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家,董衛華,姜媛媛,晁青,韓陽,李冬敏,吳玉萍,姚晚俠,馬衛平,張曉霞
目前全國靜脈用藥調配中心(PIVAS)已有上千余家,承擔了醫院絕大部分臨床病人靜脈用藥的調配任務,確保了病人靜脈用藥的安全,但PIVAS 高強度、高壓力、重復性強的工作性質給工作人員身體造成了一定的職業傷害,如肩周炎、網球肘、頸、肩、腰部的損傷等[1]。PIVAS 傳統的調配工具是注射器,抽吸泵是利用腳踏板的力量踩動夾閉在抽吸泵儀器中的A/B管或者是按壓儀器的自動開關抽吸藥液替代注射器將藥品抽吸到輸液袋中,來減少工作人員手部需要的力量。本研究于2020 年6 月1—30 日將抽吸泵技術應用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PIVAS 的藥品調配工作當中,通過與人工調配方法對比,探討抽吸泵在PIVAS的科學應用。
1.1 材料藥品及分組:在PIVAS 選擇4 種有代表性的藥品:(1)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0 mL 異甘草酸鎂注射液(天晴甘美,規格50 毫克/支)。(2)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1.5 g的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舒普深,規格1.5 克/支)。(3)湖北科倫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10%氯化鈉注射液(規格10 毫升/支)。(4)上海凱寶藥業有限公司生產10 mL的痰熱清注射液(規格10毫升/支)。各藥品均取用同一批號120 支,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至兩種調配方法組,各60 支。儀器:試驗儀器為經國家質監局檢測達標的蘭州汶河醫療器械研制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醫用配藥抽吸泵及天津市天大天發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GWJ-8 型微粒檢測儀。耗材:蘭州汶河醫療器械研制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無菌配(溶)藥器(PYQ-3)A 管、(PYQ-4)B 管,山東威高集團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6 號單側孔針頭30 mL注射器。
1.2 試驗方法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PIVAS 萬級凈化的操作間,局部百級凈化臺操作。在同一時間段,由4 名調配人員(已經過培訓,人工及使用抽吸泵均技術熟練)先用30 mL 注射器人工將不同的藥品分別調配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之后再使用抽吸泵調配此4 種藥品。同時選擇另外4 名工作人員,對兩種模式調配下所用的調配時間、藥品的殘留量進行登記,對輸液的微粒進行檢測。異甘草酸鎂、痰熱清和10%氯化鈉注射液的調配的時間從打開藥液安瓿或西林瓶后開始抽吸時計時,到藥液全部注入輸液袋結束,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粉針劑是從10%氯化鈉10 mL溶解粉針劑開始計時,震蕩助溶,到藥液全部抽吸到輸液袋中拔出針頭結束。藥品的殘留量以1 mL 的注射器分別抽吸抽吸泵A/B 管中殘留的藥液和30 mL 注射器內及濾頭中殘留的藥液進行測量登記。輸液的微粒檢測為:分別抽取兩種調配模式下的成品輸液各10 mL,用GWJ-8型微粒檢測儀同一人進行檢測。
另外采用自行設計的簡易問卷調查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4)對該院PIVAS的240例次調配工作人員的體能情況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40 份,回收率100%。對比兩種調配模式所用的時間、藥液的殘留量及輸液微粒數及體能的情況。為了保證試驗的公平性,試驗前分別對所有參與的人員進行培訓,所有操作嚴格執行規定的標準操作流程(SOP)。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3.0 進行統計。計量數據均通過正態性檢驗,以± s 描述,兩方法組間的比較為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率描述,組間比較為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種調配方法的調配時間比較與人工調配比較,采用抽吸泵調配異甘草酸鎂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10%氯化鈉注射液、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粉針劑這4種藥品節約了時間(P<0.05),見表1。
表1 兩種調配方法4種藥品所用調配時間比較/(s,± s)

表1 兩種調配方法4種藥品所用調配時間比較/(s,± s)
組別人工抽吸泵t值P值支數6 0 60異甘草酸鎂29.30±0.51 25.34±0.69 69.09<0.001痰熱清24.91±0.78 19.70±1.01 44.84<0.001 10%氯化鈉16.10±0.61 11.30±0.75 27.89<0.001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33.13±1.06 19.00±0.95 59.16<0.001
2.2 兩種調配方法微粒的檢測結果比較4種藥品采用兩種調配方法成品輸液每毫升含直徑≥10 μm、≥25 μm 微粒數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各國藥典對輸液中的微粒都有明確的規定,《中國藥典》(第四部)2015 版[2]規定,100 mL 及以上輸液,光阻法(本研究所用方法)≥10 μm 不得過25 個,≥25 μm 不得過3 個。兩種調配方法輸液微粒檢測分析之后均符合藥典所規定要求。
2.3 兩種調配方法藥液殘留量比較4種藥品采用兩種調配模式藥液殘留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種調配方法4種藥品藥液殘留量比較/(mL,± s)

表3 兩種調配方法4種藥品藥液殘留量比較/(mL,± s)
組別人工抽吸泵t值P值支數6 0 60異甘草酸鎂0.25±0.06 0.24±0.06 1.27 0.209痰熱清0.24±0.05 0.22±0.08 1.34 0.187 10%氯化鈉0.25±0.07 0.26±0.05 1.19 0.238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0.32±0.06 0.34±0.07 1.03 0.309
2.4 兩種調配方法人員的體能節約情況比較抽吸泵調配肘部乏力、腕部酸疼、腰部不適、頸肩不適等體能情況例次占比均低于人工調配(P<0.05),見表4。

表4 兩種調配方法人員的自述體能情況比較/例次(%)
本研究結果顯示,抽吸泵在PIVAS 調配中應用的確節約了時間,節省了體能,在使用抽吸泵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可選擇腳踩式抽吸泵,也可通過選擇按壓儀器盤上的自動按鈕手持自動操作,個人根據自己的腳腿部體力情況選擇。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工作人員普遍反映使用抽吸泵后肘、腕部的不適得到緩解,肩周炎、腰背的不適明顯地減輕,所有調查人員在調配過程中已經依賴于抽吸泵的調配。同時抽吸泵的使用避免了注射器反復抽吸造成的二次污染。已有學者研究了PIVAS 影響臨床護理工時量以及應用護理工時進行護理人力動態調配等,此次試驗也為PIVAS 護理人員的調配工時科學、合理分配提供了參考依據[3-6]。此次在該院PIVAS 抽吸泵的應用過程中,考慮到調配5 mL以下藥品時管路的殘留量占比較多,需要抽吸溶媒最少2 次才能將殘留藥品沖洗干凈,本研究只選擇了10 mL 以上的安瓿水劑、西林瓶水劑和需要10 mL 以上溶媒稀釋的粉針劑進行研究,為了防止壓力過大造成西林瓶爆破,因此筆者不建議抽吸泵應用到5 mL以下的西林瓶藥品。
抽吸泵調配時所使用的無菌配(溶)藥器分為A、B 兩種,一般情況下A 管用于安瓿類藥品,B 管用于西林瓶藥品。特殊情況下,將A 管的接頭換為包裝中所帶的鋼針頭也可用于西林瓶藥品的調配,B管也可用于安瓿類藥品的調配。此兩種調配方法結束后可能有空氣產生,需要及時排氣[7]。每一根A 管和B 管在連續使用10 min 后最好及時更換以免管路過熱帶來不安全的隱患。
對于抽吸泵在調配后藥液殘留問題,可通過定期對員工培訓,提高員工操作技巧,盡量減少抽吸泵管中殘留的藥液,以免造成給藥量不足。此外,2016 年美國新版輸液指南將靜脈輸液護理操作更名為靜脈輸液治療,意味著對靜脈輸液的操作中各項工作都提出了更為細致、更為嚴格的要求,對于注射器調配藥品的過程中的少量殘留也給予了關注,在嚴格執行SOP 的情況下注射器中少量藥品的殘留不影響藥品的治療量[8-10]。
抽吸泵調配結束后若成品輸液有空氣,則要進行排氣,以避免臨床護士在插輸液管時壓力過大造成藥品的噴濺和浪費[11-12]。調配時盡量用A 管抽吸安瓿類藥品,因A 管的接頭為軟管;B 管的接頭是鋼針,抽吸西林瓶類藥品,抽吸時抽吸泵B管的鋼針始終不要高于所抽吸藥品的液面。抽吸過程中A管的軟管前端不要碰及安瓿的切開口內面,避免軟管與安瓿接觸在抽吸時微粒有脫落現象造成藥品污染[13-15]。
使用抽吸泵調配卡文,需要加入瓶裝類藥品時在瓶裝的藥瓶上插上一個針頭當排氣管使用,以便在大批量調配時使得瓶裝的藥品灌流的速度更快,另外抽吸泵溶藥的A、B 管子的材質、是否有塑化劑、是否對藥品有吸附作用、是否對藥品pH 有影響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討研究。
表2 兩種調配方法4種藥品成品輸液微粒數比較/(個,± s)

表2 兩種調配方法4種藥品成品輸液微粒數比較/(個,± s)
組別人工抽吸泵t值P值支數60 60每毫升含直徑≥10 μm微粒數異甘草酸鎂7.7±1.3 7.8±1.1 0.79 0.433痰熱清10.5±1.1 10.3±1.1 0.83 0.411 10%氯化鈉8.9±1.0 8.8±1.0 0.71 0.480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13.7±1.3 13.2±1.3 1.36 0.179每毫升含直徑≥25 μm微粒數異甘草酸鎂0.8±0.3 0.9±0.3 2.42 0.019痰熱清1.2±0.4 1.1±0.3 0.89 0.377 10%氯化鈉1.1±0.4 1.0±0.3 1.27 0.209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1.0±0.4 0.9±0.3 1.27 0.209
目前該院使用抽吸泵進行了部分藥品調配,解決了PIVAS 工作人員工作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然而抽吸泵更加科學、合理地使用仍有待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