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智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程,就是依靠農民、解放農民并實現農業國向工業國、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的過程。因此,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其中的一個重點應該在“三農”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鄭有貴研究員的著作《百年“三農”:中國共產黨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維度和實現路徑》聚焦中國百年“三農”發展,是從“三農”角度理解《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的重要參考資料。
全書條理清晰、內容全面、重點突出,高度概括了百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在“三農”領域奮斗的偉大成就。這是該書的第一個特點。
自始至終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是該書的第二個顯著特點?!稕Q議》第六部分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十大歷史經驗,其中最突出的是堅持人民至上,這也是該書的主題所在。黨在“三農”領域百年奮斗的最大歷史經驗,就是堅持為農民著想,把農民利益放在首位。
黨在成立初期,就明確提出要把農民組織起來。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就組織農民協會,實行一切權力歸農會,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到了土地革命時期,隨著根據地政權的建立,有條件滿足農民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土地的期盼,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抗日,實行了制度化的減租減息運動;解放戰爭時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實行“耕者有其田”。正是由于黨抓住了土地這個“三農”問題的“牛鼻子”,獲得了廣大農民衷心擁護和支持,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改革,也就是簡單到把土地承包經營權給農民,就帶來了農業形勢、農村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的“三權分置”改革,必將帶來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強調,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這個判斷放在百年的大歷史中依然適用。
該書作者對當代現實“三農”問題有深刻理解,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書中對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有獨到見解。這本專著不僅僅著眼于黨的百年“三農”奮斗史,更是立足現實,從百年歷史中汲取能量,目的在于解決現實問題,為實現黨的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尋找行動方案。該書的最后一部分從學理上看不僅僅屬于當代史范疇,更是對黨在兩個百年交替時期所遇到問題的一種解答。這樣的視野,只有集歷史和現實知識于一身的學者才有可能具備。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作者在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該書除了一些史料需要查閱相關文獻外,大部分都來自作者親自調研的結果,書中的照片三分之一以上也都是作者在各地調研時親手拍的。這是該書的第三個特點。也可以說,該書是經濟史學、農業經濟學、農村發展學等多門學科交叉、融合的成果。

本書系統梳理了不同發展階段的“三農”問題及其破解之策,歷史地、辯證地解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三農”政策的演變過程,有針對性地回應了學界和社會關注的重大“三農”政策演變中的“疑點”問題,是讀懂中國共產黨百年“三農”政策選擇的簡明讀本。

本書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全面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經濟領域的原創性貢獻,是廣大干部群眾深刻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輔助讀物。

本書是全國迄今為止公開出版的讀物中,全面系統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時間跨度最長、內容最系統最完整的一部黨史正史著作,為全黨全社會學習黨的歷史提供了權威教材,為建立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提供了重要基礎。

本書從八個方面反映人大代表為人民代言的實際工作和效果,反映我國人大代表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關心民生,用真實的案例和實在的效果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一部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體現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優越性的圖書。

本書圍繞垃圾問題的社會根源、針對垃圾污染的社會行動、垃圾處理技術的科技爭議等方面展開,試圖重新理解垃圾,即回答社會、技術、生活等如何重新塑造和界定垃圾?!袄痹诒緯?,作為棱鏡折射當代中國復雜的環境與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