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艷 黃 征 羅慧麟 張韶忠 丁 媛 羅青鋒△
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在老年男性群體中發病率較高,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不盡、排尿困難、甚則尿液無法排出。其發病機制為增生的前列腺壓迫前列腺尿道或膀胱尿道口。此病病程纏綿,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為進一步提高良性前列腺增大的臨床療效,開展了熱敏灸聯合電針八髎穴治療良性前列腺增大的臨床療效觀察研究,現將結果及護理要點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6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均來源于新余市中醫院門診及住院部,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1組、對照2組,每組20例。經統計學分析,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3組良性前列腺增大患者年齡比較 (歲,
1.2 診斷標準參照2014版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頒布的《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手冊》[1]中前列腺增生癥的診斷標準制定:①尿頻急、夜尿次數增加、排尿困難,甚至尿潴留、尿失禁;②泌尿系彩超提示前列腺肥大或增生;③指診發現前列腺體積增大;④尿量>150 ml時,最大尿流率<15 ml/s;⑤通過彩超測定膀胱有無殘余尿。具備以上前2項或兼有后3項者,可診斷為前列腺增生。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良性前列腺增大診斷標準者;②年齡40~80歲者;③觀察期內能夠保證隨診,不再接受其他治療者;④生命體征平穩者;⑤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或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的原發病者;②行B超檢查發現有膀胱新生物或膀胱頸硬化者;③前列腺增生癥第3期合并肝腎功能受損者;④既往有下腹部或盆腔有大手術病史者。
1.5 方法
1.5.1 治療方法觀察組:予以熱敏灸聯合電針八髎穴治療。熱敏灸治療:患者取仰臥位或俯臥位,用點燃的艾條在患者小腹部或腰骶部距離皮膚3 cm左右分別進行回旋灸、循經往返灸、溫和灸,尋找熱敏點。當患者感覺某穴位出現熱感向小腹滲透,并有熱流在腹內涌動,此即所謂的熱敏點。每日上、下午各治療1次,上午患者取仰臥位,下午患者取俯臥位,分別選取1~2個熱敏穴進行懸灸,施灸時間以熱敏灸感消失為度[1]。連續治療10 d為一個療程,每療程間隔2 d,共治療3個療程。電針治療:針刺前囑患者排空小便,取俯臥位,在患者雙側八髎穴局部常規消毒后,使用0.22 mm×25 mm規格的華佗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進行針刺,針下得氣后,接脈沖電針儀,正極接次髎穴,負極接下髎穴,用疏密波,電流量由小到大,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日1次,每次20 min,10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 d,治療3個療程。對照1組:予以熱敏灸治療。操作方法同觀察組,連續熱敏灸治療10 d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2 d,共治療3個療程。對照2組:予以口服普樂安片(前列康)治療( 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0.57 g×60片),3片/次,3次/d,1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護理干預:①選擇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協助其進行各項檢查,并遵照醫囑給予治療措施。②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主動與患者溝通,耐心解答其疑問,使其排解內心壓力,培養其戰勝疾病的信心。③指導患者合理膳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類食物,并鼓勵多飲水,避免進食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④提供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居家護理方式,并幫助其指定針對性運動計劃,但注意勞逸結合,提升機體的抵抗能力,最后告知復查時間。
1.5.2 觀察指標①國際前列腺癥狀(I-PSS)評分;②生活質量指數(QOL);③殘尿量測定(B超法);④最大尿流率測定(尿流計)。以上指標在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內各進行1次評估。
1.5.3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I-PSS評分下降≥10分,QOL評分≤3分,殘余尿量<10 ml,最大尿流率≥15 ml。以上指標符合2項即為顯效。有效:I-PSS評分下降≥5分,QOL評分<4分,殘余尿量在10~50 ml,最大尿流率≥12 ml。以上指標符合2項即為有效。無效:I-PSS評分下降<5分,QOL評分≥4分,殘余尿量大于50 ml,最大尿流率<12 ml。
1.5.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顯效率與對照1組、對照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1組顯效率與對照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3組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良性前列腺增大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I-PSS評分 QOL評分殘余尿量最大尿流率3組間治療前后的I-PSS評分、生活質量指數(QOL)、殘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比較。見表3。

表3 3組良性前列腺增大患者治療前后I-PSS評分 QOL評分 殘余尿量 最大尿流率比較 (例,
良性前列腺增大癥以排尿困難和尿潴留為主要臨床表現,中醫學認為其屬“癃閉”范疇,可辨證分為腎陽虧虛、肝郁氣滯、瘀濁阻塞、濕熱下注等證型。此病多見于老年人,由于年老體衰,腎陽虧虛,膀胱氣化不利,三焦水道失調。故此病的治療重點為溫補腎陽。
艾葉具有溫補氣血、溫通經脈的功效,聯合艾葉燃燒時產生的紅外效應,能夠行氣通絡、溫腎壯陽,進而調整臟腑功能和激發經氣。熱敏灸的關鍵在于辨敏施灸,選取“熱至病所、灸感最強”的敏化腧穴進行施灸,更加增強了溫補腎陽、通利水道的功效。消敏定量可使得熱敏施灸取得最佳療效[2]。
八髎穴,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的統稱,屬足太陽膀胱經穴,具有補腎活血、通調水道的功效,對于泌尿系統疾病、男女生殖系統疾病以及腰骶部疼痛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早在西晉時期皇甫謐所著的《針灸甲乙經》中就有記載:“癃,中髎主之”。唐朝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載:“大小便不利,灸八髎百壯”。《普濟方》也有記載:八髎穴均主“大小便不利”。八髎穴分別對應四對骶后孔,其下布有第1~4骶神經后支。針刺八髎穴可直接調節腰骶植物神經功能,引發膀胱逼尿肌和括約肌節律性收縮舒張運動,并協調兩者的功能[3]。
電針法是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后,在針具上通以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利用針和電2種刺激相結合,以防止疾病的一種方法,疏密波是疏波、密波自動交替出現的一種波型,能夠增強代謝,促進氣血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消除炎性水腫[4]。電針疏密波的不斷刺激可以促進前列腺的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前列腺的充血腫脹,減輕對尿道的梗阻,有效抑制前列腺組織增生,并使前列腺體積縮小,進一步改善尿路的代謝[5]。
在治療的同時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增加患者對疾病與治療方案的了解程度,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增加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從而更加積極配合治療;另一方面指導患者合理膳食及適當運動,并制定居家護理方案,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