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四川瀘州 646000)
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各類內資、外資、合資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在國內興辦起來。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一直都是財務管理學界討論的熱點,然而,企業中的一個細小分支——醫院的下屬企業,其財務管理問題卻鮮少被關注。這些醫院下屬的企業比較特殊,一方面,它們通常要為醫院的公益目標提供服務,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它們又不像醫院那樣屬于體制的監管之內;另一方面,它們發展市場業務,需要盈利才能繼續存活,具有一定的營利性,但它們并不像普通的市場型企業那樣,完全進入市場、充分地參與市場競爭。它們的特殊性使得其面臨的財務管理問題比普通企業的更為復雜。隨著越來越多的醫院做大、做強,更多的醫院下屬企業成立起來,這個細小分,也具有一定的數量和規模。因此,對醫院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進行研究很有實際意義。
筆者一直在一家醫院開辦的企業從事財務工作,抱著解決實際問題的態度,將醫院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作為本文的研究主題。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選取一家典型的醫院下屬企業K公司進行研究,對其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揭示與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為醫院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借鑒,讓其加強財務管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履行自身責任,既要更好地提供偏公益性質的服務,又要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本文選取的K 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醫院下屬企業。K公司成立于1992年,由N醫院全額注資,為獨立法人單位,負責全院物資采購與科技開發等事宜。公司性質為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行經理負責制,進行企業化管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公司一方面承擔著醫院的采購管理工作,負責全院藥品、設備、器械、耗材、辦公用品等各種物資的招標采購工作;另一方面對外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拓展業務,努力尋求發展。公司下設有便民門診部、醫藥供銷部、配鏡部、印刷廠、服裝加工廠5個企業,主要圍繞醫院需求開展業務。此時,公司既是一家獨立的公司,又相當于醫院的一個業務部門。
2016年,由于采購管理部門與公司的職能不同,根據事業、企業分開的要求,K公司的采購管理工作從公司徹底剝離。醫院成立了采購部作為醫院的職能部門,負責全院的采購工作,公司繼續經營其他業務。2017年,根據國有企業改制的要求,K 公司進行了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有限公司,由N醫院100%控股。2020年,公司成立第一屆董事會、第一屆監事會,在公司規范化治理方向上更進一步。此時,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包括醫藥銷售、醫療器械銷售、配鏡業務、印刷業務、服裝加工等。雖然公司性質發生了變化,但管理權限仍受制于醫院,經營業務依舊依賴醫院。
3.1.1 存在問題
K公司從1992年成立至2016年,財務人員都采用醫院派駐人員搭配外聘兼職財務人員的模式。這也是很多小規模的或者初成立的醫院下屬企業常用的財務人員配置方法——為了節約成本,讓單位財務部門派人到企業進行財務核算與管理,或者企業直接聘任一位兼職的代賬會計。K 公司正好兩種情況都有。在2016年進行審計準備改制時,醫院發現公司財務存在很大的問題:財務管理與內控制度極不健全,財務管理比較失控;代賬會計負責的業務賬目不清,往來賬因多年未核對而對不上;公司自查發現納稅申報有誤,導致公司后面補稅并補繳了不少滯納金。第一種情況,醫院派駐財務人員,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能直接掌握所屬企業的財權、隨時了解其日常經營狀況。但這種事業、企業人員混用的情況可能導致監管審計制度、內控制度形同虛設,也不符合事、企分離的原則。第二種情況,聘任代賬會計,雖然表面上節約了公司的人工成本,但是往往會存在財務核算不全面、不及時的現象,甚至給企業帶來風險和損失。
2016年,K公司解散原有財務人員配置,醫院重新派駐幾名財務人員對公司財務進行規范建設與管理,至此,公司不再有兼職會計。公司各項財務制度逐步完善,每年還安排專業的財務審計來查漏補缺。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公司也通過社會招聘來聘任了兩名會計人員,但是,事業單位、企業人員混用的情況仍然未得到妥善解決。醫院派駐人員的薪酬是根據其在醫院所聘任的崗位和級別制定的,而公司聘任會計的薪酬是與公司效益掛鉤的,這就會導致同工不同酬的現象產生,影響職工工作積極性。此外,公司的性質特殊,受醫院及監管部門的政策影響大,若是公司突然接到下發文件,要求派駐人員返回原單位工作(根據事、企分離的監管要求,這種可能性比較大),那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勢必銜接不上,會給公司經營帶來不好的影響。
3.1.2 解決對策
K公司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企業,在其職工聘任方面不應依賴醫院,必要的人工成本不能節省,應組建獨立于醫院財務的財務部門。當然,組建遇到問題時,可以請醫院的財務部門進行指導和幫助。N 醫院作為K 公司的出資人,有權利也有必要了解公司的經營活動,獲知公司真實的財務數據。派駐財務人員并不是唯一的方法,醫院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實現目的。醫院可以充分發揮審計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監管作用,醫院的審計部門可以對公司賬務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和審計,每年招標一家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進行財務審計。醫院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可以要求公司每月上報財務報表和相關財務說明、列席公司討論重大事項的會議,要求公司報備重大決議等。能夠開辦企業的醫院,其部門配置通常比較完善,可以參照N 醫院的模式來對下屬企業進行監管,讓下屬企業配備獨立、專職的財務人員。
3.2.1 存在問題
事業單位對下屬企業的監管分為兩種:分權模式和集權模式。在2016年前,N 醫院對K 公司下放權力,監管更傾向于分權模式。醫院比較重視公司承擔的物資招標采購工作,而為公司帶來利潤的市場銷售業務,因規模較小且利潤微薄,醫院基本放權讓公司去自由發展。在財務監管方面,醫院因為派駐了兩名財務人員對較為盈利的業務進行核算,對公司財務非常放心,幾乎未采取其他更多的監管。這帶來了一定的益處:K 公司在開拓市場業務方面,因為自主權較大,能大膽嘗試、積極創新。公司除了繼續發展依托于醫院的藥品銷售、紡織品制造和印刷品印刷等,還不斷嘗試擺脫醫院影響,在外尋求新的業務。在20世紀90年代就嘗試過投資卡拉OK、游戲廳、開飲料廠等。再談風險:監管的缺失使得公司財務管理失控,存在賬目不清、欠稅等問題;一些投資無法收回成本,導致公司經營多年,業務仍舊不見起色。
2016年,K公司進行了整改,剝離了醫院采購業務職能,專心發展銷售業務。醫院也吸取整改前的經驗教訓,加強了對公司的監管。在財務層面,一是所有重大投資決策都要層層上報醫院,等待醫院開會討論,這導致辦公用房租賃、新業務投資等進程非常緩慢。二是審計非常頻繁。常常是公司在每年度終了聘請了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醫院過一段時間又招標一家事務所來再次審計,除了進行年度財務審計,還要進行專項審計,重復的審計浪費人力、物力。三是醫院用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來約束公司,公司所有制度都要參照醫院制度執行,不能逾越醫院的標準。但公司和醫院畢竟性質不同,財務管理制度的約束使得企業運營不靈活,發展處處掣肘。醫院過度的監管雖然有效防范了公司的財務風險,但是使公司喪失了發展的活力。
3.2.2 解決對策
醫院對下屬企業的財務監管要在缺失與過度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矯枉過正。首先,醫院要提高對K 公司進行財務監管的風險控制意識,同時,培養K 公司的風險控制意識。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對下屬企業實施財務監管的過程中,未樹立正確全面的風險意識。可以引入先進的風險測評體系,建立風險控制制度。其次,K公司要實施財務預算管理。對下屬企業而言,最好的事前調控形式就是做預算。醫院可以對預算進行指導、審議,但預算完成后,醫院對在預算范圍內的財務事項不要實施干預。再次,醫院不要過度監管,勞民傷財又加重自身負擔。可以借助外部專業機構的力量,例如,每年度終了聘請一次外部審計,以較低的成本達到監管目的。最后,醫院不能把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套在公司身上,要認識到企業和醫院的性質不同,讓公司按照現代化公司治理標準來建設自己的制度。
3.3.1 存在問題
N 醫院為了解決物資采購問題,同時承接自身周邊業務來額外創收,在1992年成立了K 公司。雖然K公司名義上是一家獨立的公司,但實際上醫院按照一個業務部門來對公司進行管理。在公司運營管理上,醫院有說一不二的話語權,公司只能服從醫院的安排,醫院下屬企業往往對其上級單位服從性非常高。其根本原因要從下屬企業成立的初衷說起:為適應醫院的機構改革、提高醫院的收入水平、解決醫院的經費缺乏等,在特殊歷史背景下,醫院出資成立了實體企業,醫院為主,下屬企業為輔,下屬企業是為了醫院更好、更便利地發展而誕生的。
在2016年,K公司進行了改制,在形式上基本實現事、企分離,但醫院對公司的實際控制依舊很強。這在管理層面上體現為:公司全部高管都由醫院指派任命,公司財務部門也主要由醫院派駐人員控制;重大事項的決策都要上報醫院進行審批。在業務層面上則體現為:公司業務對醫院的高度依賴。公司銷售的醫藥、醫療器械品類不能與醫院已有的品類相同而沖突,要與醫院需求形成互補,公司常常根據醫院的需要進行品種的增減調整;配鏡業務的客戶完全來源于醫院眼科患者;印刷廠、服裝加工廠的客戶主要是醫院,兩個工廠隨時響應各個科室的需求提供產品。公司為醫院提供便利的服務,同時像寄居蟹一樣依靠醫院生存,對醫院的依賴性非常強。若是沒有這些關聯業務,公司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醫藥、醫療器械的銷售和配鏡業務將遭遇滑鐵盧,印刷廠、服裝廠則因完全沒有競爭力而面臨倒閉。
醫院享有極大的話語權,公司有高度的服從性,這種從屬關系埋下了廉政風險的隱患。在對K公司的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發現了一些不合規的情況。案例一:公司違規報銷醫院接待費。N 醫院有自己的公務接待管理制度,對于各類接待有詳細的標準,不合規的接待費用嚴禁報銷。在醫院的接待過程中,偶有超標的情況發生,對于醫院財務不能報銷的部分,院方出面讓K公司給予報銷,公司出于對醫院的服從性,明知不合規,也給予了報銷。案例二:公司代購、代持車輛供醫院使用。K 公司出資購買車輛,產權登記在公司名下,每年由公司前往車輛管理所進行機動車年檢。審計清查資產時卻發現,公司從未使用過該車輛,該車一直放在醫院供其人員使用。這種做法相當于變相損害公司利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在財務上也是不合規的。當然,查出問題后,公司和醫院都進行了相應的整改。
3.3.2 解決對策
要徹底解決從屬關系帶來的廉政風險,首先要解
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的根本在于兩者間沒有把責、權、利的關系明確劃分。在事、企分離的大趨勢下,N醫院和K公司之間要厘清責、權、利關系。
醫院方面應明確醫院是公司的股東而不是上級,應摒棄以前把公司當作一個業務部門的管理方式,不能直接任命公司管理層;醫院應在確保公司經營的大方向與醫院步調一致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的作用,為公司選配合適的職業經理人,讓公司實現現代化治理。
公司方面要明確公司是獨立法人,對股東負責。公司要制訂長期發展計劃,明確自身戰略目標,以利潤分紅的方式來回饋股東,而不是用不合規的方式為醫院某些人員“排憂解難”。另外,公司要健全財務制度,強化財務管理。公司要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由專業的企業管理人員,結合公司自身的經營特點,按經營管理的要求,不斷地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醫院要落實自身的監管責任,確保公司財務管理合法合規,堅決不能監守自盜。公司要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拒絕醫院施加的不合規行為。
醫院下屬企業支持了醫院的公共服務事業,也為單位帶來了不少額外收益,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應被賦予重視。進入事、企分離的新時代,醫院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也面臨著新要求。財務管理工作是一項不斷探索的、持久的工作,財務人員需要在工作實踐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教訓,讓財務管理工作不斷改善,變得高效且優質。做好財務管理工作,有助于醫院與下屬企業間形成共贏的局面,醫院為下屬企業發展助力,下屬企業以利潤反哺醫院的公共服務職能。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對醫院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做了初步的研究,也希望有更多的學者能夠關注、研究醫院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