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昆,劉憲華,李美娥,魏樹偉,王少敏*
(1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山東泰安 271000; 2鄒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山東鄒城 273500;3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山東萊州 261400)
夏季是梨樹年生長周期中最重要的生長發育季節,此時樹體生長旺盛、養分大量積累、果實迅速膨大,而高溫高濕環境容易引起地上地下部分生長失調、病蟲害發生嚴重。梨園夏季管理技術的落實與否,不僅直接影響當年的果實產量和品質,同時也關系到花芽分化的好壞和翌年產量的高低,是梨園全年管理的關鍵時期。山東地區梨園夏季綜合管理技術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進入夏季,氣溫逐漸升高,清耕梨園土壤水分散失加劇,應適時進行松土保墑。中耕松土一般在灌水后及時進行,深度一般5 厘米左右,每年2~3 次,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減少下層土壤水分蒸發,增強根系活力,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幼齡梨園,果園行間可間作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秋季結合施基肥翻壓于土壤中,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成齡梨園行間可人工生草,如毛葉苕子、三葉草、紫花苜蓿等,或者自然生草(圖1)。

圖1 梨園生草
利用作物秸稈、雜草、菌渣等進行樹盤覆蓋,厚度一般20 厘米左右,可以降低地溫,有效防止日灼,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或者采用寬度1.2~1.4 米的黑色地膜或無紡布覆蓋,既可保墑節水,又能防除樹下雜草(圖2)。

圖2 無紡布覆蓋
5 月中旬左右施一次壯果肥,株產50 千克的梨樹施硫酸鉀0.5 千克、過磷酸鈣1~2 千克、尿素0.25千克,施后灌足水。對于黃冠、秋月等中晚熟品種,7月中旬追施一次磷、鉀或鈣肥,有利于果實生長發育,提高果實品質[1]。
4 月下旬至6 月是梨樹新梢旺長和果實迅速膨大期,樹體消耗養分較大,可結合噴藥葉面噴施0.3%尿素和0.2%~0.3%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以達到增加樹體營養積累、促進梨樹花芽分化的目的。
梨樹為深根性果樹,喜水但怕澇,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果園積水造成根腐病的發生。當梨園土壤含水量低于60%時立即灌水,建議采用滴灌、噴灌、微噴、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灌溉方式。
疏果可以增大平均單果重、改善果實外觀品質、克服大小年現象。一般在謝花后10 天開始疏果,留果間距為20~25 厘米,產量控制在3000 千克/畝左右;水平網架梨園,一般留果10~12 個/米2。留果原則是“強枝多留,弱枝少留;臨時枝多留,永久枝少留;內膛弱枝少留,外圍強枝多留”。每個花序留1 個果,以第2~4 序位為宜。另外,疏果需采用疏果剪,切忌用手拉拽,以免損傷果臺(圖3)。

圖3 疏果
套袋具有防蟲、防鳥、防雹、防銹、減少農殘污染、提高外觀品質等優點。一般謝花后25 天開始套袋,套袋前全園噴一次殺蟲殺菌劑。藥劑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或5%阿維菌素4000 倍液加10%氯氰菊酯2500 倍液,待藥液干后即可套袋;不宜使用乳油類制劑、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藥劑。綠皮梨品種可選用黃色或白色的單層涂蠟紙袋,紅皮梨品種選用內層紅色(或黑色)外層黃色雙層紙袋,褐皮梨品種可選用外黃內白的雙層袋;慎用塑膜袋[1](圖4)。

圖4 套袋
夏季修剪具有改善樹體光照,減少無效生長造成的養分消耗,促進果實膨大和花芽分化的作用。幼樹要及時抹除主枝以下部位的萌芽,并通過拉枝等方法培養基部主枝和適宜樹形;利用主枝上萌發的新枝,逐年培養一些側枝和結果枝。對于初果期樹,夏季修剪還要采用拉枝、摘心等方法培養樹形,以形成盡可能多的結果枝組,盡快形成產量。盛果期樹綜合采用摘心、折梢、疏枝、拉枝等方法,及時疏除徒長枝、直立枝、過密枝、病蟲枝,并適時摘除郁閉處受光差,尤其是附于果面的葉片,以控制樹勢過旺生長,改善梨園通風透光條件;7月對長旺枝進行拉枝,可緩和生長勢,使其轉變成結果枝[1-2]。
夏季是梨園各種病蟲害的盛發時期,也是梨樹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的關鍵時期,應綜合采取各種防控技術,將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之下。
病害以梨銹病、黑斑病、褐斑病、黑星病、輪紋病、腐爛病、炭疽病為主;蟲害以梨木虱、梨二叉蚜、黃粉蚜、梨小食心蟲、康氏粉蚧、椿象、葉螨為主。
5.2.1 農業防治通過加強肥水管理、夏季修剪、果實套袋等措施保持樹體健壯,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及時查找并剪除梨黑星病、梨莖蜂等危害的葉、果、梢,集中燒毀或深埋;人工捕殺茶翅蝽、金龜子、天牛類成蟲等,減少病蟲危害。
5.2.2 物理防治懸掛黃色粘蟲板誘捕蚜蟲、梨木虱、梨莖蜂;懸掛糖醋液、性誘劑,誘殺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等害蟲;利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蛾類、金龜子、葉蟬等具有趨光性的害蟲。
5.2.3 生物防治天敵是維系梨園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生物因子,提倡梨樹行間生草或種植綠肥,創造有利于天敵生活的環境,從而減少打藥次數,保證果品安全。通過釋放赤眼蜂等寄生蜂防治梨小食心蟲;釋放捕食螨防治二斑葉螨等螨類害蟲;利用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防治梨小食心蟲、梨星毛蟲等;利用苦參堿、印楝素防治金龜子、蚜蟲等害蟲。
5.2.4 化學防治防治炭疽病、輪紋病、黑星病、銹病、褐斑病等可選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 倍液、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3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800~1000 倍液、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20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 倍液或20%雙甲脒乳油1000~2000 倍液。防治白粉病可選用80%硫黃水分散粒劑1000~1500 倍液或430 克/升戊唑醇懸浮劑800~1000 倍液。
防治梨小食心蟲、梨莖蜂可選用3%阿維菌素懸浮劑3000~4000 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水乳劑1500~2000 倍液。防治梨木虱、蚜蟲類可選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8000~10 000 倍液、22.4%螺蟲乙酯懸浮劑4000~5000 倍液、5%啶蟲脒乳油1500~2000 倍液。防治葉螨類可選用15%噠螨靈乳油1500~2000 倍液或5%唑螨酯乳油2000~2500 倍液。防治綠盲蝽可選用23%氟啶蟲胺腈懸浮劑4000 倍液或20%啶蟲脒乳油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