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尚
(湖南正旺項目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長沙 410000)
隨著“十四五”規劃實施,湖南省正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全面推進長株潭重大產業協同發展。其中,長沙已經成為國家“一帶一部”戰略的重要支撐點,融入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引領中部崛起的戰略首發地。長沙黃興會展經濟片區雖然極為注重產業發展,但其產業發展水平需要得到進一步提升,生態經濟產業發展上的空間也需要得到進一步優化,這對長沙黃興會展經濟片區發展空間優化和提升十分必要[1]。
黃興會展經濟區是連接星沙瀏陽兩大國際重點千億產業園的經濟產業帶,是兩大千億產業區對外交流輸出窗口,也是進一步提升發展星沙產業及瀏陽產業的核心要道[2]。黃花機場自身實力雄厚,空港發展動力十足。2020年,全省共完成運輸起降20.5 萬架次,旅客吞吐量2356.9 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9.5 萬t,長沙黃花機場旅客吞吐量累計完成1922.4 萬人次,航班運輸起降累計完成15.5萬架次,位居中部第二[3]。
2020年9月21 日上午,中國政府網公布了《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這標志著湖南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2017年5月17日,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成為全國第七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2017年5月9日,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由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批復正式成立,成為全國第七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為給投資者更多、更好的支持,長沙相繼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從財政金融、土地供給、人才科技、產業投資、服務保障等多方面為項目提供支持。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培育和發展,已有百聯奧特萊斯購物廣場、順豐電商物流園、奧凱航空后勤基地等一批臨空偏好型項目相繼入駐核心區[4]。空港自貿區名校教育、三甲醫院、高端酒店、金融、公園等全方位配套已經簽約落地,全力推動區域高端化,帶動黃興會展經濟片區價值提升。示范區核心區內已成功引進北師大長沙附屬學校,總投資14 億元,有近萬個學位。2017年12月20日,北師大長沙附屬學校空港城校區正式動工開建,于2018年9月正式開學。
黃興會展經濟片區區域交通便利,地鐵、高速、高鐵、城際輕軌輻射,周邊配套正在完善,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地處長沙市東部門戶,湖湘窗口,產業發展極具成長潛力[5]。
綜上所述,黃興會展經濟片區所在區位優勢明顯,處于產業留白地帶,產業發展基礎好,借助產業發展形式的多元化,要持續提升自身在產業發展上的規劃與管理能力。科學規劃,統一部署,讓黃興會展經濟片區釋放出更多活力。
黃興會展經濟片區目前主要園區10 個,其中,晟象、環通為大型物流園區,其余為企業自建小型園區廠房,普遍建設時間早。目前,租金水平在20元/m2/月左右,租期視企業3~10年,倉儲比重大,整體租賃情況好,空置少。但針對片區產業園發展現狀展開分析可發現,還存在以下問題。
(1)外部規劃瓶頸。三環外,高鐵片區向東,整體規劃相對模糊,未來發展周期長,目前進程滯緩,整體產業成熟度低。
(2)內部交通瓶頸。近多條高速、臨機場和高鐵,外部享受便捷物流,但片區主干道路普遍雙向兩車道,道路等基礎配套有待升級,硬件條件限制產業流動,短期內會掣肘。
(3)發展政策瓶頸。目前,黃興會展經濟片區無明確產業定位方向,缺乏產業關聯的政策支持。
(4)招商運營瓶頸。無整體規劃,產業招商運營缺乏平臺引導,重點產業發展路徑模糊。目前,進駐的企業整體素質不高,現有園區企業稅收無法滿足需求,就業人口帶動能力弱。
(5)產業載體瓶頸。廠房相對老舊,物業形象及硬件載體基礎較弱,未來產業招商存在一定行業局限性。
(1)本地產業基礎:基于黃興會展經濟片區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篩選區域發展優勢產業,形成比較優勢。
(2)產品載體適配:基于現有產業載體的產品適配性,實現本地產業的騰籠換鳥。
(3)區域產業協同:與長沙縣產業協同發展,與長株潭周邊區域的協同發展,兩大層次的產業協同。
(4)產業政策驅動:長沙市產業政策導向,長沙縣產業政策導向,湖南自貿區產業政策導向,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產業政策導向,四大層級的產業政策導向。
(5)產業發展優勢:本地產業區位交通優勢突出,近多條高速、臨機場和高鐵,外部享受便捷物流。長沙半小時經濟生活圈。黃興會展經濟片區目前主要園區10 個,其中,晟象、環通為大型物流園區,其余為企業自建小型園區廠房。
耕地總面積3.88 萬畝,農業經濟以優質稻和花木蔬菜為主,全鎮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5000畝,常年種植蔬菜總面積16000 畝,花卉苗木30960 畝,是長沙百里花木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形成優質稻、蔬菜、食用菌等示范基地12個,其中,市級示范基地4個[6]。
(1)連接全世界,中國內陸對外開放“橋頭堡”。
(2)聚焦全湖南,打造三高四新戰略“示范地”。
(3)服務長株潭,承接區域產業外溢“首選地”。
重塑長沙東部區域發展新格局,形成北有臨空經濟區,西有高鐵會展區,中有黃興會展智慧生態新城的格局。
黃興會展經濟片區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地。其中,兩大主導產業,一門特色產業現代農業,三大戰略產業。
(1)主導產業:①智能制造:精準醫療器械裝備;汽車零配件裝備;工程機械裝備及零配件。②現代物流:零擔物流;電商物流/快遞物流;智慧物流/云倉儲;電子商務/商貿。
(2)現代農業:①科技農業。②農業文旅。③農業物流。
(3)戰略產業:①電子信息。②生物醫藥。③節能環保。
3.4.1 智能制造產業鏈分析
智能制造內涵: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制造業生產活動的各環節,以智能生產制造為產業發展基礎,以智能技術服務為產業發展支撐[7],如圖1所示。

圖1 智能制造產業鏈
(1)工程機械及零部件。結合工程機械及零部件產業鏈分析,聚焦產業鏈上游,優先布局發展零部件和電機行業等產業環節。工程機械產業上游主要為提供制造工程機械產品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材料行業、電機行業和零部件制造業,如工程機械用鋼材、內燃機、液壓系統、軸承、輪胎等。中游包括挖掘機、起重機、壓路機、推土機等不同類型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下游主要為對電線電纜有需求的行業,如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礦山挖掘、水泥及農村建設等。
(2)汽車零部件。結合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分析,重點以上海大眾汽車制造為核心,聚焦產業鏈中游,優先布局發展動力及傳制動零部件、車外飾零部件、內飾零部件、行走系統零部件等產業環節。
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上、下游產業主要是指其相關的供應和需求產業。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市場,包括鋼鐵、有色金屬、電子元器件、塑料、橡膠、木材、玻璃、陶瓷、皮革等。
(3)精準醫療器械。結合醫療器械產業鏈分析,聚焦產業鏈中游,優先布局發展醫療設備、醫療耗材等產業環節。在醫療器械的產業鏈中,上游為零部件供應和上產,中游為醫療器械的組裝和合成,下游為各級市場的零售服務。
3.4.2 現代物流產業鏈分析
結合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趨勢,優先布局發展智慧物流、倉儲運輸、公共物流服務平臺等產業環節。隨著信息技術、自動化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變革,現代物流行業呈現集聚化、融合化、數字化及智能化等趨勢。
現代物流產業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現代物流業是一個新型的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滲透性強的復合型產業。
3.4.3 現代農業產業鏈分析
(1)大農業。以農業發展為核心,運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機械自動化技術、新型作物栽培技術等手段打造長沙科技農業示范標桿。導入智慧農業循環產業體系;構建農業研發創新試驗中轉;培育農業經營銷售管理平臺。
(2)大旅游。以旅游挖掘為先導,挖掘生態、文化價值。田園旅游、農業產業互動融合:利用生態農業資源,融合多元文化元素,舉辦特色主題活動。
(1)綜合配套服務核心。以干杉鎮老城區為城鎮發展核心,重點發展居住、商業、公共服務等產城服務配套體系。
(2)黃江大道智慧物流產業帶。以黃江大道為紐帶,聯通環通、晟象等重點物流園區,打造以現代物流為主導產業的發展軸。
(3)秋江大道智能制造產業帶。以秋江大道為紐帶,聯通同心干杉、金宏、新金福等重點制造園區,打造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產業的發展軸。
3.6.1 目標客戶
基于對目標客戶需求、本項目自身開發建設理念和核心價值點的綜合考慮,本項目目標產業企業以先進制造業、現代物流和現代農業類企業為主,同時兼顧產業配套服務商,目標招商策略如表1所示。

表1 目標招商策略
3.6.2 招商策略
(1)產業鏈招商。圍繞智能制造、現代物流、現代農業三大產業,查漏補缺,開展產業鏈招商,堅持產業鏈鏈長負責制。
(2)飛地招商。加快搭建飛地招商平臺,重點加強黃興、高鐵會展片區的飛地資源導入,重點以龍頭企業為招商對象,利用龍頭企業連帶效益,加快中小企引入。
(3)協同招商。積極與國內外相關專業園區及其負責人建立對接機制,長期跟蹤企業投資及轉移意向;將黃興會展經濟片區招商納入縣統一招商平臺。利用空港、自貿區優勢協同招商。
(4)圈層招商。利用長沙市工程機械博覽會等展會契機,開展圈層營銷,積極利用各類展會、論壇等平臺拓展招商渠道;加強與市縣相關產業協會、行業團體合作招商。
長沙縣黃興會展經濟片區產業發展中的空間優化任重道遠,雖從政策環境及產業調整視角能有效促進產業的發展,但產業發展空間的優化提升依然要成為一種常態化工作。在進行相關發展空間的優化時,也要進行科學系統的規劃,避免長沙縣黃興會展經濟片區產業發展的空間優化留有“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