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言波 邵麗
致癌因子存在于機體各個部位,若致癌因子發生增殖失控情況,常會造成機體惡性病變,臨床稱之為癌癥。病變位置在乳腺上皮細胞時則提示機體發生乳腺癌[1]。乳腺癌初期癥狀較輕微,經自檢可感受到乳房腫塊、淋巴結腫大等情況,部分患者存在乳頭溢液情況,在此期間進行乳腺癌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老年人群乳腺功能變差,存在更多的乳腺癌病變事件。此類群體常經根治術治療,能清除乳腺病變組織,但此過程中需進行較大范圍的皮瓣剝離,而老年患者存在諸多基礎病變,使手術風險增加[2,3]。現階段SLNB、保乳術得到推廣,SLNB 診斷下能觀察到乳腺癌病變范圍,也能掌握周圍組織入侵情況,可確定手術范圍。保乳術則能清除乳腺癌變組織,但不會對乳房有過多損傷,乳房完整度能得到保持[4]。基于此,本文篩選98 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旨在評價保乳聯合SLNB 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篩選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98 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基礎組,各49 例。治療組病程4~23 周,平均病程(13.75±3.94)周;年齡61~79 歲,平均年齡(70.77±3.72)歲;41 例存在基礎病變,8 例不存在基礎病變;分期:29 例為1 期,20 例為2 期。基礎組病程5~24 周,平均病程(14.20±3.73)周;年齡60~80 歲,平均年齡(71.09±3.90)歲;42 例存在基礎病變,7 例不存在基礎病變;分期:28 例為1 期,21 例為2 期。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簽署同意書;均為單發性腫瘤;年齡均≥60 歲;不存在腫瘤轉移情況;腫瘤直徑≤3 cm;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此前有腫瘤治療史者;存在其他腫瘤病變者;凝血異常者;雙側乳房均存在腫瘤者;存在乳房炎癥病變者;對SLNB 有禁忌證者。
1.3 方法
1.3.1 治療組 患者采取保乳聯合SLNB 治療。患者經情緒疏導后行全身麻醉處理,并取平臥位,向外側展開肩關節,行SLNB 操作。觀察乳房病變情況,準備亞甲藍2 ml 在各點位進行注射,后按摩乳房,讓注射染料能在短時間內擴散,10 min 后行皮瓣、胸大肌逐層分離,觀察淋巴管染色情況,切除變藍的淋巴結,若送檢結果為陽性,需對患者行淋巴結清掃治療。保乳手術中需先選擇手術切口,根據病變情況取橫行切口,切除乳房病灶后在各位置做標記,保證切除范圍覆蓋陽性區域,經鏡下檢查觀察切除情況,全部切除后縫合切口。
1.3.2 基礎組 患者采取基礎切除術治療。患者經情緒疏導后行全身麻醉,并取仰臥,保持和治療組同樣的體位,觀察乳房形態,經切口確定腫瘤后行皮瓣游離操作,暴露各乳房組織后觀察病灶情況,逐漸切斷各分支,清除乳房位置病灶及筋膜等,引流管置于患者腋窩下,縫合包扎切口。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手術指標 主要包括手術時間、拔管時間、出血量、引流量。
1.4.2 并發癥發生情況 主要包括皮下積液、上肢水腫及組織壞死等。
1.4.3 生活質量 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此測定工具設定的8 項維度中隨機選擇4 項,主要有精力、健康、心理、角色等,各項評分總分均為100 分,評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差。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治療組手術時間、拔管時間短于基礎組,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基礎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注:與基礎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8.16%低于基礎組的26.5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精力、健康、心理、角色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治療組精力、健康、心理、角色評分均高于基礎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基礎組比較,aP<0.05
乳腺癌屬于女性常見惡性腫瘤,其死亡率極高[5]。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年齡>65 歲的患者占很大比例。老年群體本身存在功能退化情況,有高乳腺癌病變事件,而此類群體代謝較慢,存在較多基礎病變,而多數患者治療后仍有乳腺癌復發情況,要求調整治療措施,強化此類患者的治療效果[6]。既往乳腺癌根治術得到臨床認可,此治療方案能將病變組織徹底清除,不會造成病變組織留存情況,但其手術創傷較大,老年人抵抗力差,有諸多風險事件可能會發生。且乳腺癌根治術治療后乳腺恢復速度較慢,也有患者存在上肢水腫、麻木感,需進行上肢制動操作,對其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7,8]。
保乳聯合SLNB 治療方案近年得到認可。SLNB 實施過程中能通過所展示的染色情況判斷患者病變范圍,可提高乳腺病變清除有效性,也能保護附近組織,減少正常淋巴結受到損傷[9-12]。SLNB 檢查結果若為陽性,可提示此位置存在細胞增生情況,需對其進行徹底清除治療。而未被染色的乳腺組織,無需對其進行切除治,可減少乳腺的損傷。保乳治療在臨床展示出較多的優點,其中創傷小得到大眾認可。保乳治療是經局部切開游離操作后深入乳房位置清除病變組織,此過程中周圍乳腺組織及乳房完整度得到保護,除抑制癌變細胞增殖外,也能保證乳房美觀情況[13-16]。小創口的特點還可讓乳腺癌者恢復速度加快,此期間所呈現的乳房瘢痕組織較小。在保乳治療基礎上輔以SLNB,可保證淋巴結清除準確性,能使創傷減少,較短時間內乳腺組織即能得到較好恢復,各手術指標對老年者較適用[17-1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8.16%低于基礎組的26.5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兩組精力、健康、心理、角色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治療組精力、健康、心理、角色評分分別為(68.43±4.90)、(71.09±4.72)、(69.55±4.03)、(67.49±4.85)分,均高于基礎組的(59.23±6.14)、(63.95±6.08)、(55.29±6.94)、(54.37±5.9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朱會生等[20]的研究中,研究組手術時間、拔管時間、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66.85±10.61)min、(1.31±0.98)d、(60.56±11.65)ml、4.28%(6 例),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保乳聯合SLNB 展示出較好價值,能徹底清除乳腺病變,也能保持乳房完整度,所達到的各項指標較優,建議乳腺癌患者優先選擇。但相關研究證實,此術式仍有使用禁忌,若腫瘤直徑>3 cm 或病變范圍在雙側乳房,可能會增加成本及風險。若乳腺癌病變已進展到晚期,存在明顯淋巴結轉移情況,則會發生清除不徹底的情況[21]。要求乳腺癌者根據自身病變情況,在相關專業建議下進行治療術式的選擇。
綜上所述,保乳聯合SLNB 治療老年乳腺癌可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縮短手術時間和拔管時間,且出血量、引流量及并發癥較少,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