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林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 四川廣安 638001)
對于患有肛裂疾病的患者來說,他們如廁時大便較為干燥,易引起肛門出血,這對患處會形成一定的刺激作用,讓患者感到疼痛,增添了患者的不適感。故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輔以相應的護理,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本文主要就疼痛護理及心理護理干預對肛裂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研究的展開以肛裂患者為核心,截取的時間從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共抽取80 例。為明確研究所提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特采取兩種護理模式,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各有40 例患者。
對照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齡18 歲~60歲,中位年齡38 歲。
研究組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齡19 歲~61歲,中位年齡38.5 歲。
患者無精神疾病史;傳染病史;知情同意。為避免此次研究不可行情況的發生,對患者的資料展開了分析對比,提示差異不明顯(P>0.05)。
未實施研究題目所提護理的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確保自身操作的規范性,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提供護理服務,旨在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轉,促進治療成功率的提高。
研究組則實施疼痛護理及心理護理干預:
(1)準確進行心理診斷:給予準確的心理診斷后,就需以此為據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對策,確保可適用于患者的臨床治療。在此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護理方案,確保護理干預的靈活性及有效性。
(2)患者來到醫院后,需熱情接待患者,向他們講解醫院相關常識,如醫院環境、和患者有聯系的醫務人員、常見注意事項等,讓患者對醫院環境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其因陌生而產生排斥、恐懼心理。
(3)注意隱私保護。對于肛裂患者來說,他們的患處私密度比較高,容易引起尷尬。因此,在實際護理時應做好隱私的保護,引導患者配合醫生檢查,主動向醫務人員講解身體不適,避免因為隱私而給患者帶來較大心理壓力。
(4)向患者介紹肛裂疾病相關知識,讓患者了解疾病產生的原因、可能誘發的因素、治療的方法、治療后需要達到的效果等,同時還要讓患者了解肛裂疾病有關的注意事項。這些健康教育可以采用一對一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講解,采用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的方式讓患者學習、吸收相關知識,也可以采用視頻播放的方式向患者傳遞知識,讓患者更好地認識和了解疾病,做到“知己知彼”,進而調整好心態,增強其治療信心,正確引導患者自我調節心理情緒[1]。
(5)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可播放患者喜歡的輕音樂,亦或是和患者討論其感興趣的話題,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促使患者的神經及肌肉處于放松狀態,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
(6)留意患者心理狀態起伏,適時給予心理護理,幫助患者調節心理狀態。患者存在的一些疑慮,應及時進行處理,避免患者出現焦慮、不安等心理。對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可盡量滿足,提高醫務人員在患者心中的信任度,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7)向患者家屬介紹情況,讓其支持患者,對患者進行安慰,鼓勵患者,讓患者感受到親人的關心,進而調整其心態。
(8)疼痛護理:術后,要合理展開評估工作,包括患者的病情、疼痛情況等。對于疼痛的評估可基于疼痛問題測評單的前提下進行,期間需充分考慮患者的睡眠質量、疼痛改善情況等。結合評估結果有針對性地對疼痛護理方案進行制定,這也是避免該方案不科學、不合理情況發生的關鍵。另外,以原有疼痛評測單為基礎,將疼痛描繪曲線表格加入,通過橫、縱坐標實現對疼痛時間及強度的顯示,平臺評測不低于4 次。測評3 天后結合疼痛強度,適量地調整測評次數,旨在能夠實現對患者疼痛情況的全過程掌握,有利于為其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患者來說,他們受肛裂疾病影響,常常會感到疼痛,當然,其疼痛程度和病情嚴重與否存在一定的聯系。因此,護理人員可以時常了解患者的病情,初步判斷患者的疼痛度。其后可以采取合適的方法,對疼痛進行護理,如轉移注意力法,在患者休息區域播放輕音樂,也可以采用用藥鎮痛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用這種方法時,必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患者發生一些不必要的意外[2]。對患者的疼痛部位進行撫摸,用溫水擦臉,定時幫助患者更改體位,盡可能地避免患者產生急躁感,消除患者的顧慮,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9)其他措施:良好的住院環境,可緩解患者的負面心理。對此護理人員就需將室內的溫濕度設定在適宜范圍,將醫療設備等的聲音調至最低,各操作保持輕柔,防止煩躁心理的產生。動態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明確疼痛性質,考慮到疼痛往往會限制營養物質的吸收,對此就需注意疼痛等而引發的營養不良,為患者補充機體所需營養,增強患者的體質,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另外,受疼痛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往往需要臥床休息,而長時間的臥床極易導致患者出現壓力性損傷,加劇疼痛感。對此護理人員就需注意對容易受壓位置的疼痛評估,并落實對壓力性損傷的預防,如可使用氣墊床,保持床單整潔、干燥,定時幫助患者起床活動,或是幫助患者更改為坐位,并做好體位更換記錄。如若患者明顯衰弱,則可將敷料貼于骨隆突處,盡可能地減輕或避免受壓[3]。
在疼痛評價方面,運用視覺類比量表(VAS)的方法來對其進行評價。在該量表評價方法中,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打分,其分數在0 分至10 分,10分表示疼痛極為強烈,0 分表示沒有疼痛感。分數低于3 分,表示疼痛比較輕微;分數在4 分至6 分,表示有明顯的疼痛感,會影響睡眠,患者還能夠忍受;分數高于7 分,表示疼痛感非常強烈,患者難以忍受。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性,這里將有效性分為治愈、有效、無效等三類。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1 周、3 周、1 月的疼痛評分情況見表1。(P<0.0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比較疼痛評分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5.00%),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就是說研究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肛裂為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主要發病于年輕人和老年人。肛裂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而且,肛裂有明顯的反復發作特點,在發作的時候出現劇烈的疼痛。持續性的肛門疼痛讓患者坐立不安,不僅僅帶來了尷尬,而且帶來了生活困擾,降低了生命質量。
患有肛裂的患者,大多會存在一定的心理負擔,對治療會有一定的抵觸感,治療依從性相對較差,疾病方面的信息很少主動向醫生反映,容易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就算在醫院接受住院治療,其治療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患者治療時,輔以疼痛護理及心理護理,讓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療,進而達到提高疾病治療效果的目的。
本次研究發現在疼痛評分方面,在護理1 周、3周、1 個月后,研究組患者的疼痛評分(5.38±1.32)(4.05 ±1.04)(2.20 ±0.68) 均 低 于 對 照 組 的(5.66±1.11)(4.69±1.25)(3.48±0.72),組間存在的差異較大,具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肛裂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給予疼痛護理及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情況。在治療有效率方面,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肛裂患者術后疼痛護理及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優越[4]。
總體來說,將疼痛護理及心理護理應用于肛裂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中,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促進患者康復,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