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離咲
近年來,當我們在談起公益變革時,科技總是逃不過的關鍵詞。
在今天,“科技向善”理念已經成為業界共識,無論是科技巨擘還是初創公司,都對這一理念表示認同并已積極采取行動。但我們是否想過,技術發展到今天,從移動支付、社交場景,到云、區塊鏈、人工智能等,越來越多產品技術被應用到公益領域之后,科技到底改變了公益什么?科技的“善”還能如何體現?科技向善更深的本質又是什么?
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人正在從科技中受益。比如隨著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2.6億老年人的生活問題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認真面對的重要課題。而科技正在成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重要支撐。
一個典型的例子,疫情期間關于老年人“不會使用健康碼”“在線支付頻頻出錯”等新聞屢屢曝出。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視頻聊天、在線支付、網上掛號……“一機游天下”成為年輕人的“標配”,但卻把一些老人留在后方。這時,手機端適老化改造、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課為老年人觸網提供了便利。
打開手機,微信更新后的版本默認字體變大了,訊飛輸入法推出了“長輩模式”,高德地圖打車上線助老打車服務,阿里推出關愛老人專項行動“小棉襖計劃”,以及騰訊推出專為老年用戶打造的小程序“銀發輕松助手”,可以接入健康碼、行程碼、生活繳費、點外賣、寄快遞等高頻使用場景,并能實現“一鍵跳轉”方便操作……
與此同時,科技平臺也積極幫助老年朋友追趕互聯網的腳步,“如何使用視頻聊天”“怎么發紅包”等智能手機使用課也推出上線,充分滿足老年用戶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時,真正實現養老變“享老”。
這也充分說明,科技及產品本身就能轉化為一種公益資源,主動彌合老年用戶與年輕用戶之間的“數字鴻溝”,增進社會公平,推動公益數字化的深度發展。
不僅如此,科技也在打破曾經只有捐款、捐物的公益參與模式,不斷拓展公益邊界,完善行業生態,并在解決效率、公平、透明、價值觀等問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曾風靡全網的“冰桶挑戰”。這項由美國兩個年輕人發起的挑戰活動,借助互聯網,傳遍全球。當時僅一個月內就為“漸凍癥”病人籌募了高達2.2億美元善款,創下了為某種疾病籌款的最高紀錄,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推動了“漸凍癥”的知識普及、研究和患者扶助活動。
互聯網加深了世界范圍內彼此的連接,當然技術公益的邊界不止于此,如阿里云聯合世界糧食計劃署開發全球饑餓監測系統(“世界饑餓地圖”),實現全球范圍內救援數據的可視化,人道救援的預測與預警;騰訊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五官的成長規律,根據數據分析推斷出幼兒成長以后的模樣,首創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重點解決尋人場景中嬰幼兒被拐的情況……
公益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一個重要切入口,而科技帶來公益領域模式、方法、項目等多方位的改變和創新,從而賦予了公益在解決社會問題上從可能到可為的巨大力量。
在今年河南水災救援中,中國慈善聯合會、鄭州市慈善總會、平頂山志愿者協會聯合設立了“7.20洪災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協調中心”,以共同體形式聯合救災,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公益共同體的行業建設情況并不成熟。他認為,中國公益行業正在呈現從一盤散沙走向聯合行動的趨勢,但整個公益行業的共同價值觀和共同目標尚未形成,公益行業聯合行動的目標大多是追求“小集團”的利益,很少有對整個部門的共同的利益追求。
這就好比自然界中的一個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會顯得矮小單調,但和多種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它們互相影響、相互促進、彼此成就,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共生效應。而互聯網技術豐富的社群交往方式,就為這種融合共生開辟了渠道。
回歸到科技的本質,科技本身只是一個工具,背后的支撐是使用者的價值觀?!翱萍枷蛏啤笨谔柕奶岢稣弑A_·米勒就曾說過:“希望確保技術公司專注于回饋世界,而不僅僅是占領我們的屏幕時間?!币龑Э萍枷蛏凭统蔀槿鐣钠诖拓熑巍?/p>
我們可以看到,由于互聯網公司對公益慈善領域的重視,數字技術與公益活動呈加速發展的態勢。如今,除了互聯網公司,一些非營利組織、志愿者團體也出現在數字技術與公益相結合的大舞臺上。
這在社會價值投資者看來,并非壞事。所謂社會價值投資,也稱社會影響力投資,主張用商業方式、金融手段實現公益所要達到的目的,追求可持續性,但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創造社會影響力(社會價值),包括對環境和社會兩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科技向善就要利用和發揮科技互聯優勢,賦予科技人性,并引導技術和產品放大人性之善,從而實現良性發展,用科技來緩解數字化社會的陣痛,解決如養老、健康、文化保護、生態保護、社會治理等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皠撏队媱潯奔词菍劢剐畔o障礙、應急救災、生態環保、文化遺產保護、科技助老等公益領域,進行助力和支持。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葛焰對此表示:“技術公益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生活,技術也讓生活更加美好,讓公益無處不在,‘創投計劃’就是希望可以通過技術、資源和資金的助力,幫助提升公益組織的運轉效率和發展模式,支持好的項目復制和擴展,在行業形成正面標桿。”
我們正處于一個劃時代的數字化浪潮之中,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技術上的升級換代。公益慈善行業自然也不例外,盡管這個行業受到觀念、資金、人才的限制,但正因為一群有遠見的人、機構已經開始了積極的探索,賦予科技更多價值的堅守和向善的情懷,才能不斷推動科技發展的同時,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