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義俊,胡麟虹,李 云,饒文軒,鄧家銳,張 波
(1城固縣果業技術指導站 陜西城固 723200; 2城固縣董家營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陜西城固 723217)
陜南地區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受秦嶺山脈的影響冬季可阻斷北方冷空氣的侵襲,因此形成有利于柑橘安全越冬的逆溫小氣候,即秦嶺山脈南麓海拔800 米以下的淺山地帶,冬季極端低溫條件下,極端低溫隨海拔升高而升高(越高越暖),海拔每升高100 米,極端低溫升高0.8~1.2 ℃。據多年氣象資料統計,本區域年平均氣溫12.7~16.7 ℃,1 月平均氣溫2.3~4.7 ℃,極端最低氣溫-10 ℃(1991 年12月28 日城固縣),≥10 ℃的有效積溫4300~5240 ℃,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10 小時,年降水量750~1100毫米,無霜期210~280 天,垂直地域性氣候明顯,氣溫的地理分布差異大。總體氣候濕潤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適宜部分柑橘種類的生長發育(圖1)。陜南柑橘產區以興津、宮川、日南一號、大分四號等特早熟、早熟溫州蜜柑為主栽品種(圖2),夏季果園管理一般是指5—7 月對果園實施的栽培及農藝措施。這一時期是柑橘樹體和果實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果園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調節生長平衡、防控病蟲害、促進果實快速生長,確保樹體健壯和優質豐產。總結技術要點如下:

圖2 城固柑橘上色成熟
柑橘夏季修剪主要是控制夏梢抽發、疏花疏果、培養健壯結果母枝。由于氣候、植株營養條件和品種品系的不同,放梢時期不一致,因此,修剪時期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說,在肥水供應較好的情況下,修剪后兩周便可萌芽抽梢,因此應在預定放梢前15~20 天修剪。幼齡樹營養生長較旺,修剪可稍遲些,成年樹由于結果,營養生長較弱,要相應提早。總之,夏剪時期的確定,要能保證抽發優質健壯秋梢,打好營養基礎,以利于花芽分化及過冬。
修剪宜早不宜遲,以利于早抽多發枝梢,盡快恢復樹勢。對未抽新梢和落花落果嚴重的枝組重剪,剪除1/3 左右的1~2 年生枝組,且對個別長梢短截1/2 左右。衰弱樹夏剪,新梢抽發可比冬剪增加45%~55%,恢復樹冠較冬剪快1~2 年。但對一些長勢過弱的樹,應先搞清原因,加強肥水管理,先輕剪,待樹勢恢復后,再適當重剪。
指受病蟲危害后不結果和無抽梢能力的樹,可采用枝組回縮更新,剪除1/2 左右的2~3 年生枝組(無果枝)。對重病樹,可露骨更新,但應注意保留基本樹形和留樁。衰老樹修剪,衰老樹通常滿樹開花而無果實或無花無新梢,修剪可采取計劃更新修剪,即當年修剪東西方向枝組,翌年修剪南北方向枝組,兩年即可更新樹冠,3 年樹勢可獲恢復,并有一定的產量。
可利用夏梢培育骨干枝,以短截修剪為主,促使樹冠形成,盡早投產。對生長過長的夏梢在幼嫩時,即8~10 片葉時摘心,促進增粗生長,盡快分枝。徒長枝應結合樹形短截,中枝短截1/3,長枝短截1/2。7月下旬對長度在30 厘米以上的枝再短截1/3。幼樹夏剪,可調節生長,促進樹冠擴大和花芽的分化,能較冬剪提早結果。
多次抹除夏梢,以減少梢、果爭奪養分,提高坐果率。在5 月底,橘樹夏梢開始萌發至2~3 厘米時,按“三除一,五除二”進行疏芽,6~7 天抹1 次(圖3)。6—7 月,在夏梢生長30 厘米時,進行打頂摘心,促發二次發梢生長。對抽生較長的夏梢留8~10 片葉盡早摘心,促發秋梢。對坐果多的大樹,回縮一批結果枝組,也可在夏季留5~7 厘米長樁短截,促使剪口處隱芽抽發秋梢,多數能轉化為結果母枝,形成交替輪換結果。根據樹體營養及長勢,7 月上旬按葉果量比,即溫州蜜柑、蜜橘30∶1 進行疏果,合理掛果(圖4)。

圖3 抹夏梢

圖4 短截促發早秋梢
橘樹第二次生理落果一般在6 月中、下旬結束,樹勢強的要延續到7 月上旬結束,應在7 月中、下旬,疏刪橘樹內膛密枝、病蟲枝,短截交叉枝,回縮衰弱枝,每樹剪口30~50 個,使樹冠通風透光,對部分弱枝和落果枝進行短截,以促發大量秋梢,以備來年結果。
必須滿足柑橘生長發育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重施壯果肥、及時追肥、多施葉面肥。以三元復合肥為主,重視中微量元素(硼、鋅、鐵、錳、鈣、鎂、硫、鉬、硅等)的合理使用。所用肥料應對果園環境和果實品質無不良影響。
應根據不同品種、填充類型、氣候環境條件選擇肥料種類,遵循合理經濟用肥的原則。一是看樹施肥,幼樹及更新復壯的樹以含氮高的復合肥為主,結果樹以含鉀高的三元復合肥為主;二是看土施肥,根據不同土壤類型、質地和結構、水分條件、酸堿性及熟化程度,確定合理的肥料;三是經濟施肥,以葉片分析為主,依據土壤分析的田間施肥試驗,指導橘園平衡施肥,達到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施肥目的;四是施肥與其他栽培措施結合,才能充分發揮肥效,獲得理想的產量和經濟效益。近年來,柑橘產區頻繁發生肥害問題,因此應選用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的優質肥料,切忌隨意購買使用復混肥及三無產品肥料。
以根際施肥與葉面噴肥相結合進行。施肥方法有環形溝施肥和穴狀施肥等(圖5)。

圖5 不同施肥方法
2.2.1 幼樹施肥以加速營養生長,盡快形成樹冠為目的。施肥時期及施肥量應重點考慮春夏秋梢的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少量多次,在新梢萌發前10~15 天施入。一般在5 月上中旬、7 月上旬分次施入。以氮肥為主,1~3 年生幼樹單株年施尿素50~150 克,隨樹齡增長而逐年增加,施肥總量按氮、磷、鉀的質量比以1∶0.3∶0.5 為宜。葉面肥在嫩芽摘心到新梢轉綠前噴施。葉面噴肥應按以缺補缺的原則適時適量噴施。
2.2.2 結果樹施肥陜南地區應于6 月底至7 月初施入,施肥量占全年的45%,肥料種類以復合肥、柑橘專用肥為主,結合沼渣施入。以產果100 千克施純氮0.4~0.5 千克為宜,氮、磷、鉀質量比以1∶0.6∶0.8為宜。葉面噴肥宜在春、夏、秋生長初期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按營養診斷缺啥補啥。生長季節葉面噴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可防止缺素癥。花期噴沼液、硼肥及腐殖酸類肥可起良好的保花穩果作用。
陜南地區夏季柑橘園病蟲害主要有柑橘炭疽病、柑橘樹脂病、柑橘流膠病、柑橘瘡痂病、柑橘脂點黃斑病、柑橘褐斑病等,以及紅(黃)蜘蛛、柑橘粉虱、黑刺粉虱、柑橘花蕾蛆、柑橘潛葉蛾、柑橘薊馬、金龜子、介殼蟲(矢尖蚧、紅圓蚧、糠片蚧、褐軟蚧)等。
堅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植保方針,在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的基礎上,優先采用農業、物理機械、生物天敵控制等措施,輔助使用安全低毒的藥劑防治,盡量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創造一個不利于病蟲害孳生和有利于各類天敵生存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柑橘園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化,減少各類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
3.2.1 嚴格檢疫禁止檢疫性病蟲害從疫區傳入,不得從疫區調運苗木、接穗、果實和種子,一經發現立即銷毀。
3.2.2 加強農業防治選用抗病砧木和品種,特別注重選擇抗病性、抗逆性強的品種;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蟲能力。
3.2.3 積極應用生物、物理機械防治保護利用本地的天敵,大力推廣以蟲治蟲、以菌治病技術。如橘園放養雞鴨捕食害蟲,用胡瓜鈍綏螨防治螨類,用日本方頭甲和湖北紅點唇瓢蟲防治矢尖蚧;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卷葉蛾等。廣泛使用蘇云金桿菌、苦·煙水劑等生物農藥和礦物油乳劑等礦物源農藥治理病蟲害。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吸果夜蛾、金龜子、卷葉蛾等害蟲,用性引誘劑誘殺擬小黃卷葉蛾等;用黃板誘殺蚜蟲,人工捕捉天牛、蚱蟬、金龜子等害蟲(圖6)。
3.2.4 科學采取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防控應抓住關鍵時期施藥防治。病害以防為主,蟲害要做到適期防治。嚴格控制安全間隔期、施藥量和施藥次數,注意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產生抗藥性。提倡和允許使用低毒、低殘留、高效藥劑,禁止使用高毒、高殘毒農藥。
治療樹干流膠爆皮病,用利刀將翹皮流膠刮除干凈,再縱向刻劃數刀深達木質部,選用3.3%甲硫·萘乙酸膏劑、2.12%腐植酸·銅水劑原液或20%丁香菌酯懸浮劑80 倍液進行涂治。
土壤偏酸的果園撒施生石灰改良土壤,并淺鋤,畝用生石灰粉40~60 千克。另外對橘園四周的籬笆、樹木及固定物也要進行滅菌殺蟲,殺死寄主上的越冬蟲卵和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