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 環 李 柯 高瑞如 周艷華 穆 欣
山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4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師〔2018〕13號),對卓越教師培養有了更高的要求。山西師范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生物科學專業作為教育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的試驗基地之一,自2016年起設立卓越中學教師培養實驗班(以下簡稱“卓越實驗班”),全面推行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教師計劃”)。目前,卓越教師計劃已逐漸成為我校生物科學專業啟動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的品牌項目。其中,我校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大力開展“課堂革命”,這是推動卓越教師計劃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動物學課程作為該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具有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該課程內容系統性強,且在大學一年級全學年開設,在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承擔著夯實師范生的生物專業基礎和構建教師職業能力與素養的重要角色。因此,對該課程進行全面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在教學中基于能力發展的知識構建是非常有效的,而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能力培養與提升的關鍵性環節。基于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縮寫PBL)是以學生為中心且基于真實情景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動物學課程教學中我們嘗試將PBL 教學技術與卓越中學教師培養目標進行融合,以提升學生職前綜合能力為出發點,構建了“基于PBL 的3P 實踐內容體系”。同時,協同我校卓越中學生物教師培養計劃實施小組構建以卓越實驗班為核心的動物學助教體系(Teaching Assistant System of Zoology,縮寫TASZ)。經過多次實踐檢驗,我們發現以上實踐體系的構建不僅能有效提升師范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師范生的創新思維,而且可以鍛煉他們的統籌規劃和管理能力。同時,其對學生自信的提升和終身學習習慣的培養都有所幫助。
學習共同體蘊藏著豐富的智慧潛能,有利于促進知識經驗的碰撞、融合與創造。合作學習小組是PBL 教學模式中最有效的學習共同體形式。其中,良好的組內合作機制構建是學生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在課程授課前期,由助教團成員(Teaching Assistant,縮寫TA)負責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和組長遴選,每個學習小組由1名組長和3~4 名組員構成。為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自主組隊并推選組長,最終遴選出來的小組長需要參加由TA 負責的崗前培訓。實踐證明,小組成員的穩定有利于思維火花的碰撞,其合作學習效率更高。而個性化獎勵機制是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驅動劑”,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潛能。另外,在學習小組合作制度構建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積極構建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倡導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杜絕組內競爭和“搭便車”行為,鼓勵構建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合作機制。
教師在動物學教學中要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和師范生培養目標,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突出實踐特色,以項目式學習為手段,以項目設計與實施為主渠道,構建基于PBL 的3P 實踐內容體系,見圖1。該實踐體系包括三個學習階段的PBL 實踐項目系列內容,從第一階段開始到第三階段結束具有挑戰度逐級遞增的特征。

第一階段的破冰行動項目(Ice-Breaking Project)挑戰度最低,在教學的早期(一般在第1~4 周之間)實施。該類項目的主要設計意圖在于通過共同的學習任務驅動來構建學習共同體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學習習慣,打破以往過度關注個人發展的學習局面。同時,通過輕松愉快的課前活動來搭建生—生和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橋梁,以打破教師“唱獨角戲”的課堂氛圍。
第二階段實施的多元建構項目(Multi-Constructing Project)挑戰度適中,在教學的中期(一般在第5~8周)實施。該階段的PBL 項目內容具有系統知識建構與思維提升創新等特征,能幫助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建構和提升能力。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在教學過程中,多元建構項目在學生已完成第一輪線上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
第三階段實施的極限挑戰項目(Extreme-Challenging Project)挑戰度最大,具有深度激發學生潛能并構建學生高階思維的功能,在教學的末期實施。極限挑戰項目的實施往往會形成具體的項目成果或作品,并在相關教學環節和平臺進行展示。因此,作品的形成過程能促進組員的能力發展并激發組員的最大潛能,這也是學生形成高階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突破期。
基于PBL 的3P 實踐內容體系是在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突出實踐教學特色,將項目式教學與“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機結合,達到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其特色在于針對師范生在職前需要構建的靶標能力來設計突破性較強的PBL 項目類型,并通過項目的探究與成果形成,真正實現在實踐中的有效能力構建。其創新點在于重視學生的學習與能力發展規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分階段地實施挑戰度依次遞增的PBL 項目探究,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
教師結合“基于PBL 的動物學階段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分別在三個教學階段實施基于PBL的3P 實踐內容體系。對各階段的項目式學習實踐效果的考核評估均采用動態的、多元化的過程性考核評價體系(見表1)。該體系分別在知識建構、基本素質和組織形式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能力發展考核,其占比分別為40%、35%和25%,主要考核學生的知識素養、邏輯與思維、表達與展示、活動組織、解決問題、應用知識、寫作、合作與協作等方面的能力。考核分為A、B、C、D 四個等級,每個等級有具體的考核標準。實踐證明,教師進行參與性角色的交流和即時性評價反饋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和提升能力。


TASZ 是結合我校卓越教師計劃和基于PBL 學習的動物學階段化混合式教學模式而構建的教學實踐輔助體系,其功能在于通過TASZ 來幫助大學新生快速轉變學習方式而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幫助學生構建多元化的綜合實踐能力;拓寬卓越班的培養渠道,在真實情景的實踐中激發學生潛能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素養。TASZ 的目標在于通過構建實踐特色突出的課程教學來提升師范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動物學助教體系由動物學課程組全體教師和卓越班助教團成員(TA)組成,體系管理采用分級管理和責任包崗制度。TASZ 機構中設有由課程組組長擔任的組長1名,由課程組教師成員擔任的高級顧問若干名,分別負責對TA 的指導和監督工作;TA 團內設置團長1名,副團長3名,團員若干名,分別負責團內培訓、任務協調分配、指導監督、公眾號推送與維護以及評估考核等工作,以此來輔助教師能夠順利高效地實施PBL 教學。TA 的工作時段為大學二年級整學年,具有“以老帶新”的傳統,并實行每學年換屆制度。TA 工作流程如圖2 所示。
從圖2中可以看出,TASZ成功構建了教師組—合作學習小組—TA 組之間的良好交流通道。合作學習小組是TASZ 服務的核心,PBL 項目的探究成果形成是學生能力構建的主渠道,在項目成果形成過程中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監督、追蹤與評價反饋是TASZ 的主要工作內容。通過反復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TASZ 的運行除實現體系預定的功能和目標外,還能夠為基于PBL 的教學模式的高效運行提供輔助性保障,成功解決了高校教師在課改過程中遇到的工作量大、任務繁重等問題。

TASZ 采用自愿申請、自愿退團的原則。在每年秋季新生入學之前進行TA 新成員的吸納、建檔和培訓工作,同時舉行機構換屆大會并產生新一屆TA 團長和副團長,由團長全面負責團內的具體事宜。與國內外的研究生“三助”制度有所不同,TASZ 目前采用零酬勞崗位制,不建立雇傭關系和聘任制度。通過教師團的無償提供輔導以及TA 學生團的教學志愿服務,構建“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環境。
TASZ 采用“電子檔案袋”(E-Portfolio)對TA 進行階段性成長與發展評價,評價包括教師評價、所負責班級評價、TA 團長評價、自評以及同行互評等。評價內容不但包括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分析與應用能力,還包括實踐創新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以及應變與管理能力等,評價形式靈活多樣。TA 一般在一學年的任職期內會固定進行兩次綜合評價,分別是第一學期末進行的中期評價和第二學期末進行的末期評價。每次評價進行之前需要提交電子版TA 述職報告和自評報告,評價采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評價結束后需反饋評價結果并完成反思報告。評價形成的過程性資料打包提交卓越教師計劃實施小組。
建立健全的、貫穿培養全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提升師范生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其中構建和實施實踐特色突出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是主渠道之一。實踐證明,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背景下開展基于PBL 項目式學習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學習與面對面交流學習的各自優勢,既實現了學習資源獲取的便利性,又解決了學生實踐參與性不足的問題,這是高校進行課程實踐教學非常有效的途徑。另外,學生能力發展具有動態性特征,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能力發展狀況并及時進行教學調整,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目前,我校動物學課程構建的基于PBL 的3P 實踐內容體系重視學生的階段性發展規律。筆者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將學習過程進行階段性劃分,并在不同學習階段下布局挑戰度逐級提升的PBL 實施項目。實踐證明,階段化教學的實施更有利于學生能力的逐步提升。此外,師范專業在各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應針對師范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進行系列實踐訓練,而不是僅僅依靠教學實習環節。因此,專業課考核不僅要考慮學科素養,還要綜合考慮師范生的綜合能力與職業素養提升情況。
讓學生學會反思是衡量本科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而TASZ 能夠通過提供真實情景中的教學管理者體驗和指導者角色來促進學生進行自我審查與自我反思。因此,親身體驗和真實實踐過程可以看作是反思教育的催化劑,其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TASZ 切實打通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通道,加強了教學過程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和主動性。可見,在教學過程中的交流互動十分重要,交流性學習應是現代教育的特征之一。此外,筆者總結近年來的TASZ 評價發現,適當參與教學管理活動對師范生自信的提升和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很大幫助。可見,參與實踐性管理活動有助于師范生培養質量的提升,是未來卓越中學教師培育的優良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