟彩超與其他診斷方法結合應用,提高診斷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