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饒玲麗
新型建材產業作為貴州省十大千億產業之一的代表,對貴州省的經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基于中國建筑材料企業管理協會公布“2020中國建材企業500強”排行榜名單,將貴州省與其他建材強省進行對比分析,找到我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建議。
2014年底,貴州省建材行業總產值達1013.45億元,首次突破1千億;同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明確將新型建筑建材產業列為全省轉型發展的五大新興產業之一,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支撐產業進行高點定位、強力推進,高度重視新型建材產業發展。2018年又明確將新型建材產業作為全省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之一。2019年,全省建材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569億元。“十三五”期間,面臨國內外諸多不確定因素,全省新型建材產業依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五年累計完成工業產值8047.48億元,工業總產值由2015年的1256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595.48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9.17億元,上繳稅金54.70億元。2015—2020年,新型建材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約5%,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數據顯示:貴州省新型建材發展,從總體上看,在信息化、數字化、工業化深度融合賦能下,企業生產、管理、經營等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信息化程度加深,產業綠色水平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腳步越來越穩健。
2020年11月,中國建筑材料企業管理協會公布“2020中國建材企業500強”排行榜名單,該名單以營業收入這項指標針對中國境內注冊的建材企業進行篩選排名,依次確定1~500位排序。本文結合該名單,將省內外建材企業情況進行對比,進一步從側面了解貴州省新型建材產業與其他強省的差距,進而找到今后需要提升的方向。
“2020中國建材企業500強”名單中,貴州省建材企業入圍數量較少,僅有3家民營企業上榜,分別是貴州凱襄新材料有限公司(主營混凝土外加劑,排名354)、畢節遠大新型環保建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營預拌混凝土、砂石,排名381)、貴州正和天筑科技有限公司(主營預拌砂漿,排名395)。與2018年的500強名單相比,貴州省入圍的企業數增加了1名。但原來入圍的2家企業(貴州興達興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貴州金烏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全未入圍。根據2020年中國建材企業500強名單,我們統計整理出中國建材企業500強在各省(直轄市)分布情況表,詳見表1。由該表我們可以獲知全國大型建材企業分布不均衡且差距很大;主要集中分布在廣東、山東、浙江、江蘇、湖北、福建、河南、四川、安徽、河北10個省,這10個省上榜建材企業共計359家,占總數的71.8%。特別是廣東省有77家企業入圍,且排名靠前。貴州省不僅上榜總數處于全國下游,核心龍頭企業數量較少,且企業排名也靠后,與其他省市的差距非常大,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弱,貴州省在大型知名企業的培養上還有待加強。

表1 2020中國建材企業500強各省市分布情況
通過2020年中國建材企業500強的名單統計發現,上榜的500家企業主營產品類型涉及60多種。本文針對上榜企業主營產品涉及數量居于前20的主營產品類型進行了列舉,同時分析了500強企業中前20名企業的主營產品類型,詳見表2。貴州上榜的三家企業中,貴州凱襄新材料有限公司、畢節遠大新型環保建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正和天筑科技有限公司分別主營混凝土外加劑、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對比上榜500強企業中,涉及混凝土外加劑的有14家,預拌混凝土的有65家,預拌砂漿12家。由此可見,貴州省上榜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激烈、不容樂觀;貴州的品牌企業競爭力仍需加強,同時要想獲得快速發展,應加強培養除水泥、混凝土傳統建材外其他建材產品領域的龍頭企業。由表2我們也發現,水泥傳統建材仍舊是眾多上榜企業的主要營收來源產品,這也說明全國新型建材其他產品領域占據的市場份額較少,有待加強。

表2 中國建材企業500強主營產品類型分布情況
針對2020年入圍500強建材企業總數居前10名的省(直轄市),對其上榜企業主營產品類型分布情況及企業數量進行統計與分析,統計情況詳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這10個省(直轄市)的營業收入靠前的建材企業,其主營產品主要分布在27個類型品種,其中水泥、預拌混凝土、混凝土制品、建筑陶瓷、玻璃、塑料管材、防水材料、建筑機械與裝備、衛浴產品、地板所涉及企業數量依次占據了前10名。貴州省與之相比,現全省新型建材產業基本形成以水泥、混凝土及制品、砂石骨料、玻璃及制品、石材、建筑陶瓷、墻體材料為主導,新型裝飾裝修材料、建筑功能材料、非金屬礦及無機非金屬材料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且具有貴州特色的新型建材產業體系,故我省相較其他省(直轄市)比較而言,建材產業體系布局基本相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我們的特色產業還未真正形成或者是特色不夠鮮明,產品同質化現象較重。另外,貴州石材不僅儲量大,而且分布廣、種類多、品質優,石材產業是貴州比較有優勢的新興產業,在表3中我們可以發現全國500強建材企業中僅有9個石材企業入圍,相比其他產品的企業數較少,故本省建材產業要想推陳出新,增強產品特色,應在石材產業的發展方面給予更深思考與更高的重視,不斷樹立石材企業品牌,提高產品質量與特色,進而提升石材產值。

表3 省內外500強企業主營產品類型對比分析表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貴州省新型建材產業雖然在“十三五”期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與其他省市相比,仍舊存在一些不足,如產業核心龍頭企業數量,示范帶動作用弱;建材高端產品缺乏、綠色產品、高附加值的產品不多;產品同質化,全省新型建材產業結構以中低端為主,高端產品的供給較弱等。總體而言,貴州省新型建材產業發展相較于其他建材強省仍舊處于落后、低下的水平。作為貴州省十大千億產業之一,新型建材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下“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的重要歷史時期,如何將我省新型建材產業做強做優?國家《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堅持創新驅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鼓勵企業兼并重組,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圍繞國家提出的發展方針與目標,結合我省新型建材產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1.增強本省新型建材特色產品的開發與品牌創建,弱化產品同質化。我省新型建材的產業布局更多的是集中在一些基礎性材料方面,綠色產品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少,保溫隔熱材料、防水材料、裝配式建筑構件等新型建材發展較緩慢,特別是一些具有本省特色或優勢的產品如石材、竹木等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另外,企業的品牌意識也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如一些具有貴州特色的石材、新型建材等產品質量指標,雖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但品牌知名度還不夠響亮,未能享受到品牌效應帶來的紅利。政府應協助企業積極開展品牌創建工作。
2.加大科技研發資金投入及高層次人才培養與引進,強化科技創新能力。我省一直以來,都存在科研創新能力及投入不足,專利知識產權相比廣東、江蘇等強省差距極大,缺乏新技術和新產品引領帶動,一些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缺乏有效解決等問題。而新型建材產業的發展最主要是落在“新”字上,通過人才驅動科技創新,加強在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等方面的突破,改變以往發展以規模擴張和產品模仿跟進為主的低級狀態,這才能有效促進我省新型建材的高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我省應在加大科技創新資金投入上繼續加強,提升政府在科技管理與服務方面的創新。積極培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創新人才的引進及相關人才引進優惠政策的制定與落實,吸引全國優秀人才來黔服務。
3.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新型建材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新型建材產業高端化、集約化發展。我省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方面有著較好的基礎,我們應積極利用該優勢,響應國家號召,推動信息技術與新型建材產業的融合,對于一些重點的技術,我們可以立專項進行集中突破,特別是針對建材傳統產業的水泥、混凝土等產量、需求較大的產業,積極探索科技與產業的融合,助力我省新型建材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高質量發展。
4.加強市場監管與引導。長期以來新型建材行業門類多,門檻低,除墻體材料行業有規范條件外,預拌混凝土、化學建材等行業都沒有準入規定,導致混凝土等企業盲目建設,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致使我省產業布局不太理想。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嚴重,產品質量難以保證。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推行管理制度,規范企業行為與市場管理,促進產業布局合理化。
作為我省極力打造的千億產業之一,新型建材產業的發展任重道遠,遇到的困境與存在問題也不僅限于本文所分析內容。總體而言,在“十四五”新發展時期,我們應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綠色發展、智能制造、創新驅動,走集約集聚發展的路子,著力打造新型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生態。以推動新型建材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扎實推動我省建材產業現代化,實現新型建材行業作為千億產業代表的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