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柏志
中石化經緯公司組建以來,立足大局,擔當職責,積極探索發展道路。
中石化經緯公司組建以來,立足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大局、擔當集團戰略科技力量核心職責,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準確研判行業大勢,扎實開展主題行動,高起點謀劃頂層設計,高標準搭建管理架構,高質量規劃發展藍圖,高水平推進踐行落地,交出了一份好于預期的答卷。
經緯公司要發展,最核心的優勢在于黨的建設,必須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
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政治建設是根本。經緯公司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總要求,貫徹落實到籌建發展全過程。籌備期間,堅持每月一次集體學習。公司黨委成立后,迅速成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建立月初跟進學、月末研討學的理論武裝長效機制。全年開展集體學習研討26次,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集中研討集團公司專業化重組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會等重要會議精神,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各項工作不跑偏、不散光。
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制度建設是保障。經緯公司堅決落實“兩個一以貫之”要求,制定了黨委會與領導班子會議事規則、黨委決定和前置審議事項清單、“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完成“黨建入章”,切實把黨的領導融入專業化重組和公司治理各領域各環節。堅持扛穩扛好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形成了層層落實抓黨建的生動格局。制定下發8項黨建制度,健全了以“明責、知責、定責、認責、履責”為主要內容的“五責”落實閉環機制。對9家單位開展了全覆蓋的黨建考核,評價結果與績效考核掛鉤,進一步督促各級黨組織壓實黨建責任。
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紀律建設是武器。經緯公司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整合“大監督”資源和力量,制定“六項運行機制”,規范日常工作流程,建立年度、季度任務清單,充分發揮審計、財務、法律、內控等不同監督主體作用,確保重大任務、重點工作依法依規高效推進。創新開展政治生態和管理生態評估,計劃用兩年時間對所屬單位評估一遍,進一步擦亮廉潔經緯名片。緊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重點人員,堅持把一體推進“三不”貫穿監督執紀問責全過程,強化查處懲戒、制度約束、教育引導功能。先后4次對公司機關部門及各單位開展專項整治,持續鞏固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管理生態。
經緯公司要發展,最關鍵的動力是科技創新,必須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攻堅作用。
黨支部要在“研”上花心思。堅持把黨支部建設和研發團隊建設一起抓,整合科研資源,優化研發布局,同步調整黨支部設置,確保與研發任務同頻共振。推進“黨建+科研”一體化管理,采取“雙責雙考”辦法,黨建、科研攻關目標任務同下達、同檢查、同考核,實現目標共擔、責任共負、同題共答,取得了諸多研發成果。例如,自主研發的“經緯領航”Ⅰ型旋轉導向設備國產化率達94%,創出“一趟鉆”進尺1535米、連續無故障作業時間241小時兩項新紀錄,基本實現了技術定型。
黨支部要在“產”上下功夫。堅持把黨支部建在產品線上,創建“經緯領航”“經緯視界”“經緯探索”等“黨建+產品”的二合一特色黨建品牌,助力推動產品系列化、規模化、產業化。例如,在山東片區打造了工具儀器產業化基地,實現關鍵設備自研自產自銷與迭代完善。目前,電纜測井、錄井裝備、隨鉆測量/測井、旋轉導向4條產品線已累計生產制造產品57套/串,實現產值1.31億元,完成率68.6%。

●供圖/中石化經緯公司
黨支部要在“服”上求突破。堅持讓黨支部成為服務一線的堡壘。成立勝利分中心等9個處理解釋分中心,配置測錄井專家進行“一對一”服務。實施專家區域負責制,由127名測錄定及解釋評價專家組成公司、區域兩級專家庫,構建“專家一小時保障圈”,同時搭建專家團隊遠程在線支持平臺。通過就近共享、后臺支撐,快速進行現場處置、技術支持。
黨支部要在“用”上見實效。堅持把黨的建設融入市場開發全過程,確保市場拓展到哪里、隊伍走到哪里,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黨支部五項任務就落實到哪里,開拓市場成果顯著。在集團內部市場,緊緊圍繞“四提一降”的總要求,統籌優化市場布局,跨區域調配隊伍40余次,全年創亞洲紀錄3項、全國紀錄10項。在國內外部市場,成功開辟西南油氣、北京華油地質導向市場,承攬新疆申能測井工程、中石油川慶旋導技術服務項目,首次中標智慧石油渤海灣定向井項目。非油領域中標綠源地熱、中天堿業、中石油煤層氣、國家管網儲氣庫等項目。在海外市場,中標蘇丹2+1年錄井項目及泰國定向井技術服務項目,科威特項目保持6支錄井隊伍及1支儀表隊伍運行,沙特項目硫化氫監測服務隊伍規模由8支增加至14支,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經緯公司要發展,最根本的出路是深化改革,必須做好改革這篇大文章。
做活管理變革。面對艱巨的改革調整目標,堅持用好思想政治工作這個傳家寶,廣泛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和員工思想動態分析,深入開展講清思路、講透方案、講明措施、講好優勢“四講”教育,帶動全員理解改革、擁護改革,由此實現了20天組建機關,1個月建成運營中心,35天健全骨干制度,95天完成12家單位、1.2萬余人劃轉交接。大力推進“瘦身健體”,將8家所屬單位整合為4家,精簡中層機構33%,壓減二級機關部門37個,引導109名機關干部主動支持改革、走向一線。
做活動力變革。積極適應高質量、高效率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需要,不斷推進動力變革,加快勞動力從數量紅利到質量紅利的轉換。作為國內唯一將測井、錄井和定向3個專業全部整合到位的專業化公司,主動打破階層固化,拓展流動空間,已經與斯倫貝謝、貝克休斯等國際油服公司和中科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高端裝備互聯互通、聯合申報實驗室、深化產研融合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53項。
做活效率變革。找出并填平在傳統模式下被掩蓋或忽視的各種低效洼地,為高質量發展打下效率和競爭力的穩固基礎。針對“卡脖子”技術和勘探開發難題,創新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方式,遴選旋轉導向、隨鉆測井等15個重點攻關項目,實施“揭榜掛帥”,面向全公司公開選聘項目長及團隊。推行項目長負責制,實施項目化管理,賦予科研團隊更大自主權,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聚焦技術經濟、轉化應用、核心突破等考核指標,構建了“1537”分類定級管理體系。項目成員實施勞動和崗位“雙合同”管理,形成了收入靠貢獻、晉升靠作為的爭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