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六 一站 甘肅白銀 730999)
酮癥酸中毒屬于糖尿病疾病進展階段的嚴重并發癥類型,若醫療干預不及時,會導致患者機體功能受到極大的影響,使得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易并發感染等不良結局。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病情分析中,由于機體免疫功能降低,使得機體白細胞指數上升、超敏C 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等指數均有著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在臨床病情診治階段,可通過檢測相關指標明確機體酸中毒及感染癥狀表現,以便于治療方案的針對性調整[1-2]。本次調研內容基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感染患者的病情診治進行分析,研究降鈣素原、血常規指標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機體感染患者的病情診治價值體現。詳見下文。
收錄2021 年6 月到2022 年5 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共計80 例,將其納入干預組,男性47 例,女性33 例,年齡52 歲~67 歲,平均(50.14±1.74)歲,平均病程(3.49±1.74)年。另收錄同時期單純糖尿病患者80 例,作為對照組樣本,男性45 例,女性35 例,年齡52 歲~68 歲,平均(50.61±1.79)歲,平均病程(3.54±1.77)年;基線資料趨向于自然平衡,調研數據可比。
所有患者均采取空腹靜脈血樣,完成血液樣本處理后,使用化學發光法完成降鈣素原指標的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完成超敏C 反應蛋白的檢驗,采用自動選項分析儀完成血常規指標的檢驗[3]。
單純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雙胍及胰島素藥物進行干預,干預前后完成所需檢驗指標的數據分析。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感染癥狀的患者在臨床治療中,使用控糖藥物改善血糖治療的基礎上,還需要糾正酸中毒藥物及抗感染藥物聯合干預,以改善機體酮癥酸中毒及感染狀態[4]。
降鈣素原指標醫學參考范圍:實際檢測結果數據>0.5 納克/升提示患者機體存在細菌感染情況,需明確感染情況,并制定針對性抗感染干預方案。
超敏C 反應蛋白指標醫學參考范圍:實際檢測結果數據>10 毫克/升提示存在細菌感染情況,需要針對性制定治療方案。
白細胞計數指標醫學參考范圍:實際檢測結果數據>10 毫克/升提示存在細菌感染情況,需重視。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指標醫學參考范圍:實際檢測結果數據若處于50%以下或70%以上,提示存在細菌感染情況,需重視。
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分析中,診治前后降鈣素原差異大(P<0.05),同項數據較之單純糖尿病患者降鈣素原差異大(P<0.05)。詳見表1。
表1 降鈣素原分析(,mg/L)

表1 降鈣素原分析(,mg/L)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80 0.52±0.05 35.34±3.14 99.1884 0.0000干預組 80 0.51±0.07 6.74±0.64 86.5507 0.0000 T - 1.0398 79.8257 - -P - 0.3000 0.0000 - -
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超敏C 反應蛋白檢測結果分析中,診治前后超敏C 反應蛋白差異大(P<0.05),同項數據較之單純糖尿病患者超敏C 反應蛋白差異大(P<0.05)。詳見表2。
表2 超敏C 反應蛋白(,mg/L)

表2 超敏C 反應蛋白(,mg/L)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80 5.42±0.51 64.34±6.41 81.9557 0.0000干預組 80 5.46±0.56 34.17±3.65 69.5397 0.0000 T - 0.4723 36.5829 - -P - 0.6373 0.0000 - -
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白細胞計數檢測結果分析中,診治前后白細胞計數差異顯著(P<0.05),同項數據較之單純糖尿病患者白細胞計數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表3 白細胞計數(,×109/L)

表3 白細胞計數(,×109/L)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80 6.79±0.61 12.61±1.25 37.4259 0.0000干預組 80 6.81±0.68 10.24±1.05 24.5243 0.0000 T - 0.1958 12.9851 - -P - 0.8450 0.0000 - -
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檢測結果分析中,診治前后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數據差異顯著(P<0.05),同項數據較之單純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數據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4。
表4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表4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80 57.65±2.35 73.46±4.14 29.7048 0.0000干預組 80 57.46±2.41 61.77±3.61 8.8814 0.0000 T - 0.5048 19.0353 - -P - 0.6144 0.0000 - -
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感染的患者病情診治階段,可通過臨床檢驗相關指標來明確病情的表現狀態,從而判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有利于臨床治療方案的針對性制定與落實[5]。降鈣素原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十分穩定,同時該指標與機體感染或膿毒癥相關癥狀有較大的關聯性。若檢測結果中該指標異常升高則患者大概率伴隨膿毒癥或機體感染癥狀,所以該指標通常用于評估感染嚴重程度或病情進展情況,并將評估結果作為抗生素藥物使用的參考數據[6]。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會導致患者機體代謝功能紊亂,由于內分泌功能的紊亂使得胰島素促進脂肪及糖分分解速率降低,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從而使得機體白細胞計數與中性粒細胞計數占比顯著提升[7-8]。所以在臨床病情診治階段可通過檢測上述指標來明確機體內分泌狀態,有利于病情進展的精確判斷。超敏C 反應蛋白是機體炎癥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該指標的異常升高標志著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明顯,可作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感染患者的病情進展參考指標。通過對該指標的數據分析,從而明確臨床治療方案中相關藥物的使用,更好地保證治療效果的有效提升[9]。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病情評估與進展分析階段,通過評價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等數據可明確患者的病理進展程度,診治前后降鈣素原差異大,同項數據較之單純糖尿病患者降鈣素原差異大。通過對降鈣素原指標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明確降鈣素原指標可反饋糖尿病患者酮癥酸中毒合并機體感染的病情進展狀態,有利于治療方案的針對性制定;診治前后超敏C反應蛋白差異大,同項數據較之單純糖尿病患者超敏C 反應蛋白差異大,超敏C 反應蛋白的指標數據分析證實了機體感染與酮癥酸中毒病情對該項指標有影響,病情診治中可通過評估該指標明確病情狀態;診治前后白細胞計數差異顯著,同項數據較之單純糖尿病患者白細胞計數差異顯著,明確糖尿病患者酮癥酸中毒合并機體感染病情進展會引起白細胞計數產生變化,有利于掌握病情進展情況;診治前后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數據差異顯著,同項數據較之單純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數據差異顯著,該項調研數據證實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數據與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合并感染癥狀的病情有一定的聯系,可通過檢驗該指標明確病情進展狀態,有利于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感染的病情診治中,通過檢驗降鈣素原、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等數據,能明確病情的進展狀態,有利于治療方案的制定與調整,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