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英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彌勒 650106)
對于工程造價來說,其是建筑企業較為關注的方面之一。但由于建筑工程充滿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因此,工程造價涉及因素眾多,經常發生變化。準確定位對其產生影響的因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有效解決,能夠保證工程造價的合理性,使建筑企業擁有突出的市場競爭優勢[1],從而創造社會、經濟效益。
建筑工程通常用時較長、過程復雜,國家政策、行業態勢、業主需求、施工條件、材料情況等隨時都會發生變化,設計和現實之間也存在差距,這些都會對工程造價產生影響[2]。
政策與行業對工程造價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建筑行業內外部兩方面。從內部來看,近年來,雖然建筑行業發展態勢良好,但缺乏規范管理和約束的競爭現象在該行業內仍然普遍可見,破壞了行業秩序,使得各個建筑企業都以經濟利益為重,不僅隨意抬高材料價格,而且難以保證材料質量等,導致工程造價不嚴謹、不準確;從外部來看,國家不斷調整關于建筑行業的政策,同時國內外經濟形勢難以預測,這就增加了建筑項目審批、落實的難度,工程造價也是瞬息萬變。內外因素影響下,建筑企業迷失了發展方向,工程造價不穩定、不確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筑工程項目的開展。
按照市場規定,建筑工程需先進行招投標,中標后方可進入規劃設計環節。工程項目招投標一方面關注建筑企業的施工質量的高低、能否在規定工期內完成;另一方面則強調施工單位的報價。為了成功中標,不少施工單位會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自身競爭力,如故意報低價,成本預估存在誤差等,使得施工質量低下、進度拖延。而中標后,大多施工單位都會采取以下手段來獲得經濟效益,如只關注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降低工程質量水平,以次充好;積累現場簽證,做大數據信息[3];抓住合同細節,和投資方僵持不下等。遇到這些情況,往往難以調和,最終只能選擇投入更多資金或更換施工單位來解決,由此導致工程造價成本越來越高。
建筑工程最終是服務于業主的,因此業主的需求是建筑工程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項目立項必然要和業主取得聯系,提前掌握業主關于建筑的需求,以便在之后設計時參考、落實。一般業主的建筑需求包括功能、風格、面積、選址以及樣式等,而這些需求都會對工程造價產生影響。所以工程造價的確定,要全面考慮成本,以制定出更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通常在掌握了業主需求后,要進行實地調查,排除不可行的因素,在業主需求和實際情況結合之下著手進行設計,保證項目可行且順序進行,并控制工程造價。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先進行建筑設計,其會直接影響到之后工程造價的確定。一方面,建筑結構設計關系到對整個工程的預算的評估,所以各種成本都會考慮在內,以保證之后工程造價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施工過程中的設計會因隨時不斷出現的施工因素而需要調整,相應的工程造價也要做出調整,如工程量的增加或減少、工程進度的加快等,都會影響工程造價;另外,根據實際工程需要,工程組織也會變化,而這會造成更多的工程造價的調整。目前建筑工程設計及其調整,主要表現在建筑功能和安全水平兩方面,其次才是技術的經濟價值,使得之后的工程造價和前期估計的工程預算相差懸殊,工程造價由此越來越高。
設計結束后,要通過施工將工程項目建設完成,除了要投入充足的人力之外,材料、設備等也必不可少,該過程也與工程造價息息相關。一般施工耗時長、過程復雜,尤其是之后的報批過程,更是充滿不確定性,幾乎都是依據現場簽證來進行審批結算的。因此,工程造價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于支持現場簽證,而現場簽證管理的質量,則決定著之后審批結算的結果。另外,施工材料的購入是根據施工各個階段的情況來有序進行的,在此過程中,市場不斷變化,材料價格、人力成本、機械設備價格等隨時在調整,因此,工程造價也隨時可能因此發生變化。目前建筑工程造價中,大多數造價人員都未能積極、實時地關注和監管材料及人工等方面的成本,進而使得造價紊亂,不利于建筑企業獲得經濟效益。
人力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關鍵因素之一,除了上述中提到人力成本會對工程造價產生影響之外,作為工程方案整合并將其落到實處的主力,人力本身的素質、技術、工藝水平及具體表現和應用等,極大地影響著施工的質量、進度、結果等。如果人力的整體情況較差,就很難保證施工的規范性、有效性,進而引發施工資源的浪費、難以達到預期值等問題,導致工程造價不合理。圖1為施工現場資源浪費情況。

圖1 施工現場資源浪費
工程竣工結算意味著建筑工程項目即將收尾,是建筑工程的關鍵環節,但也往往因為是最后階段容易被工作人員所忽視。如竣工材料的整理、綜合、檢查、歸檔等,導致竣工結算時,因材料遺漏而缺少必要的依據,只能延期竣工結算,給企業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工程造價也會受其影響。
施工管理是個整體概念,包括施工過程中的規范、管理,對工程造價有直接影響。如工作人員造價意識的管理。不少工程施工人員都認為工程造價是管理部門的責任,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常常忽略了造價成本問題,導致管理人員錯過了調整和控制工程造價的最佳時期,不利于施工如期進行和建筑企業利益的獲得。
投資決策時期工程造價主要受業主需求影響,因此,降低工程造價的對策就是要在全面把握和分析業主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建設單位的調查研究,制定可行性方案。具體包括三方面。
1)確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科學建設標準。該標準不僅要與國家相關標準相統一,而且要遵循建筑工程行業的固有標準,同時立足于工程實際情況,考慮安全性、實用性、經濟性以及業主對建筑功能、風格、地址等的需求,來制定建設標準,避免其過高或過低以及由此造成的建筑工程成本的增加或縮減,進而影響到工程造價的變化,即要在綜合考慮的前提下來確定科學的建設標準。
2)選址準確且合理。建筑選址不僅是業主關注的重點之一,而且會對建筑工程的投資以及后期的施工質量和進度產生重大影響。建筑選址既要考慮其實用性,又要考慮其經濟性,同時結合工程實力,盡力將建筑地址選在環境簡單、建筑材料來源充足、施工條件較好的地方。
3)在成本允許范圍內選擇性能好、使用壽命長的設施設備及工藝技術。建筑工程離不開設施設備及工藝技術的支持,如電氣設施設備、排水系統設計和應用技術等,一般應根據方案和施工的實際需要,然后選擇一些性能好、經濟實惠、使用壽命長的設施設備及工藝技術,購買或租賃使用,降低投入成本,控制工程造價,同時又能支持工程順利進行,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
1)做好經濟管理工作。設計階段一般是先進行初步設計,然后再設計施工圖。而經濟核算是貫穿設計整個過程的,尤其是在設計施工圖過程中。完成初步設計后,要結合市場當下情形做出大致預算,這就涉及工程造價,因此需要工程造價人員參與到設計中,對工程以及建筑做出整體預算,以保證工程造價的合理性。
2)做出限額設計。在完成初步設計整體預算的基礎上管理設計過程,將工程設計造價限制在可控范圍內,就是限額設計,這樣方便之后的工程造價有所參考。限額設計的重點在于經過對比后選擇最優的設計方案,明確工程造價具體管理者,保證工程技術和工程造價彼此協調。
3)擴大標準設計。標準設計無論是標準還是構建,都以國家及行業為準來設計,標準設計的存在有利于造價管理取得優良成果,也能加快施工速度、降低造價。
1)合理規范資金的使用。施工之前,工程造價師應根據工程的具體施工計劃,合理地規劃資金的投入和使用,建議制定資金使用計劃,以此規范和控制資金,以實現對工程造價的管理。
2)嚴格管控現場。施工之前,應進行交底工作,確保施工人員熟悉施工每個環節,尤其要強調質量和安全,并管理好材料及設施設備,無論是引進還是使用,都應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做好潛在工程現場簽證工作,提高預控水平,列舉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工程造價問題,制定應對預案,協調各方,加快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價。
3)及時調整和管理工程。應根據工程合同和計劃有序地施工,一旦遇到工程變更問題,要在綜合考慮下及時、合理地做出調整,避免引起矛盾或更嚴重的索賠事件。
1)資料的整理和歸納。竣工結算階段應將工程施工之前、之中以及之后涉及的所有資料,如工程量清單、工程現場簽證、工程驗收資料、工程造價計算方式、工程設計變更等[4],進行收集、整理和歸納,作為竣工結算的重要依據。
2)審核工程量。主要根據圖紙以及工程量清單來統計整個工程的工程量(工程總量),除此之外,也要針對分項和隱蔽工程等進行工程量審核,確保未出現重復計量現象。
3)審核工程造價。包括工程單價套用、收費標準等,依據相關規定,審核實際工程項目單價,了解其和預算定額單價的出入情況,并確定工程的一切費用是否在規定范圍內,超出預算的費用的額度,避免多算、重算等問題出現。
建筑始終是人們解決“住”的問題的關鍵,也是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載體,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建筑行業的工程造價來說,由于其涉及面較廣,因此,從招投標階段到最后的竣工結算階段,都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為此,建筑企業要制定覆蓋各個環節的工程造價管理措施,以此來控制工程成本,并創造相應的社會、經濟效益。
[ID:01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