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省份:海南、重慶、遼寧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微紀錄片,介紹一組在不同行業奮發有為的人物。他們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也選擇了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展示出開啟未來的力量。
有位科學家強調,實現北斗導航系統服務于各行各業,“需要新方法、新思維、新知識”。她致力于科技攻關,還從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有位攝影家認為,“真正屬于我們的東西,是民族的,血脈的,永不過時”。他選擇了從民族傳統中汲取養分,通過照片增強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有位建筑家主張,要改變“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須賦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過幾代人仍然感覺美好”的建筑作品。
復興中學團委將組織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的新高考II 卷作文的立意較之往年要高,要求考生思考新時代里青年應該如何與時代共同成長,“選擇·創造·未來”則更暗示了青年人應該在新時代里思考“青年何為”的大命題。整則材料由材料、寫作指引、寫作任務三部分組成,同時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還給出了限定性情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微紀錄片,介紹一組在不同行業奮發有為的人物。“青年有為”是命題的指向,“青年”象征著創造、實干、創造的精神,“他們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也選擇了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展示出開啟未來的力量”一句更直接指明了“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的寫作主題。因此,考生需要思考以下兩個方向的內容:
材料指令:
根據材料來看,考生寫作時要置身于“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的時間背景中。材料中第一段先總括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微紀錄片的主要內容。第二段具體列舉了科學家、攝影家、建筑家三個正面形象,進一步說明了三者的目標不同,職業有差異,但都將個人價值置身于祖國的發展之中。整個材料未出現一處“當代青年”,卻處處都落腳點于“當代青年”。旨在啟示當代青年學習模范人物與借鑒成長經驗,選擇自己熱愛的行業,選擇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將開啟未來的力量運用于實現中國夢偉大進程中,創造祖國美好未來。寫作任務:
首先,考生要注意的是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寫作的限制,需弄清這三個關鍵詞的關系。其次,“選擇”與“創造”所隱藏的主語是“當代青年”,其寫作身份應為青年學生。再次根據“復興中學”團委的特定身份,“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的特定背景的要求,考生在寫做的過程中需要呈現出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與愛國主義精神。綜合起來,就是考生選取的職業或素材,不僅要體現出對職業的熱愛,還需符合創新發展的方向,將個人投入到時代的發展中去,能夠積蓄開啟美好未來力量。綜合整則材料內容,考生一定要注意材料提供的寫作主題“選擇·創造·未來”,要有一定的綜合思辨能力,寫出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在文章中體現出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讓文章更有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