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婷 盧芳芳▲ 戴 露
1.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冠心病監護病房,江蘇淮安 223000;2.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護理部,江蘇淮安 223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致心肌急性壞死,發病急、死亡率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經皮冠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迅速開通閉塞冠狀動脈、恢復冠狀動脈血流,但不能消除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1-2]。需要術后長期康復訓練以改善心肺功能,這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考驗[3]。路徑化管理是一種有時間性、有計劃性的管理模式,以時間為節點,將管理內容、管理目標、注意事項以圖表的形式規范化,可為管理雙方提供明確的路徑指引[4-5]。本文基于PCI 術后康復訓練指南和共識,設計PCI 術后康復訓練路徑化管理程序,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 術后患者效果肯定。
選擇2018 年7 月至2019 年6 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 術后患者132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6]相關標準;②認知溝通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颊呔炇鹬橥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均給予PCI 術后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及康復訓練指導。包括病情觀察、用藥和飲食指導、心理護理等,給予三期康復訓練,包括急性期(住院期)、穩定期(出院后1~6 個月)、維持期(出院后7~12 個月)。觀察組聯合應用路徑化康復訓練指導。
(1)組建康復訓練指導小組。包括PCI 手術醫師、心內科醫師、康復訓練師、護士長各1 名、??谱o士7 名,組織學習急性心肌梗死、PCI 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運動康復專家共識》[8]、同伴支持、微信教育、康復訓練培訓考核合格。
(2)制訂康復訓練方案。根據相關指南與專家共識[8-9],制訂個性化運動處方:①運動形式以有氧運動(散步、游泳)、抗阻訓練(彈力帶、啞鈴)為主。②運動強度根據風險等級進行調整,低風險者從低于無氧閾值起逐漸達到無氧閾值以上20%~50%功率、最大代謝當量55%~70%、自覺疲勞程度等級12~13 級;中/高風險者從低于無氧閾值起逐漸達到均氧閾值以上20%~50%、最大代謝當量<50%、自覺疲勞程度等級10~11 級。③運動時間:熱身10 min。有氧運動:低風險者從15~20 min/次逐漸延長至30~60 min/次,中/高風險者從10~15 min/次逐漸延長至30~60 min/次。抗阻訓練:10~15 個/組,1~3 組/(肌群·次)。放松:>5 min。④運動頻率:有氧訓練3~5 次/周,抗阻訓練1~2 次/周。
(3)三期康復訓練路徑管理。以時間為縱軸,以康復訓練目標、訓練內容、訓練注意事項為橫軸,構建一個三期康復訓練管理路徑,由康復訓練師、??谱o士負責實施。急性期由??谱o士采用現場健康教育、康復訓練指導,穩定期、維持期采用發放康復訓練管理路徑表、微信教育、同伴支持、家屬監督,強化三期康復訓練質量控制。急性期康復訓練路徑見表2。

表2 急性期康復訓練路徑
康復訓練前、隨訪6 個月比較下列指標:①自我管理能力:參照胡春穎[10]PCI 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包括日常生活知識(8 條目)、情緒管理(5 條目)、遵醫行為(3 條目)、疾病知識(5 條目)、急救技能(4 條目),每條目評分1~3 分,維度計算百分制。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854。②心肺功能:超聲檢測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心肺功能測試系統檢測最大METs、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
使用SPSS 20.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隨訪脫落2 例,對照組隨訪脫落5 例。訓練前,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隨訪6 個月,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于訓練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康復訓練前、隨訪6 個月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康復訓練前、隨訪6 個月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分,±s)
注 t1、P1 為兩組訓練前比較;t2、P2 為兩組隨訪6 個月比較
訓練前,兩組LVEF、METs、VO2max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隨訪6 個月,兩組LVEF、METs、VO2max 高于訓練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康復訓練前、隨訪6 個月心肺功能比較(±s)

表4 兩組康復訓練前、隨訪6 個月心肺功能比較(±s)
注 t1、P1 為兩組訓練前比較;t2、P2 為隨訪6 個月比較。LVEF:左室射血分數;METs:代謝當量;VO2max:最大攝氧量
我國每年新增急性心肌梗死約為100 萬,PCI 術能挽救瀕死心肌,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恢復正常心功能[11-12]。PCI 術后心臟康復訓練能夠減少心血管事件[13-15]。但術后康復訓練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同患者康復訓練目的、內容、強度存在明顯差異,準確掌握訓練內容較為困難[16]。常規康復訓練管理,多由康復訓練師或專科護士根據自身經驗進行調整,隨意性很大[17]。路徑化管理是基于循證醫學標準化路徑式管理模式,標準化在于為不同層級患者制訂系統性、可操作性的管理內容[18]。路徑化是“以時間為縱軸、以內容為橫軸”,將管理目標、管理內容、注意事項以圖表形式顯示。一則可保證同質化管理[19];二則能夠為患者提供路徑化指引,保證自我管理行為的準確性[20]。羅慧等[21]報道,路徑化管理能夠提高PCI 術后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水平,增強康復訓練依從行為。門丹丹等[22]研究康復路徑能夠提高PCI 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本研究以康復訓練時間、康復訓練項目為主,構建一個縱橫交錯的三期康復訓練管理路徑,并輔以多元化質量控制。通過比較兩組PCI 術后患者特異性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所得結論也支持上述文獻觀點。
心臟康復訓練的目的是促進PCI 術后患者心肺功能恢復,標準化的康復訓練程序是保證心臟康復訓練效果的前提[23]?;诓∈贰⑦\動耐量、用藥管理等康復危險分層評估,能夠為個性化運動處方的制訂提供基礎[24],增強PCI 術后患者康復訓練耐受性、提高依從行為。對不同分期、不同分層患者有氧訓練、抗阻訓練進行量管理,可保證康復訓練的可操作性。護士主導、微信教育、同伴支持、家屬監督能夠為PCI 術后患者提供專業的康復訓練支持與監管[25-29]。結果顯示,觀察 組PCI術后患者LVEF、METs、VO2max高于對照組,提示路徑化康復訓練能夠促進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