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凱 張明妍 張燕
肺源性心臟病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病癥,該病癥呈現出多發性,發病原因在于人體的胸廓、支氣管-肺組織、肺血管等出現慢性病癥而誘發右心室結構改變和(或)功能減退的心臟疾病,該病癥對人體產生的危害較大,需要及時治療,否則容易造成患者死亡。近年來該病癥發病率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尤其是中老年群體,其自身身體機能降低,更容易出現該病癥,并引發并發癥。該病癥誘發呼吸衰竭的原因在于患者出現感染,造成人體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進而誘發該情況[1]。臨床上治療該病癥主要選擇藥物治療,通過藥物控制患者病癥,如低分子肝素鈣,該藥物屬于當前新型的抗凝藥物,對于血栓具有積極的作用,在臨床上的應用較為廣泛,通過研究發現該藥物對重癥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療效果較為顯著。益氣復脈注射液也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藥物,該藥物可以有效的益氣養陰,改善患者癥狀,通過藥物之間的聯合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降低病癥對身體機能的危害,應用價值顯著。本次研究以醫院收治的8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益氣復脈注射液治療重癥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重癥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 例作為研究樣本,以隨機數字生成器生成方式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 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年齡均>50 歲;②無其他系統疾??;③患者知情并達成研究協議;④患者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或既往病史;②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或存在其他類型疾病;③患者中途退出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注:兩組對比,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開展常規治療,對患者進行吸氧、強心、利尿、解痙平喘以及抗感染,必要時應用糖皮質激素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開展低分子肝素鈣(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0)聯合益氣復脈注射液(天津天士力之驕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0463)治療。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給藥,1 次/d,5000 IU/次,連續治療2 周。益氣復脈注射液,靜脈滴注方式給藥,將5.2 g 藥物加入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1 次/d,連續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各項癥狀(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等)得到顯著改善;有效:患者各項癥狀得到緩解;無效:患者各項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肺功能,包括FEV1、FVC、FEV1/FVC。③血氣指標,包括PaO2、PaCO2。④不良反應,包括嘔吐、惡心、頭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FEV1、FVC、FEV1/FVC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PaO2、PaCO2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aO2、PaCO2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mm Hg)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mm Hg)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重癥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近年來發病率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該病癥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支氣管、肺、肺血管等組織出現病癥,患者由于合并感染等誘發呼吸衰竭,同時可出現肺動脈壓升高、紅細胞計數增加、支氣管痙攣以及喘息等情況?;颊呋疾『蟪霈F感染、高碳酸血癥等情況幾率增大,血管內部受損,血小板附著聚集,增大病癥嚴重程度,甚至出現微循環阻滯,血液高凝狀態,出現微型血栓情況,如果未能及時控制治療,可能造成患者出現肺性腦病、酸堿失衡、消化道出血等,造成患者死亡[2]。臨床上治療該病癥主要選擇藥物治療,通過藥物控制患者病癥進展,如抗感染、祛痰、吸氧等,保證患者電解質維持平衡,避免患者出現非小動脈血栓情況,促使患者及早恢復健康。在治療過程中,常規療法雖然可以改善患者病癥[3],但治療效果有限,由此提出全新的治療方法[4]。
低分子肝素鈣可通過對炎癥細胞組織浸潤產生干擾,抑制炎癥細胞所誘發的白細胞在內皮細胞上的粘附、浸潤、滾動,緩解機體急性反應,發揮有效抗炎效果。另外,低分子肝素鈣可通過抗凝、抑制微血栓形成等作用,改善血流灌注,緩解支氣管痙攣,降低肺動脈壓力,有助于緩解心臟負荷,進一步糾正血氣失衡[5]。低分子肝素鈣是一種優質的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癥,改善肺功能。藥物進入人體后可以有效的改善預后,消除半衰期較長,降低血漿中脂肪分解活性刺激,并降低人體相關血小板減少的可能性,治療效果較為安全,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復健康[6]。益氣復脈注射液是一種常見的藥物,該藥物以五味子、紅參、麥冬為主要成分[7],主要功效為益氣復脈、養陰生津。方中紅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陰攝氣;麥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五味子斂肺氣,寧嗽定喘。三藥一補一清一斂,益氣生津,斂陰止汗,使氣陰復而脈氣生。而現代藥理研究也揭示,紅參含有多種皂苷成分,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缺氧、改善心肌細胞代謝等功效;麥冬可以穩定心肌細胞膜,具有抗缺氧及正性肌力作用[8];五味子兼有改善呼吸功能及正性肌力作用,有利于糾正心力衰竭[9];利用其麥冬總皂苷、人參皂苷等成分促使酶活性提升,加速兒茶酚胺釋放[10],以促使人體的心肌能力提升,保證各項能量代謝穩定、平衡,提高心肌收縮,對血液高凝狀態進行抑制[11],以達到延緩心功能惡化情況,及時控制患者病癥,降低病癥對人體造成的危害[12]。通過聯合治療方式可有效發揮出協同作用,降低心臟負荷,提升腎灌注量[13],抑制醛固酮的活性,同時對內皮細胞進行保護,防止血栓形成,提升整體的治療效果[14]。臨床上較多的學者進行研究,如張芬玲等[15]探索丹紅注射液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研究中提出該治療方式對于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顯著,可降低病癥對人體造成的損傷,提升患者肺功能,整體安全性較高。李卉[16]探索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 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中,分析該藥物對患者病癥控制情況,藥物進入人體后可降低人體心臟負荷壓力,對醛固酮的合成產生抑制性,降低血液高凝狀態,達到心功能與肺功能改善目的,值得應用。鮑林林等[17]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中,患者運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效果較為明顯,可以改善人體微循環,降低血液高凝狀態,延緩病情進展,減少藥物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促使患者縮短康復周期,這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一致。
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益氣復脈注射液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癥,提升患者身體機能,以促使患者恢復正常狀態。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聯合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對人體免疫功能產生影響,加速微循環改善,促使心功能提升,有助于患者康復。治療后,觀察組PaO2、PaCO2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聯合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氣指標,改善肺通氣功能,強化心功能,降低血液粘度,以降低病癥對患者產生的影響。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聯合方式治療可降低其他藥物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提升患者康復速度,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及配合依從性。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益氣復脈注射液治療重癥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效率較高,可利用聯合優勢控制患者病癥,降低病癥對患者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提升患者心功能與肺功能,改善血氣指標,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