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濤 尚 兵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南京同仁醫院藥學部,江蘇南京 211102
卒中相關性肺炎(strok-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腦卒中患者急性期或后遺癥期并發的肺感染[1-2]。目前,臨床治療SAP 主要使用抗菌藥物,其可有效清除或減少患者肺部感染菌落,臨床療效較佳[3]。但有研究報道,部分SAP 患者在接受單一抗生素治療方案后仍存在感染、呼吸衰竭等不良預后[4-5]。中醫理論認為,中風者氣盛于外而歉于內,肺為氣出入之道,人肥而氣急,急則氣邪盛而[6]。痰熱清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化痰之功,在風溫肺熱病治療中效果顯著[7]。但目前臨床研究中,尚未證實痰熱清注射液聯合頭孢哌酮/舒巴坦對SAP 患者的臨床療效。因此,本研究選擇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南京同仁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82 例SAP 患者進行研究,以分析痰熱清注射液聯合頭孢哌酮/舒巴坦對SAP 的療效及對細菌清除的影響。
選擇我院2018 年7 月至2021 年4 月收治的84 例SAP 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42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8 例;年齡53~79 歲,平均(65.34±11.69)歲;病程2~6 d,平均(4.09±0.48)d;卒中類型:腦梗死27 例,腦出血15 例;平均神經功能評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4.31±3.09)分。觀察組男25 例,女17 例;年齡53~79 歲,平均(64.49±11.59)歲;病程2~6 d,平均(4.16±0.51)d;卒中類型:腦梗死28 例,腦出血14 例;平均NIHSS 評分(14.56±3.24)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腦卒中早期康復治療指南》[8]中腦卒中的臨床診斷標準;②符合《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9]中SAP 的臨床診斷;③符合《中醫內科學》[10]中痰熱壅肺型喘證的臨床診斷,咳嗽胸悶、經脈滑數等癥狀明顯;④經治療后腦卒中病情穩定期;⑤年齡>18 歲;⑥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臟病或心血管疾病;②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合并肝腎功能嚴重損傷;⑤合并意識障礙;⑥存在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肺病;⑦抗生素過敏或入院前3 d 內服用或注射抗生素類藥物。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給予化痰、吸氧、抗生素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對照組給予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將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輝瑞制藥有限公司,規格:3.0 g,批號:CR5592)2.0 g 溶于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2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痰熱清注射液治療。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并于滴注完全后,使用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沖洗輸液管,沖洗完成后,將20 ml 痰熱清注射液(上海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10 ml/支,批號:1911316)溶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控制注射液滴注速度30~60 滴/min,1 次/d。兩組維持給藥1 周。
1.3.1 中醫證候評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1]對兩組患者治療1 周后中醫證候進行評估,證候評分項目包括氣急鼻煽、舌紅苔黃、高熱不退等,分別為無(0 分)、輕度(1 分)、中度(2 分)、重度(3 分)。
1.3.2 臨床療效 參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 版)》[12],痰菌培養轉陰、影像學顯示病灶基本吸收、體征及癥狀消失、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計數恢復至4000~10 000 個/mm3為顯效;痰菌培養轉陰、影像學顯示病灶大部分吸收、體征及癥狀消失、WBC 計數恢復至4000~10 000 個/mm3為有效;痰菌培養陽性、影像學顯示病灶未減小或增大、體征及癥狀未見明顯好轉、WBC 計數恢復至>10 000 個/mm3為無效。
1.3.3 細菌清除率 根據兩組患者的痰檢結果,記錄兩組患者的細菌培養結果及清除情況。細菌清除情況根據細菌學歸轉進行分類,包括清除、部分清除、不變及替換。
1.3.4 血清相關炎癥因子指標 分別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 周后的血清相關炎癥因子指標進行檢測,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 反應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
1.3.5 不良反應 記錄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1 周后,兩組中醫證候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s)
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1 周后,兩組TNF-α、IL-6、CRP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指標水平比較(±s)
注 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CRP:C 反應蛋白
觀察組21 株檢出菌中清除20 株(95.24%),未清除1 株(4.76%),菌株清除率為95.24%;對照組18 株檢出菌中清除12 株(66.67%),未清除6 株(33.33%),菌株清除率為66.67%。觀察組病原菌總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5)。
對照組胃腸道反應1 例(2.44%),觀察組皮膚瘙癢2 例(4.76%),經短暫停藥或對癥治療后癥狀均消失。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P=1.000)。
卒中患者行機械通氣或人工氣道治療,增加了肺部感染發生率,誘發SAP[13]。抗生素類藥物通過抑制敏感細菌細胞壁的生物合成而達到殺菌作用,在SAP治療中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14-15]。但仍有相關研究報道,單一抗生素治療方案對部分肺部感染嚴重患者臨床療效尚無法達到預期[16-17]。隨著我國中醫理論的迅速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在臨床實踐中應用逐漸廣泛。中醫辨證論治理論認為,肺為嬌臟,朝百脈,以氣行血,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以所養[18]。故SAP 多由心肺受損、肺氣不暢所致,可予以清肺通腑、止咳化痰等治療方案[19]。痰熱清注射液中黃芩可清熱燥濕、化痰解毒;熊膽粉可清熱平肝、祛痰平喘;山羊角可鎮靜退熱、平肝熄風;金銀花可抗腫消炎、解熱止血;連翹可除熱祛濕、抑菌解毒。諸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對進一步提高SAP 的臨床療效具有促進作用[20]。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痰熱清注射液可抑制免疫細胞的超敏反應,改善患者的肺泡換氣功能[2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候評分低于對照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病原菌總清除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低,提示給予SAP 患者痰熱清注射液聯合頭孢哌酮/舒巴坦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中醫證候評分,提高病原菌清除率,且未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相關研究證實,舒巴坦與頭孢哌酮聯合應用后,可增加頭孢哌酮抵抗多種β-內酰胺酶降解的能力,對頭孢哌酮產生明顯的增效作用[22-23]。而本研究是在頭孢哌酮/舒巴坦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痰熱清注射液治療,有助于提高SAP 患者的臨床效果。CRP 可于SAP 患者急性期通過肺炎鏈球菌的莢膜C-多糖發生反應,從而反映機體的炎癥狀態;IL-6 可通過調節機體CRP合成,干預機體的免疫應答;TNF-α 具有誘導肝細胞急性期蛋白合成,引起發熱,促進IL-6 等炎癥因子分泌的作用[24-2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 周后,觀察組TNF-α、IL-6、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給予SAP 患者痰熱清注射液聯合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
綜上所述,給予SAP 患者痰熱清注射液聯合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中醫證候評分,提高病原菌清除率,降低炎癥反應,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