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芳,周 嵐,王利英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杭州 310009
職業認同感是個體基于價值觀、道德信仰、知識技能、社會背景及行為方式等,對職業目標和職業價值的看法,與社會對職業的評價和期望一致,是個體順利完成工作和實現職業目標的心理基礎[1],也是個體努力工作的內在驅動力,比外在客觀刺激更能激發主觀能動性。情緒管理作為一種心理特征,是實現情緒和情感活動所需的心理條件,是個體對自己及他人的所有正性和負性情緒進行識別、理解、調控的心理活動[2]。護理工作是一種人際關系復雜且敏感的職業,具有壓力大、強度高等特點。研究顯示,護士的負性情緒可負向預測其職業認同感,而新入職護士情緒狀態欠佳[3]。因此,提高新入職護士情緒管理能力對增強其職業認同感至關重要。國內外針對護士情緒與職業認同感的研究多集中在某種具體的情緒上,例如焦慮、抑郁,而少有學者研究護士情緒管理與職業認同感之間的關系。本研究旨在調查新入職護士職業認同感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提高護理質量、穩定護理隊伍提供參考。
采取方便抽樣法,選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入職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應屆畢業護士進行問卷調查。入選標準:應屆畢業新入職護士(入職時間在3個月以內);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研究。排除標準:實習或進修護士。根據樣本量為研究變量的10~20倍及20%樣本流失率,本研究中變量個數13個,計算所需樣本量為163~325人。實際納入450人。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審批,批件號:(2022)倫審研第(0057)號。
1.2.1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聘用方式等基本資料。
1.2.1.2 護士情緒管理量表
采用付偉等[4]針對急診科護士研制的護士情緒管理量表,共18個條目,包括4個維度:情緒覺察、情緒表達、情緒調整以及情緒運用。量表按照Likert 4級評分法,1~4分分別表示“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總分范圍為18~72分。量表中有7個條目為反向計分。問卷得分越高,說明情緒管理能力越強。該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743,Cronbach’s α系數為0.835,內容效度為0.886。本研究隨機抽取50名護士進行預調查,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707。
1.2.1.3 護士職業認同評定量表
采用劉玲等[5]研制的護士職業認同評定量表,共30個條目,包含5個維度:職業認知評價、職業社會支持、職業社交技能、職業挫折應對和職業自我反思。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5分分別表示“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總分范圍為30~150分,得分越高,說明職業認同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38,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范圍為0.720~0.911。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數為0.963。
1.2.2調查方法和質量控制
研究者于安靜會議室采用問卷星形式匿名調查,采用統一指導語向被調查者解釋研究目的及注意事項,由被調查者根據自身情況獨自完成,相互之間不討論。問卷當場填寫完畢提交。共發放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418份,有效回收率為92.89%。
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探究情緒管理和職業認同感的相關性;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法分析新入職護士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18名新入職護士的情緒管理和職業認同感總分及條目均分見表1。

表1 新入職護士情緒管理和職業認同感得分情況(n=418)
單因素分析顯示,新入職護士的性別、學歷和聘用方式對其情緒管理有影響,性別對職業認同感有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新入職護士的一般資料及其對情緒管理和職業認同感影響的單因素分析(n=418)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新入職護士的情緒管理與職業認同感總分及各維度均分均呈正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新入職護士情緒管理及職業認同感的相關性(r)
以新入職護士的職業認同感為因變量,以情緒管理各維度、性別、學歷、聘用方式、年齡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4。結果顯示,情緒表達、情緒運用和性別是新入職護士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表

表5 新入職護士職業認同感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護理工作屬于情緒勞動密集型行業,除付出體力、腦力勞動外,護士在工作中還要付出較多的情緒勞動。本研究中,新入職護士的情緒管理總分為(48.91±4.12)分,條目均分為(2.72±0.23)分,處于中等水平。大部分護士曾產生過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如焦慮、壓抑、抱怨、倦怠、沮喪等,而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助于激發積極情緒、調節消極情緒。研究表明,護士情緒管理能力與其自我效能感、工作滿意度等密切相關[6-8]。然而,僅有14.2%的護士了解情緒管理知識[9]。因此,護士的情緒管理能力仍有待提升,護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可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培訓來提高新入職護士的情緒管理能力。
目前我國護士對其職業認同度不高,人才流失嚴重。本研究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的職業認同感總分為(101.10±15.27)分,條目均分為(3.37±0.51)分,處于中等水平,這與以往對新入職護士的研究結果一致[10]。研究發現,護士職業認同感有助于緩解工作倦怠、增強主觀幸福感[11-12]。有學者對新入職護士進行深度訪談發現,盡管其存在職業勝任能力較低、溝通技能不足或溝通技能尚不能靈活應用于臨床工作等不足,但對職業有正向感知和較高熱情的新入職護士更能積極應對職業挫折[13]。這提示規范化指導和培訓可幫助新入職護士掌握職業技能和溝通技巧,提高其職業認同感。
3.3.1情緒管理對職業認同感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的情緒管理和職業認同感呈正相關,且情緒表達、情緒運用對職業認同感有積極影響。正確的情緒運用和表達是指新入職護士通過換位思考、共情等方法表達從內心體會到的自身情緒。當護士的自身情緒與職業要求不相符時,需要其對自身情緒進行調節,壓制內心與職業道德相沖突的情緒,激發與職業道德相符的情緒,以滿足職業要求。在護士合理管控情緒、付出情緒勞動的同時,也會得到相應的回饋,比如來自患者、同事及醫院的認可,這些認可能激發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將會對其職業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增強其職業認同感。護理管理者和教育者應注重新入職護士情緒管理能力及相關技能的培育,如強化人文關懷的管理理念、進行積極心理學培訓等,增強新入職護士情緒管理能力,使其掌握調節負性情緒的方法,以提高其職業認同感。
3.3.2性別對職業認同感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性別是新入職護士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新入職男護士的情緒管理能力和職業認同感水平均高于女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原因可能是:在高等教育階段,教師對男護理學生的關注度較高,較多的關注及互動使男護理學生有較多機會了解護理工作,增強其職業認同感;醫院對男護士需求較大,其就業形勢優于同等水平的女護士;男護士已形成一種新興護理力量,在臨床護理一線的占比不斷增加,男護士對工作的態度更積極,職業認同感較強。研究發現,我國臨床護士職業認同感水平有所提高,但存在性別差異,女護士的職業自我反思水平有所下降[14]。胡仁等[15]對415名臨床護士職業認同感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男護士的職業認同水平顯著高于女護士。白芳等[16]的研究發現,在三級甲等醫院專科護士中,男護士的職業認同感同樣較高。男護士認為自身具備和女護士相同、甚至比女護士更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在工作中更不易情緒化,更傾向于應用理性的情緒應對策略[17]。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職業認同感的促進因素,因此,新入職男護士的職業認同感水平高于女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