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俏 高太波 程軍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精神科常見病,其表現形式多樣,具有反復發作、高致殘性的特點。據調查顯示,我國雙相情感障礙終身發病率為2.8%~6.5%[1]。當躁狂發作時,主要表現為睡眠障礙、興奮躁動、精力旺盛等癥狀,且多存在認知損害。當抑郁發作時,主要表現為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精力減退、疲乏、食欲及性欲減退等癥狀,嚴重可出現自殺傾向或行為。研究發現,該病首次發作時多以抑郁為主,而再次發作時可表現為抑郁或狂躁,狂躁可持續1 周左右,抑郁發作可持續2 周或以上。研究發現,該病發生機制復雜,與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均密切相關,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案[2]。且從臨床治療情況上看,單一藥物往往無法取得理想的療效,有學者建議可聯合用藥治療。丙戊酸鎂是目前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首選藥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合成,提高5-羥色胺(5-HT)水平,緩解患者臨床癥狀[3]。而氨磺必利為抗精神病藥物,對改善患者認知障礙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本文將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聯合應用氨磺必利+丙戊酸鎂治療,并分析臨床效果以及對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治療的106 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參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②無意識障礙、語言交流障礙;③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腎、肝、心等臟器疾病患者;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③藥物過敏患者;④哺乳期、妊娠期患者等。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3 例。觀察組男29 例,女24 例,年齡18~46 歲,平均年齡(32.32±4.08)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5.24±4.02)kg/m2,平均病 程(2.34±0.71) 年,平均收縮壓(122.26±6.29)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舒張壓(82.29±4.22)mm Hg,平均心率(79.60±5.33)次/min。對照組男30 例,女23 例,年齡19~47 歲,平均年齡(33.36±3.99)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5.96±3.78)kg/m2,平均病程(2.40±0.73)年,平均收縮壓(123.26±5.82)mm Hg,平均舒張壓(82.87±4.57)mm Hg,平均心率(79.54±5.23)次/min。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經過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RMS、HAMD、SF-36 評分。使用HAMD、BRMS 評價患者的抑郁癥狀及狂躁癥狀,評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使用SF-36 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理功能等維度,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RMS、HAMD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BRMS、HAMD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RMS 評分、HAMD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RMS、HAMD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RMS、HAMD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理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目前,臨床上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主要應用心境穩定劑、抗精神病藥物,同時給予輔助治療措施。其中,心境穩定劑在臨床上應用最多,且多應用碳酸鋰,該藥雖然對首次發作患者效果顯著,但后續治療為維持治療效果,需要大劑量給藥,可能誘發鋰中毒[4]。因此,臨床上多應用丙戊酸鎂治療,不僅能夠取得與碳酸鋰相當的療效,且不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安全性良好。丙戊酸鎂屬于廣譜抗癲癇藥物,含有γ-氨基丁酸,可穩定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情緒,緩解其狂躁癥狀[5]。同時,研究發現,丙戊酸鎂還能夠改善腦部神經,有助于穩定患者的心境,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降低骨折風險[6-8]。雖然丙戊酸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長期單一用藥可能導致療效下降,引起副反應。
因此,本文在丙戊酸鎂基礎上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口服氨磺必利,該藥屬于苯甲酰胺衍生物,可拮抗多巴胺受體,抑制多巴胺能活動,改善患者認知障礙。以往該藥常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對患者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9]。有研究將其與丙戊酸鎂聯合應用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結果顯示,患者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及生活質量均顯著改善,明顯優于單用丙戊酸鎂治療[10-12]。同時,氨磺必利選擇性強,口服可迅速吸收,因此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較少。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RMS 評分、HAMD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理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兩者聯用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是一種可靠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應用氨磺必利+丙戊酸鎂聯合治療可更好地緩解患者抑郁、狂躁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