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王堅州
(1.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廣西南寧 530031;2.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 廣西南寧 530021)
職業院校落實“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現在是職教思考和探索的熱點問題。從學校專業角度出發,要解決“1+X”證書制度落地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專業教師對制度的認識問題,教師形成了較為統一的認識后,才能從學校專業實際出發開展試點工作,并在推進和落實過程中不斷反思和總結,得到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1+X”證書制度的推行是為了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由相關企業或行業機構認定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證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是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同時,證書的獲取能夠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緩解因結構性所造成的就業矛盾[1]。
“1+X”證書制度下,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的制訂、推行以及在院校的落地實施,體現以下特點。
證書的技能等級標準制訂和證書的頒發由相應的評價組織(企業)主導,這將打破以往證書由政府部門或者相關行業協會制定和發放的壟斷地位,這是技能等級證書市場化的一個重要特征。以工業機器人專業為例,試點期間,就出現由新松機器人公司、北京華航唯實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制定的《工業機器人裝調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技能等級標準及證書[2]。這些證書將接受一個優勝劣汰的市場考驗過程,認可度高的證書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這將倒逼評價組織(企業)認真開展市場調研和崗位職業能力分析,讓自己開發的證書標準更貼近生產崗位要求。標準制訂和發證主體的變化是一次為適應社會發展、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的創新。
“1+X”證書制度體現出很大的靈活性。“1+X”證書制度鼓勵學生獲取多種技能等級證書,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可以考所學專業對應的技能等級證書,也可以選與專業相關的,甚至可以跨專業考證,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考取多個證書。這突破了以前技能證書獲取必須有相關專業學歷或者相應工作經歷的規定,體現出更大靈活性。隨著學分銀行制度的制定和開通,更為學生今后發展,設計自己的技術發展路徑提供多條路徑,體現了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指導思想,也更大地滿足了現代產業發展跨專業、大融合的用人需求。
許多教師對“1+X”證書制度的理解就是過去的在職業院校實施的雙證書畢業制度的翻版,這就把“1+X”證書制度的推行簡單化了。在教學內容上,雙證制度只是在學生通過參加技能鑒定取得該職業相關的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證書,來強化某一部分專業內容的實踐。而“1+X”證書制度則是學生在完成專業的學歷教育內容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對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習。在制度設計上,雙證制度只是在原有的學歷教育基礎上增加了考試的內容,是對現有的學歷教育與學制體系的一種簡單的改革。而“1+X”證書制度可以有效開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是在一種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3]。從這個方面看,“1+X”證書制度是一種手段。制度推行的核心是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改革,最終目的是構建職業教育國家標準,從而體現出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4]。
院校是“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在“1+X”證書制度試點開展過程中,職業院校的任務是: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將證書中的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并優化整合課程的設置及專業的教學內容,統籌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以實現提高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針對性。同時,結合“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要求和相關專業建設,改善校內外實訓基地條件,共享各種教學資源,提高職業培訓能力,積極開展高質量培訓[5]。
面對眾多的“1+X”證書,學校選擇試點專業、證書和落實過程中要有一定策略,不能單為推行而推行,要達到通過證書推行促進專業建設、教師能力提升、學生質量提高的效果。
一是選擇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參與試點工作的專業確定下來。技能等級證書由評價組織(企業)主導后,出現一個專業多種證書的局面。在證書的選擇上,學校有一定的策略。證書的選擇一定要與學校相應的專業實際情況和發展相符,認真研究各證書的技能等級標準,能否較好地融入學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學校也要進行一定的崗位需求調研,研究該證書是否與該專業實際的崗位需求相符;最后,證書的選用與學生實際水平相符,中職學校建議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選擇需要考取的證書。
二是考核標準與課程建設的融合。將技能等級考核要求與教學內容的對接,其核心是把考核標準的內容細分到每門課程的考核中,再通過課程考核指導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從而實現考核標準、教學實踐和課程考試三者的融合。具體細分如表1所示。

表1 考核標準、教學實踐和課程考試三者的融合
三是積極開展師資培訓。“1+X”證書制度在職業院校的落實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和考評員的培訓、考核以及后續的教學、考核輔導很重要。在師資培訓的開展中,要注意學校的引領保障、企業的助力培養和教師的主動擔當。學校首先要選出敢擔當的教師來開展“1+X”證書的試點,因為“1+X”證書制度本身就是一個發展、完善中的制度,政府、企業、學校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這需要有擔當的教師勇于去做。同時,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保障機制,確保有方向、有計劃、有保障、有效益和能激勵的教師培養過程。最后,學校要借助證書制度的推行,聯合企業,高起點、高標準、有特色地打造教師培養的雙平臺,這里的雙平臺是指校內教學實踐平臺和校外(企業)培訓平臺。
一是實訓教學中采用分模塊教學、分段評價的教學和評價方法。以《工業機器人操作實訓》課程為例。就可以按照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初級)將課程分成6個模塊[6],如表2所示。

表2 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初級)課程分成模塊
按模塊開展教學,同時,按模塊開展分段測試及評價,讓學生逐個模塊開展學習并通過考核。讓學生在完成每個模塊學習的同時,就達到了相應技能等級操作考核的標準。
二是適時開展混合式教學,提升教學有效性。運用教學APP、微課視頻等網絡資源開展網上教學將學習延伸到課前和課后,有效解決現場教學學時不足、教師一對一指導時間少等難題。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運用仿真軟件進行模擬操作的方式有效地緩解了實訓設備不足、個人實訓時間不足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有效培養學生泛在學習和終身學習意識、方法和習慣的有效途徑。
“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推進促進了學校專業建設、課程優化和教師水平的提高。同時,也發現了新的努力和研究的方向。
把“1+X”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與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等結合起來,豐富了學校專業建設的內涵。在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案中融入技能等級的標準過程中,使得學生的培養要求得到了細化,人才培養方案操作性更強。在將技能等級培養的內容融入課程建設的過程中,使得專業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崗位要求,優化了專業課程體系。
將落實“1+X”證書制度與“三教”改革結合起來,促進了教師技能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學校“1+X”證書制度在落實過程中制定一些保障措施,同時,各證書的評價組織(企業)也加大了培訓的力度。正是在學校的措施和企業的助力培養下,參與試點的教師主動擔當,積極開展教學探索和實踐,使得教師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但“1+X”證書制度現在還處在試點階段,推行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從學校和教師教學角度考慮,可以把問題聚焦在如何培養利用證書推行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上。現在,中職學校的“1+X”考證多停留在初級技能等級證書的水平,這不能很好地體現“1+X”證書制度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設想。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需要打破傳統的專業與學制界線,實現跨界培養。
結合以上思考的問題,從學校角度出發,“1+X”證書制度的推行在學校除了本文上述的書證融合、課證融合、三教改革外,還要可以關注以下兩點。
第一,開展“1+X”證書制度中高職銜接的實踐研究,為學生基礎和能力提升打開上升通道。相互銜接融通是“1+X”證書制度的精髓所在,這種銜接融通主要體現就是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各個層次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標準相互對接,突破學制的清晰邊界,發揮中高貫通學制改革模式的優勢,加強5年制人才的培養的實踐研究,并在各級職業教育之間構建形式更加多樣的融合關系,這將極大地豐富人才培養的途徑和內容[7]。
第二,開展“1+X”證書制度跨專業培養和考核的實踐研究。“1+X”證書制度的研究可以跨出專業的清晰邊界。跨越傳統專業教育的范圍,對不同職業之間的能力進行復核,樹立大專業、寬基礎、重發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