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成
(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黃河板塊旅游公路忻州市河曲縣境內娘娘灘至船灣段位于忻州市河曲縣境內,全長約23 km,中間段(臨隩大道)位于河曲縣城市規劃范圍內,長約8.2 km,已按照城市道路標準建設完成,設計速度為40 km/h,道路實施寬度33 m。本工程尚未建設的南北兩段,位于城區外圍。技術標準為二級公路,設計速度60 km/h。其中北段北起樓子營鎮與S249相接,途徑娘娘灘景區,在規劃益民北路交叉口處與已建臨隩大道順接,長約6.92 km(K0+031~K6+947.280)。南段北接已建成臨隩大道,向南經黃河母親像公園、唐家會,與省道S249相接,路線總長約7.9 km(K15+140~K23+021.128)。本項目主要技術指標見表1[2]。

表1 主要技術指標表

表1(續)
采用緯地安全評價系統計算和修正后的小型車、大型車運行速度。可以看出:(1)主線小型車預測運行速度保持在53.92~85 km/h之間,大型車預測運行速度基本保持在39.46~70 km/h之間,北段及南段車輛均在較高的線形指標下運行,其運行速度總體是合理和可靠的,認為車輛的沿線相鄰段落之間技術指標基本合理,相鄰路段線形設計基本連續,設計元素基本協調;(2)上行方向存在相鄰路段運行速度差較大且為減速段落,應注意提前設置限速或建議速度標志,保證行車安全。
(1)平曲線視距
根據《規范》[2],停車視距計算公式見公式(1)、公式(2)。
(1)
(2)
式中:SC為小客車停車視距,m;v85為運行速度計算值,km/h;t為空駛時間,取2.5 s;g為重力加速度,取9.8 m/s2;φ為路面附著系數,取0.30。i為路線縱坡;f為貨車輪胎與路面的縱向摩阻系數,取值為0.17。
(2)豎曲線視距
汽車在豎曲線上行駛時,同樣存在視距問題,為了保證行車安全,應從視距方面對豎曲線的最小長度應加以限制。
①對于凸形豎曲線,當曲線長度大于等于S時
(3)
當曲線長度小于S時
(4)
式中:h1為駕駛員視線高;h2為障礙物高度,計算停車視距時,取物高0.1 m;計算會車、超車視距時取標準車高度2.0 m。
②對于凹形豎曲線,當曲線長度大于等于S時
(5)
當曲線長度小于S時
(6)
(3)車道外側橫凈距
本項目北段基本為填方,最大填高6 m,南段挖方較多,邊坡坡率為1∶1,本次計算小型車駕駛員距離右側行車道中心線距離取0.3 m,目高取1.2 m;大型車駕駛員位置離右側行車道中心線的距離取0.5 m,視點高度取2.0 m。對于主線路基寬度12 m段落,小型車橫凈距值計算結果如下。
①對于路塹右轉曲線停車視距和會車視距
m=0.3+3.75/2+1.75+0.75+0.5+1.0+1.2×1=7.375 m
②對于設置生態排水溝段落右轉曲線停車視距和會車視距
m=0.3+3.75/2+1.75+0.75=4.675 m
③對于左轉曲線會車視距
m=3.75+3.75/2+1.75+0.75+0.5+1.0+1.2×1-0.3=10.525 m
④對于超車視距
平曲線右轉時實際提供橫凈距
m=0.3+3.75/2+3.75+1.75+0.75+0.5+1.0+1.2×1=11.125 m
平曲線左轉時實際提供橫凈距
m=3.75/2+1.75+0.75+0.5+1.0+1.2×1-0.3=6.775 m
(4)項目視距檢驗結果
①停車視距計算結果
a平曲線停車視距
設計速度為60 km/h時,小型車停車視距為75 m,貨車停車視距取85 m。經計算各路段實際橫凈距及運行速度下的停車視距值,并通過實際橫凈距反算視距可知:本項目橫凈距反算視距值均大于設計速度及運行速度對應停車視距值,如表2所示。本項目路塹及設置生態邊溝段右轉平曲線停車視距均滿足設計速度及運行速度對于停車視距的要求。

表2 平曲線停車視距核查表
b豎曲線停車視距
經分別計算設計速度及運行速度條件下滿足停車視距的最小豎曲線長度,本項目豎曲線長度均滿足設計速度條件下停車視距要求,存在1處凸形豎曲線長度不滿足小型車運行速度對于停車視距的要求,如表3所示。本項目已在該段采取60 km/h限速措施,當車輛按照限速值行駛時,能夠滿足安全行車要求。

表3 豎曲線停車視距核查表(小型車)
②會車視距計算結果
a平曲線會車視距
設計速度為60 km/h時,《規范》規定會車視距為150 m,經計算,本項目橫凈距反算視距值均大于設計速度及運行速度對應停車視距值,如表4所示,本項目路塹段平曲線均能滿足設計速度對于會車視距的要求。

表4 小型車會車視距核查表
b豎曲線會車視距
經計算,本項目存在1處(K16+399~K16+519)凹型豎曲線長度不滿足設計速度對于會車視距的要求,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對該段線形進行調整;存在1處(K16+018.875~K16+139.125)凸型豎曲線長度不滿足運行速度對于會車視距的要求,如表5所示。經核查,本項目已在該段采取60 km/h限速措施,當車輛按照限速值行駛時,能夠滿足安全行車要求。

表5 豎曲線會車視距核查表(小型車)
(3)超車視距計算結果
a平曲線超車視距
設計速度為60 km/h時,《規范》規定超車視距一般最小值為350 m,極限最小值為250 m。經核查,本項目上下行方向各存在1處路塹平曲線不滿足設計速度對于超車視距極限值的要求,如表6所示。對于不滿足設計速度對超車視距要求的平曲線路段,建議下階段調整線形,當條件受限時,建議在不滿足超車視距極限值要求路段設置禁止超車標志,保證安全行車要求。

表6 小型車超車視距核查表
b豎曲線超車視距
經計算,本項目存在6處豎曲線提供超車視距不滿足設計速度對超車視距極限值的要求,存在8處豎曲線提供超車視距不滿足設計速度對超車視距一般值的要求,如表7所示。經核查,本項目已在該段采取60 km/h限速措施,建議在不滿足設計速度對應超車視距極限值要求路段設置禁止超車標志或標線。

表7 豎曲線超車視距核查表(小型車)
(1)結合運行速度,進一步對路線設計要素進行評價,重點進行視距驗算,對視距不滿足要求路段,建議施工圖階段調整線形,當條件受限時,在不滿足視距要求路段設置交通安全設施,保證安全行車要求。
(2)本文采用運行速度對旅游公路速度協調性及視距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融入設計工作之中,及時發現不利于安全的設計,提高項目設計質量,給項目后期運營和養護工作帶來潛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