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斌義
近年來,雙鴨山市寶清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重要論述,秉持“全域旅游、全季旅游”發展理念,突出“全景寶清、全域共建”發展導向,緊抓“文化創新”及“變廢為寶”兩條主線,精雕細刻“西犁”“中福”“東閣”三大景觀,全方位拓寬東、南、西、北、中五大區域,持續加強同周邊市縣及先進地區密切協作和經驗交流,高標準推進基礎設施及體驗項目建設,集中精力塑造生態濕地、紅色教育、北國冰雪、歷史文化等精品旅游線路,全力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旅游發展新格局。
寶清縣十七次黨代會提出“顯山”“露水”“興鎮”“強區”的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啟動《寶清縣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明確旅游產業發展總體布局,促進旅游產業發展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準確把握上級政策導向,積極有效推動文旅項目建設,充分利用中交二航局、中鐵四局等央企的墊資融資能力,不斷用項目爭取企業再投資,形成項目建設與資金投入的良性循環。持續加快景區景點標準化建設進程,積極開展景區評定工作,截至目前,全縣共評定A 級景區7個,三星級酒店1家,旅游服務機構6 家。寶清縣始終把宣傳推介作為帶動旅游產業發展的“突破口”,精心制作《寶清旅游攻略》,積極與中央電視臺謀劃商談《旅游風光片》拍攝計劃,充分運用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多形式的營銷推廣。堅持以景為媒、以節會友,依托縣域文化、生態資源優勢,成功承辦“第三屆龍江東部濕地旅游聯盟推進會議”,策劃舉辦“農民豐收節”“歡樂冰雪節”、半程馬拉松、省級業余滑雪賽等活動,寶清旅游品牌知名度、游客滿意度、口碑影響力不斷攀升。2021 年接待旅游人數23萬人次,同比增長21%;旅游收入1.15億元,同比增長21%。
寶清縣堅持靶向施策、精心謀劃,通過實地踏查、分析調研等方式,借助龍江東部濕地聯盟會議有利契機,逐步拓寬旅游發展思路,加快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最大限度實現美景長駐、發展長續。

東升濕地 齊玉祥/攝
磚瓦鋪就往來路,文化滋養古今人。寶清縣堅持“把歷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資源挖掘好”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珍寶島革命烈士紀念館、十二烈士山等歷史文化紀念地和戰斗遺跡作用,積極打造優質紅色旅游線路,不斷盤活用好民俗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動起來”。持續放大文化效應,重點開發朝鮮族風情園、墾荒文化館、抗聯文化石器館等人文景觀,注重發掘滿源文化、知青文化、墾荒文化,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開發的產業發展格局。充分依托彩云嶺文化民俗旅游區,著力在傳統作物、花卉、中草藥種植中植入旅游因素,探索推出形式多樣的情景體驗活動,成功打響彩云嶺“花卉小鎮”區域品牌。厚植傳統“福”文化理念,計劃重點開發打造居福山文化公園,立足沉浸式“全齡體驗”,精心設置中華福文化景觀墻、松林游樂場、長壽泉、洞天福地、祈福臺等五大景觀亮點,綜合做好祈福、寫福、藏福等一體式文化開發,加快形成集文化禮儀、有氧休閑、森林親子、山頂觀光于一體的“福氣”旅游地,全力打造中國北方“洞天福地”。
寶清縣踐行“因勢利導、變廢為寶”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破損山體及廢棄礦山修復治理工程,依托山林山地資源,鞏固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成果,深度開發翡翠湖礦坑森林公園。注重景觀設計同礦山原貌相適宜,創新建設礦山花園、峽谷花園及汽車營地等區域,全力打造集房車影院、休閑運動、親子游樂、生態采摘和自然觀光于一體的新興郊野旅游目的地。不斷釋放生態潛力,規劃建設碾盤山紅葉坡,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開發,力爭打造“綠水”向“金山銀山”轉化又一亮點。深度挖掘東方人文意涵,堅持多點發力、久久為功,加快促進文化理念同現代景觀深度融合,通過創建“迎侍神獸”“玉帶纏腰”“紫氣東來”“皓月當空”“補地引瑞”等主題亮點,高標準打造集精神傳承、城市記憶、空間敘事、大地藝術為一體的主體敘事性人文紀念公園。
寶清縣牢固樹立“以點帶線、以線織面”發展理念,深度謀劃一批事關長遠發展、事關民生改善的重要旅游項目,推進天府景區、馬鞍山公共體育場及文化創意中心建設,創新打造城區四大入口門戶景觀,探索建設全省縣級第一座摩天輪,全方位打造城市文化治理“寶清樣板”。規劃建設寶清專屬特色網紅街區和“微經濟”平臺,穩步推進東湖景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打造啤酒廣場、休閑商業街、“猛虎下山”特色燈光秀,不斷豐富多元化消費“菜單”,著力集聚周邊縣區、農場人氣。穩步推進溫泉酒店、康養小鎮、知青一條街等項目建設,積極搭建根雕、蛋雕等獨具寶清特色的手工藝品和知青老物件交易集散平臺,全力打造以骨科療養為主要特色的康養勝地。堅持以知青文化和北大荒精神為載體,突出民俗體驗、生態觀光、醫療康養、休閑度假、會展研學等主題,最終建成“度假、休閑、娛樂、康養、醫療、研學”為一體的文旅勝地。深度挖掘北國冰雪優勢,搶抓后冬奧時代機遇,加快推動冰雪運動普及,不斷提高冰雪旅游娛樂性和參與性,探索開發體驗類、觀賞類冰雪旅游產品,持續擴大圣潔·搖籃山滑雪場影響力和帶動力,深度對接我省戰略規劃,全力爭取全省發展冰雪經濟專項扶持資金,真正叫響冬季冰雪旅游名片,切實推進“冷資源”變成“熱經濟”。
寶清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毫不動搖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全縣域、全過程、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大力發展“河湖經濟”,加快推進寶石河段濱水大道、徠鳳湖水庫等項目建設,依托縣域濕地、水庫資源優勢,加快建設河湖水庫沿岸景觀長廊,全力打造撓力河、七星河、寶石河三條生態經濟廊道。圍繞黑土濕地旅游項目,重點抓好七星河濕地、東升濕地生態旅游區步道系統、房車營地、游客綜合服務中心等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景區公路標準化和觀光路、標示系統建設,著力推動精品景區提檔升級。精心謀劃以候鳥遷徙為主要看點的大型濕地觀鳥節,重新啟動蛤蟆通水庫國際龍舟大賽和垂釣比賽,探索開展龍頭橋水庫冬捕活動,積極策劃以萬畝芝櫻花海為依托的“國際芝櫻花論壇”,著力叫響“龍江東部名城”名片。堅持“生態、生活、生機”發展理念,精心打造“東有東湖、西有西湖、北有七彩湖、南有鳥語湖”的全域旅游體系,加快構筑常態化、長效化發展優勢,探索提升生態保護智慧化水平,實現“春有滿目新綠、夏乘綠蔭萬頃、秋賞繽紛奇觀、冬望冰封千里”。
寶清縣將以高效率旅游要素開發促進高質量經濟社會發展,真正實現全域開發、全民共享。
一是創新建立非門票盈利模式。秉持“吸引人流、帶走物流”發展思路,創新探索景區半開放管理模式,深度挖掘“吃住行游娛購”等旅游發展六要素,高標準打造特色美食、主題民宿、旅游紀念品、文創產品、農特伴手禮等全鏈條開發模式,加強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不斷挖掘和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景區特點旅游商品,促進游客自由觀光、盡情體驗,全力做好“過路增值”文章。積極接洽途牛、攜程等互聯網旅游巨頭,持續拓寬旅游線路和賓館預訂渠道,推動寶清縣著名景點景區“走上云端”。
二是創新建立群眾共享機制。堅持“讓群眾受益是發展根本目的”理念,鼓勵農戶優先發展旅游配套產業,自發性售賣笨雞蛋、笨鴨蛋等當地土特產,爭取環境提升、就業增加、財產增值。堅持以建立誠信旅游長效機制為重點,不斷健全誠信評價體系和誠信監管體系,始終以游客需求為出發點、以游客滿意為目標,注重向游客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服務。
三是創新特色產業發展路徑。大力發展“農家樂”“漁家樂”“果蔬采摘園”“種植體驗園”等農業觀光休閑游項目,滿足游客體驗田園生活需求,持續擴大富硒作物、白瓜子等特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快速實現致富增收。特色旅游紀念品、工藝品加快實現市場化運作、規模化經營,切實提升旅游產業的附加值。
四是創新拓展多元市場。聚焦創新融資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入旅游景區建設,鼓勵在城鎮和景區周邊發展符合規劃的連鎖酒店,加強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服務機構建設,推進旅游景區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聚焦強化宣傳推介,注重與主流媒體、大型網絡公司以及網紅、旅游達人開展合作,以全方位、立體化宣傳營銷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