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蕊 符正奇 鄧程偉 張志東
1.海南省儋州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海南儋州 571700;2.海南省儋州市人民醫院胸腹部腫瘤外科,海南儋州 571700
人類Pegivirus 病毒又被稱為GB 病毒C 型(GB virus type C,GBV-C)[1-4],能感染血液單核細胞[5-6]。淋巴腫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7]。GBV-C 是否與淋巴瘤存在相關性尚無定論[8-11]。因此,本研究擬對GBV-C 與NHL 和HL 的關系進行系統評價。
納入標準:①與GBV-C 和NHL/HL 有關,或與NHL 亞型有關;②隊列、病例對照或有效對照研究;③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或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GBV-C。排除標準:①綜述或病例報告;②無有效對照;③樣本重疊。
1.2.1 檢索范圍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及手動篩選。
1.2.2 檢索時間 1990 年1 月至2021 年7 月。
1.2.3 檢索詞 GB virus C;GBV-C、HGV;lymphoma;non-Hodgkin lymphoma;NHL、B cell NHL;Hodgkin lymphoma;HL;GBV-C 病毒;HPgV 病毒;庚型肝炎病毒;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B 細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2 名研究者利用Endnote X9 獨立檢索、評估文獻。
采用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12]對研究質量進行評估。
采用Stata 14.0 軟件分析。相對危險度(relative risk,RR)為效應指標。若異質性分析P ≥0.5,I2<50%,研究采用固定效應模型;P <0.05,I2≥50%,采用隨機效應模型[13]。亞組分析和meta 回歸探討研究異質性。逐一刪除納入文章探討敏感性。Begg’s 檢驗、Egger’s 檢驗及漏斗圖評價發表偏倚。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共納入10篇文獻[7,9,12-19],meta分析流程見圖1。

圖1 meta 分析流程圖
納入文獻均為回顧性研究,共涉及10 102 例研究對象,文獻特征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2.3.1 GBV-C 與NHL 的關系 由于納入研究存在較大異質性(I2=76%,P <0.000 01),本研究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提示GBV-C 感染增加NHL 的患病風險(RR=2.36,95%CI:1.52~3.66,P=0.0001)。見圖2。敏感性分析發現單一文獻未明顯改變GBV-C 與NHL 的關系。

圖2 GBV-C 與NHL 關系森林圖
2.3.2 亞組分析 亞組分析發現:北美,P <0.001)、歐洲GBV-C 與NHL 有關(P <0.05)。匹配GBV-C 與NHL 有關(P <0.05);不匹配GBV-C 與NHL 無關(P >0.05)。GBV-C 血清陽性及病毒血癥與NHL 無關(P >0.05)。B 細胞NHL 的GBV-C 與NHL 有關(P <0.05);T 細胞NHL 的GBV-C 與NHL 無關(P >0.05)。見表2。

表2 GBV-C 與NHL 關系亞組分析
2.3.3 GBV-C 與B 細胞NHL 亞型的關系 5 篇[9,12-13,15,17]文獻報道了GBV-C 與B 細胞NHL 亞型的關系,meta分析結果提示GBV-C 感染與濾泡性B 細胞NHL、彌漫性B細胞NHL 有關(P <0.05)。GBV-C 感染與邊緣區B 細胞NH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無關(P >0.05)。見表3。

表3 GBV-C 與B 細胞NHL 亞型的關系
2.3.4 GBV-C 與HL 的關系 3 篇文獻[7,9,14]報道GBV-C和HL 的關系,發現GBV-C 感染與HL 無關(RR=1.43,95%CI:0.88~2.33,P=0.15)。見圖3。

圖3 GBV-C 與HL 關系森林圖
納入研究分布對稱,Begg’s 檢驗(P=0.87)和Egger’s 檢驗(P=0.91)提示無明顯發表偏倚。見圖4。

圖4 發表偏倚漏斗圖
為進一步了解GBV-C 感染與淋巴腫瘤之間的關系,本研究對10 項已發表的合格研究進行了meta 分析。結果表明,GBV-C 感染使NHL 的發生率增加了2.36 倍,提示GBV-C 持續感染與NHL 有密切的相關性。此外,GBV-C 感染與濾泡性B 細胞NHL、彌漫性B 細胞NHL 有關。
目前,GBV-C 感染與淋巴腫瘤的相互作用機制仍未被闡明。研究發現,GBV-C 感染者的IL-2R、MIPI1α 和MIG 水平顯著升高,提示GBV-C 能降低腫瘤免疫反應,增加NHL 風險[11,21-22]。據報道,GBV-C 感染與患者血漿中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下調有關,這類變化有助于降低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腫瘤免疫反應,增加罹患NHL 風險[23]。但是,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水平的降低如何誘導特定類型的NHL 仍有待確定。
GBV-C 曾經被廣泛認為不存在致病性。相反,有研究報道GBV-C 感染可延緩HIV-1 感染繼續發展為艾滋病,同時還能降低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死亡率[24]。但是,本研究結果提示GBV-C 病毒可能存在致病性。不僅如此,GBV-C 還可能與其他疾病相關[25-29]。比如,不明病因腦炎患者腦組織檢出GBV-C 提示其神經系統疾病風險[30-32]。
雖然本研究納入文獻全為回顧性研究,結果仍需進一步論證。但是我們的結果進一步提示關于GBV-C對人體的危害應該得到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