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玨,林銀銀
基層醫療機構一般是指一級及以下等級的醫療機構,如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等。藥事管理是我國在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做好藥事管理工作是推動我國醫藥衛生事業進步的重要保障[1]。藥事管理制度健全是基層醫療機構提供藥事服務的保證[2],研究顯示規范化藥事管理的實施有助于基層醫療機構藥事服務水平、藥品質量的提高,可降低不合理用藥發生率[3]。安徽省桐城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成立“藥事管理質量控制中心”,目的在于利用該組織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規范和提高本地區基層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水平。為了解該市基層公立及私立醫療機構藥事管理現狀,該中心于2022 年4 月對本市轄區內基層醫院藥事管理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1.1 對象安徽省桐城市藥事管理質量控制中心轄屬的全部25家基層醫療機構。
1.2 評價標準安徽省藥事管理質量控制中心設置的2021 年安徽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合理用藥考核核查實施細則。
1.3 分析方法根據細則中評分標準逐項現場核查并打分,現場核查重點指標總分50.0 分,評估內容包括藥學人員配備(8.0 分)、處方審核管理(4.0分)、處方點評工作(3.0 分)、藥品入庫驗收、儲存與養護管理(14.5 分)、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使用和管理(12.0 分)、抗菌藥物使用管理(2.5 分)、重點監控藥品使用管理(3.0分)、基本藥物供應保障政策執行情況(3.0分)等8個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 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 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不同率的比較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水準α=0.05。
2.1 核查評分總體情況本次共對25 家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督導評價,其中公立醫院18 家(72.00%),私立醫院7 家(28.00%)。最低得分為17.5 分,最高得分為37.5 分,平均得分為24.8±6.0 分。評分超過30 分的有8 家,20~30 分的11 家,20 分以下的6 家,構成比分別為32.00%、44.00%、24.00%,其中重點監控藥品使用和管理部分得分均為0,詳見表1。
2.2 不同性質醫療機構得分情況比較分數統計后將得分≥20分定為合格,<20分定為不合格。結果顯示,共16 家公立醫療機構總體得分合格,合格率為88.90%,不合格的有2家(占11.10%);3家私立醫院總體得分合格,合格率為42.90%,不合格的有4家(占57.10%)。使用Fisher 確切概率法比較,公立醫院得分合格率顯著高于私立醫療機構(P=0.032)。
2.3 分項情況介紹
2.3.1 藥學人員配備情況 經過統計,25 家基層醫療機構中,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占比最高是22.50%,最低是3.80%,中位數為13.20%,其中11 家低于8.00%,占比44.00%,14家高于8.00%,占比56.00%;藥師及以上職稱占比71.60%,藥士占比28.40%。
2.3.2 處方審核工作開展情況 查看現場發藥系統,所有醫療機構均未配置前置處方審核系統,均采用藥師人工審核。
42例感染者與1 294例非感染者相關因素比較見表2。結果顯示,兩組間在年齡、基礎疾病、手術時間長、侵入性操作、曾住ICU及住院時間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這些因素與骨科老年患者術后發生醫院感染有關。而兩組在性別、是否急診手術及切口類型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3 處方點評工作開展情況 僅有3家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處方點評并做相應記錄工作,占比11.10%,但未針對本機構臨床用藥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點評。
2.3.4 藥品入庫驗收、儲存與養護管理 所有醫療機構均有相應入庫驗收、儲存與養護管理制度,日常養護、效期登記等相應記錄,但均存在登記或復核不及時、近效期藥品未明確注明處理方式等,檢查中發現有1家基層醫療機構存在庫房面積過小現象。
2.3.5 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使用和管理 9 家基層醫療機構配備麻醉藥品和一類精神藥品,其中2家為私立醫療機構。9家醫療機構在基數管理、電子印鑒卡管理、培訓考核等方面基本符合考核要求,1 家醫療機構儲存區域未設防盜設施和安全監控系統,未按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規定執行相應登記等。
2.3.6 抗菌藥物使用和管理 8 家醫療機構能統計抗菌藥物使用率,其中使用率最高為48.40%,最低為9.80%,中位數為29.10%;僅有3 家基層公立醫療機構設置急診,抗菌藥物使用率分別為35.00%、21.00%、24.10%;僅有2 家設置病房,抗菌藥物使用率分別為91.30%、32.90%。
2.3.7 重點監控藥品使用和管理 25 家基層醫療機構均未提供相關管理制度及本機構重點監控藥品目錄。
2.3.8 國家基本藥物供應保障政策執行情況 該項考核滿分3.00分,7家私立醫療機構不參與,18家公立基層醫療機構中6 家在采購金額占比項目達標,得分1.50 分,8 家在采購品種數量占比項目同比增加或持平得分1.50分,其余4家暫未完成不得分。
結合現場核查及相關結果分析,基層醫療機構藥品入庫相應管理基本符合要求。但存在藥學人員學歷職稱低、專業能力不足,私立醫療機構主觀認識和重視不足,學術建設和繼續教育缺乏,沒有建立健全的相關規章制度,臨床用藥監管不到位、未有效開展處方點評、處方審核,藥事管理能力不足等情況。

表1 2021年安徽省桐城市25家基層醫療機構合理用藥現場核查分數明細表/分
3.2 強化人工處方審核水平根據《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的要求,從事處方審核的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應接受過處方審核相應崗位的專業知識培訓并考核合格[6]。該市25 家基層醫療機構前置處方審核系統缺乏,在基層醫療信息化建設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提示應注重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強考核和管理,落實處方審核相關培訓并提高考核合格率,通過選擇優秀藥學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等措施,提高人工處方審核水平。
3.3 處方點評工作專業性欠缺點評藥師主要對處方是否合理用藥進行重新審核,在處方的重新審核過程中再發現用藥合理性問題,找出審方遺漏的其他處方不合理問題。同時點評藥師需要具備查閱和分析文獻的能力[7],因而對點評藥師專業知識及素養相對要求較高。該市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處方點評工作欠缺,可能與藥學專業人員配置有關。劉永飛等[8]研究發現基層藥學人員學歷背景為非藥學專業占比較高,學歷相對較低,導致處方點評專業性不足。應督促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處方點評、加強臨床用藥監管,定期對藥學人員開展《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相關專業技能的系統培訓,制定處方點評、突出問題專項點評制度,開展長效管理機制,將處方點評結果納入績效考核。
3.4 藥品入庫驗收、儲存與養護管理基本達標藥庫日常驗收、儲存和養護相對專業技能要求較低,基層醫療機構藥庫基本管理要求均能完成。針對登記不及時現象,應定期進行督查,督促基層醫療機構提高認識。近效期藥品應嚴格登記造冊,明確處理方式,并有相應記錄。有效期6 個月以上的藥品,可繼續使用;有效期3~6 個月的藥品,應提出預警并進行登記,并與其他用藥部門進行協調,督促盡快使用;對于有效期3個月以內的,應重點預警并登記,與庫房聯系退藥,并進行用量監控。針對個別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存在藥房、庫房面積過小現象,應適當增加藥庫的面積,設置不同的藥品管理工作臺與貨架等設施,完善藥品庫房管理。
3.5 健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使用和管理制度個別基層醫療機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不當,其原因可能有:基層醫療機構沒有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未加強藥學人員法治意識建設等,應通過組織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各項與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有關的藥事法規和制度,根據《處方管理辦法》[9]及《安徽省醫療機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規定(2021 年版)》[10]規定嚴格管理麻醉藥品及精神藥品,加強對該市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防盜設施和安全監控系統設置,對登記等方面進行定期培訓督查。
3.6 抗菌藥物使用和管理亟待建立常見抗菌藥物使用率及強度不合理原因有:基層醫務人員對抗菌藥物使用適應癥掌握不夠、不及時停藥、知識匱乏、執行力度較差等;此外我國臨床上使用抗菌藥物多以經驗用藥為主,且有監測系統不夠完善等情況[11]。本研究中僅有8家醫療機構可以統計抗菌藥物使用率,其他機構均未統計,可能原因是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不完善;該市基層醫療機構應建立健全抗菌藥物管理機構和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相關專業知識培訓、完善和提升信息化建設,以期有效地加強抗菌藥物管理,促進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3.7 重點監控藥品使用和管理重點監控藥品管控的目的在于促使醫療機構、臨床醫師在選擇藥物時更重視所用藥物的合理性,避免對效果不明確藥物的濫用,從而在改善臨床療效的基礎上,減輕病人的治療負擔[12]。此次調查中所有醫療機構均未實質性開展重點監控藥品管控,建議基層醫療機構應設置重點監控藥品目錄,加強對重點監控藥品及相關處方點評知識的培訓,強調重點監控藥品管控對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性。
3.8 國家基本藥物供應保障政策執行情況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是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藥品的依據。所以,基本藥物理應優先滿足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需求,而基層醫療機構主要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原國家衛生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先后制訂了《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相關文件,明確要求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13]。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不足情況,應加強培訓及宣傳,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對基本藥物認識程度,提高基本藥物配備比例。應逐步實現國務院辦公廳文件要求的,基本藥物配備品種數量占比原則上不低于90%[14]。
3.9 公私醫療機構得分合格率存在差異私立醫療機構即社會辦醫,也稱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是指社會各方(非政府)投資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包括民營醫院、門診部、個體診所等。此次調查的私立醫療機構得分合格率低于公立醫療機構,可能與私立醫療機構對藥事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足有關,未意識到藥事管理工作在醫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研究顯示私立醫療機構管理方面存在監管體系不完善,監管主體不明確等問題[15]。實踐證明,開展規范化藥事管理能夠提高藥事部門的工作質量,確保藥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有助于醫院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16]。因此,建議衛生行政部門加強監管,明確監管內容;加強私立醫療機構對藥事管理重視程度,建立健全藥事管理相關工作制度及流程,提升私立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能力。
基層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是醫療系統基本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私立醫院更應提升認識及重視程度。通過建立科學有序的藥事管理體系,改變單純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進一步轉變觀點,完善藥事管理制度,加強藥學人才培養,強化藥事質控管理,從而顯著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