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司徒經偉 賴宏祖 林錦紅 黎青梅 陳冬玲
支原體屬缺壁菌門,柔膜體綱,有6 個屬,其中支原體屬和脲原體屬與醫學有關[1]。能夠從人體分離出的支原體共有16 種,其中7 種對人體有致病性。與泌尿生殖道感染有關并能常規進行檢測的支原體主要有解脲脲原體(U.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體(M.hominis,Mh)[2]。臨床研究表明,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會導致尿道炎、前列腺炎、陰道炎、宮頸炎和盆腔炎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也可以引起不孕不育和流產早產等[3,4]。隨著臨床對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逐漸重視,及時對本地區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現狀和藥敏進行分析,對臨床診療活動和預防耐藥泌尿生殖道支原體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1 日~2020 年5 月31 日于本院就診的7122 例臨床診斷為尿道炎、前列腺炎、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以及不孕不育和流產早產等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取樣尿道拭子、前列腺液或精液,女性取樣宮頸拭子或陰道拭子進行支原體培養鑒定及藥敏試驗。排除同一患者的復診結果。
1.2 方法 采用Uu 和Mh 培養鑒定藥敏試劑盒對泌尿生殖道標本進行培養鑒定和藥敏試驗。Uu 和Mh 培養鑒定藥敏試劑盒購自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試驗操作及結果判讀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 比較男性與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體陽性率、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類型以及3 種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類型的藥敏情況。泌尿生殖道支原體陽性結果分為3 種類型:單純Uu 陽性、單純Mh 陽性和Uu+Mh 混合陽性。藥敏試劑可檢測9 種藥物的敏感性,包括四環素類(強力霉素和美滿霉素)、大環內酯類(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和喹諾酮類(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最終藥敏結果可判讀為敏感、中介或耐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男性與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體陽性率比較7122 例泌尿生殖道支原體培養結果,剔除同一患者復診結果后共6567 例,陽性例數為2423 例,總陽性率為36.9%。其中男性陽性率為18.3%(346/1895),女性陽性率為44.5%(2077/4672)。女性的生殖道支原體陽性率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7.406,P<0.05)。見表1。

表1 男性與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體陽性率比較(n,%)
2.2 男性與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類型比較2423 例陽性結果中,單純Uu 陽性2150 例,單純Mh陽性47 例,Uu+Mh 混合陽性226 例,陽性率分別為32.7%、0.7%、3.4%。女性單純Uu 陽性率、單純Mh陽性率和Uu+Mh 混合陽性率均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0.190、16.474、60.859,P<0.05)。見表2。

表2 男性與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類型比較[n(%)]
2.3 3 種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類型的藥敏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單純Uu 陽性,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強力霉素和美滿霉素敏感率達到93.6%以上,阿奇霉素敏感率達到83.6%,羅紅霉素和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敏感率低于36.0%。單純Mh 陽性,強力霉素、美滿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率均達到100.0%,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敏感率均低于59.6%,克拉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耐藥率均為100.0%。Uu+Mh 混合陽性,強力霉素、美滿霉素和交沙霉素的敏感率高于85.4%,其余藥物敏感率均低于12.4%。見表3。

表3 3 種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類型的藥敏情況(%)
有研究顯示,泌尿生殖道支原體已成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其發病率已經超過淋病,成為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5,6]。該疾病發生機制主要通過其頂端結構與宿主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而粘附于細胞,從細胞獲得脂質和膽固醇作為養料,并產生毒性代謝產物引起細胞損傷[7,8]。所以對Uu 和Mh 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為臨床醫生提供診療依據尤為重要。本文對6576 份泌尿生殖道支原體培養結果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泌尿生殖道支原體總陽性率為36.9%。與王宏波等[3]、陳曉穎等[5]的報道有所差異,可能與檢測方法和地域人群差異有關。而女性的陽性率44.5%(2077/4672)明顯高于高于男性的18.3%(346/18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生殖道支原體的高感染率,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女性生殖道結構及其內環境更適合生殖道支原體生長繁殖,而臨床癥狀不明顯且治療不利有關[9,10]。而且男女性都以單純Uu 陽性為主要感染類型,單純Uu 陽性率(32.7%)明顯高于單純Mh 陽性(0.7%)和 Uu+Mh 混合陽性(3.4%),和王曉娜等[11]、尚雨姍等[12]國內其他報道基本相近。
由于支原體和脲原體無細胞壁,所以對作用于細胞壁的抗菌藥物天然耐藥,對作用于核糖體、抑制或影響菌體蛋白合成的抗菌藥物敏感,故臨床上常常選用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和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13]。本文研究結果顯示,3 種不同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類型藥物敏感性雖有差異,但強力霉素、美滿霉素和交沙霉素的敏感率均高于85.4%,可作為生殖道支原體感染臨床經驗治療的首選藥物。此外,研究顯示,克拉霉素(敏感率為97.9%)也可以作為單純Uu 感染的首選經驗治療藥物,阿奇霉素(敏感率為83.6%)亦可作為單純Uu 感染的次選藥物。司帕沙星可考慮為單純Mh 感染的次選藥物,但其敏感率僅為59.6%,應參照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氟喹諾酮類已基本不適宜作為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經驗治療藥物,可能是由于喹諾酮類藥物的抗菌譜廣、給藥方便等特點,臨床的廣泛使用可導致其高耐藥率的產生。據研究報道顯示,喹諾酮類藥物作用關鍵靶點包括DNA 促旋酶和拓撲異構酶Ⅳ,這兩者分別由gyrA/gyrB 和parC/parE 基因編碼,所以gyrA、gyrB、parC 或parE 序列的改變都會直接導致支原體對喹諾酮類藥物耐藥[14]。
目前,泌尿生殖道支原體的檢測逐漸普及在婦產科、男科和生殖醫學科等科室的常規檢驗項目。但仍存在以下問題:①我國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檢測技術相對落后,大多數醫院不能進行核酸檢測,最常用的是液體培養法。但是液體培養法陽性,一般是根據pH 值上升,培養液變成紅色為判斷依據,可能存在雜菌污染引起培養液變紅變渾濁的情況,存在一定的假陽性[15];②生殖道支原體屬于條件致病菌,在泌尿生殖道存在定植現象,以Uu 最為突出,人群中有相當數量無癥狀和體征的生殖道支原體攜帶者。有研究表明,Uu 可分為生物群Ⅰ型(Parvo 型)和Ⅱ型(T960 型),生物群Ⅱ型與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有關。而Ⅰ型屬于正常菌群,是否需要治療與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育需求等有關[3,16]。但普通的支原體培養及鑒定,如非使用核酸檢測的方法,并不區分Uu 的分型。故檢測出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時可無明確臨床意義,臨床醫生應該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生育需求、檢測方法等綜合分析進行診療活動。
綜上所述,陽江地區以單純Uu 感染為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主要感染類型,女性生殖道支原體陽性率高于男性,強力霉素、美滿霉素和交沙霉素對3 種支原體感染類型均有較高的藥物敏感性,但是檢測出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時可無明確臨床意義,臨床醫生應該結合患者個人情況綜合分析,參考支原體藥敏結果進行診療活動,預防多重耐藥泌尿生殖道支原體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